“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在职场上工作,我们最需要和领导搞好关系,很多人绞尽脑汁揣摩领导心思,特别是在领导对某件事说出观点后,一般人都会表示赞许,无论领导的观点对不对,先一顿猛赞再说,以为这样领导就会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在今后的共事中对自己有所照顾,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随着现在企业逐渐的复工,疫情给我们的影响正在慢慢消退,我戴着口罩上班没几天就听到一个同学的吐槽,他说他一直在拍老板的马屁,老板说什么他都表示赞同,从来不忤逆领导的意思,他自以为这样在领导的心中会对他有一个良好的印象,没想到他的自以为被最近新入职的一个同事摔得粉碎。

事情很简单,他们科室最近新招进来一个年轻的同事,在周一的晨会上,领导在对本周的工作进行安排时,大家都没意见,表示同意领导的安排,可这位新来的年轻同事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根据自己在上一家公司任职期间获得的工作经验,对领导工作安排中的某一条提出了异议,并阐述了自己合理的理由,领导刚开始很不悦,有点震惊,毕竟这么久了,在科室里面还没有过下属对自己的安排提出任何异议,这位小伙是头一个,不过领导终归是领导,他向这位年轻的下属解释了自己安排的道理和初衷,原来是年轻的下属没充分考虑到本单位工作的特殊性,经过领导的解释,这位年轻的同事瞬间对领导佩服得五体投地。

朋友以为经过这件事之后,领导会疏远这位新来的年轻同事,然而事实并不如他所想,这些天领导还经常主动找他,给他安排一些特殊的工作,时而过来拍拍他的肩,表示鼓励,颇有重用的意味,这让朋友想不通,天天赞同领导的意见,拍他马屁的不重视,反而重视一个刚来就和他抬杠的年轻同事,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乍一看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实际上仔细一想,事情并没有那么无厘头,一味地顺从领导的意思,称赞领导的观点,让领导已经习惯和默认下属同意自己的安排,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和默认成为了领导日常工作安排中的理所当然,甚至在领导眼中,他们的顺从如同自己每天都要吃饭一样自然,很难引起领导的注意,而此时新同事的加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许此见解并不成熟,但毕竟这位年轻的新同事是经过自己事先思考过的,领导经过自己的讲解说服了新下属赞同自己的见解,领导为新下属的不同观点感到耳目一新,同时也为自己能成功说服别人感到有成就感,自然相比之下,新下属的身上更具有闪光点,更容易让领导看到并得到进一步的赏识,这与心理学上的“改宗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一、究竟什么是“改宗效应”

改宗效应的提出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他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改宗的心理学效应”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问题对某人而言很重要的时候,如果有人此时提出反对意见,此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说服了反对者,那么此人会更欣赏持反对意见者,而对一味地点头表示同意的人无感。

通过上述对“改宗效应”的介绍来看,这个心理学效应其实很有意思,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我们应该更欣赏和喜欢自己的支持者,而对反对者表示反感,就如同皇帝喜欢赞同自己观点的大臣,而如果朝廷上有人提出不同的政见,皇帝往往会非常不悦,甚至龙颜大怒,那为什么在“改宗效应”的描述中会出现与我们常识相反的心理现象呢?

其实我们忽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说服了反对者,以致于最后反对者改变自己的意见同意了自己当初的看法,这点很重要,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反对者来支持和认同自己的观点,这是有相当大难度的,完成如此大难度的事情能给人带来满满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在外在的表现就是我们更倾向于欣赏和喜欢反对者,而对从头到尾支持自己的人表示忽略。

“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二、构成“改宗效应”的前因后果有哪些因素

1、一味地顺从只会让人漠视

赞同别人的观点只会让当事人觉得理所应当,让别人只会忽视自己的存在,所以这么说来,一味地赞同他人的观点并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这貌似与我们的常理显得有所出入,其实看似矛盾,实则也情有可原。

明初有两大谋士,一位是刘伯温,另一位是李善长,他们是明太祖朱元璋眼中得力的智囊团,李善长比刘伯温会钻营,在明朝建立后,他善于迎合朱元璋的政见,而刘伯温针对朱元璋某些政见会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两人在共事期间,朱元璋往往更喜欢听听刘伯温的意见,因为朱元璋相信刘伯温总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只会迎合赞同自己观点的李善长则慢慢地被朱元璋忽略,较少向他问及很多重要的事情。

总是与别人保持一致的步伐,那么别人在考虑某件事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忽视自己,因为别人潜意识中就认为你肯定赞同自己,没有什么过多的空间可以与你讨论,别人只会考虑哪些人会反对自己,哪些人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顺从者被忽视,而经常提出与自己不同意见的人却受到额外的重视。

“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2、有独特想法的人往往会让人耳目一新

有想法,特别是有新奇想法的人往往能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果自己的想法能引起对方的兴趣,让对方对自己产生认可那势必会增加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存在感。

曹冲称象是我们很多儿时读到的经典故事,曹操带着小儿子曹冲和一帮文武大臣去看大象,当时突发奇想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家都绞尽脑汁,虽然都在献计献策,但始终没有一个靠谱的解决方案,只有最终曹冲想到利用等量置换的方法测出了大象的重量,相比之下,一群成年大人没有想到称量大象的办法,反而被一个小孩子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更加让曹操为之眼前一亮。

如果曹冲也随那帮文武大臣说不知道,曹操也不会怪罪曹冲,但曹冲的聪慧让其在众人面前鹤立鸡群,独享曹操的厚爱,这也说明了有独特想法的人会额外引起人的注意,而从善如流的普通人往往会淹没在平凡之中。

“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3、说服别人带来的成就感让人感到自身价值与实力体现

游说不仅在当代,在古代就有很多人以游说为生,而说服别人改变原先的主意,进而同意自己的主张会让自己感到满满的成就感和工作的动力。

雍正帝是历史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位非常重视革新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施行的“摊丁入亩”改革措施触动了广大地主阶级和权贵阶级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即使是自己的心腹李卫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心有余悸,担忧改革力度过大会导致朝局不稳,最后雍正说服李卫站在自己一边,雍正自己心里感到非常愉悦,能说服做事谨慎的李卫全力支持自己的改革措施非常值得自己高兴,有了类似于李卫这些明事理大臣的支持,虽然总体上支持雍正的大臣并不多,但能说服这些有想法的人赞同自己的政见非常让人有成就感,因而也会更加坚定自己政见的正确性,更加敢于大刀阔斧地革新。

说服对象的难度越大,最后取得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就越强,它能让自己感受自己的魅力所在,人之所以感到成就感其本质就是因为自我感觉自身的实力得到证明带来心理上愉悦的感受。

“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三、“改宗效应”带给我们的启发足以让我们在生活中受益匪浅

1、充满自信地挑战权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权威不是用来盲信的,而是需要我们勇于质疑与打破,即使冲击失败,那也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一种收获,知道自己与权威之间的差距,而挑战成功,不仅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同时也是对自己之前付出与验证的一种肯定,无论面对各种至高无上的结论,我们都必须从自己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而不是陷入“权威效应”的陷阱。

伽利略是著名的物理和天文科学家,最让他出名的就是在比萨斜塔上两个小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质量相关,因为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中是类似于神一样的权威,轻易不敢质疑他的结论,而当时的伽利略还并没有那么出名,他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他提出的这个结论得到了他人的嘲讽和轻视,为了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他带着一大一小两个铁球登上比萨斜塔,最终通过实实在在的验证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错误的结论,奠定伽利略在物理学上的重要地位。

虽说权威人士的结论有很大概率是对的,但即便如此,我们自己也要认真审视他们的结论,从自己的角度消化吸收他们的观点,如果他们的的结论在经过自己的思考后发现有任何质疑的地方,我们不能害怕屈服权威,否定自己内心的疑惑,有时候重大的进步皆来源于权威结论的漏洞,一旦发现这种权威结论的漏洞并采取合理的方案予以解决,往往会产生突破性进展,比如爱因斯坦质疑牛顿的经典力学在微观高速的世界中不适用,最后通过研究与验证确实证明了自己结论的正确,进而发表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理论。

很多时候成就来源于对自我的自信,没有对权威的迷信,敢于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那么成功或许就会蕴藏在自己质疑的背后。

“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2、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主动发光有利于缩短成功周期

很多成功学的鸡汤崇尚:

“是金子总会发光”,可这句话有时候并不那么受用,金子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发光会被人发现,如果被雪藏了那就很难有人发现它存在的价值,

“毛遂自荐”这个典故我们都有所耳闻,说的是战国时期,秦军围困赵国的都城邯郸,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前往楚国求援,他需要挑选20个文武全才,然而平原君赵胜挑了又挑,始终还是差一个人,这时一个叫做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荐,在毛遂地再三要求之下,平原君才勉强带他去了楚国,然而在楚国求援期间,毛遂一举说服楚王出兵救赵国,展现出色的游说交际能力,让平原君眼睛为之一亮。

从这个古老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毛遂毫无疑问是一块金子,但是如果没有他自己主动推荐自己,那么他很可能被埋没在平原君众多的门客之中,终生默默无闻,正是毛遂在关键的时候推荐了并不受平原君待见的自己,让平原君对自己留下了特殊的印象,加之在楚国的出色表现,一高一低,更加让平原君对其钦佩不已。

金子本身存在重要的价值,但是如果隐忍不发,那么它和一块普通的石头并无两样,所以我们需要创造机会让他人看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被动等待,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指望他人的主动发现会大大降低自己成功的几率,我们只有主动推荐自己,让自己这块金子在他人面前发出耀眼的光芒才能让外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善于推荐自己,这是为了让自己多年努力的付出可以被证明的一种方式,此外,主动自荐会大大缩短我们成功的周期,让自己更多宝贵的时间可以用来创造人生与价值。

“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3、反对要有理有据,而非为了反对而反对

反对他人的意见,往往会让别人注意到我们是特殊的存在,但是这种反对必须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形成的自己独特的视觉观点,这样才能在反驳他人的时候有理有据,如果仅仅是为了博眼球,为了反对而反对,不仅不会增加他人对自己的注意,而且会让他人对自己更加感到轻蔑与反感。

明成祖朱棣我们都知道是靠着“靖难之役”赶走了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时有很多建文帝的旧臣非常反对朱棣,认为其忤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方孝孺,他可谓是建文帝的铁杆粉丝,在朱棣造反成功后,大骂朱棣是乱臣贼子,但当明成祖朱棣质问方孝孺怂恿建文帝削藩离间叔侄情谊的时候方孝孺却避而不谈,当明成祖再次质疑方孝孺削藩是否考虑到后果时,方孝孺哑口无言,他只是心里一根筋认定朱棣是造反,面对朱棣的当面质询有的问题却无力反驳。

同样地,还有就是明成祖朱棣在立太子这件事上犯了难,他喜欢次子朱高煦,不太喜欢嫡长子朱高炽,但是祖上立下的规矩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召见解缙询问其看法时,解缙知道明成祖心里喜欢次子朱高煦,但解缙没有直接断然地表示反对,只说了一句:“好圣孙”便立马让明成祖下决心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不仅充分显示了解缙的智慧,更是让人看到解缙的话语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相比之下,一位是愚忠不懂变通的方孝孺让明成祖龙颜大怒,一位是利用让人信服的证据说服了明成祖下决心立嫡长子为太子,反对他人的意见一定要拿出让人信服的理由和证据,否则一味的反对只会凸显空洞,站不住脚。

有理有据的反对不仅会引起他人的注意,更会让人对自己刮目相看,而说不出合适理由的反对只会招致他人的反感,最终只会沦为自己主观情绪驱动下的为了反对而反对,自己在表达出反对姿态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眼前的话题进行一次仿真模拟,这样自己才能有条不紊地阐述自己的见解。

“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4、表态一定要立场鲜明、不含糊,“和稀泥”式的不表态反而是最糟糕的表态

很多孩子犯了错,有的父亲会对其进行严厉教育,而母亲有时候因为心疼孩子,总是庇护自己的孩子,舍不得对其进行严厉指责,在孩子和丈夫之间回旋打马虎眼,心里只是急迫地希望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算了,她既不教训孩子犯的错,也不会指责丈夫教育得不对,只是在两者之间“和稀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往往并不会长记性,从而造成一边是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一边是让教育孩子的父亲万般为难。

或许有的母亲觉得这种讨好两边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其实并不然,这种“和稀泥”式的表态方式往往比立场鲜明的表态方式带来的效果会更加恶劣,如果不表态,他人就无法得知自己具体的观点,也就无从判定自己的立场倾向,就像母亲如果不表态支持丈夫教育孩子,那么就会给孩子发出错误的信号:即使犯了错,母亲也不会责怪我,还是会袒护我。

而对于母亲而言,她不表态的初衷一边是为了阻止丈夫严厉教育孩子,一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在不承受教育的前提下就能明白自己的错误,进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想两边都落好,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边都不落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必须明确自己的表态, 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确实犯了错,双方需要的只是针对问题进行具体的整改,

明确的表态有利于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和稀泥”只会让人雾中看花,不明所以。

“和稀泥”式的不表态别人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模糊立场而对自己增加好感,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赞同者与反对者均不敢肯定其所属的立场阵营,最终自己只会成为游离于赞同者与支持者之间的弃儿。

“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四、总结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的“好好先生”,他们要么不假思索地支持他人,要么两边蹭热度,既不反对也不支持,这种看似讨巧的做法却是最大的弄巧成拙,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明确表达出自己的立场才能让别人注意到我们的存在,显示出我们对问题思考的态度,即使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并不吻合,但只要是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说出自己考虑的理由,那么势必会让他人注意到自己的思维,因为结果的正确与否并不能根本上决定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自己勤于思索的态度与观点,这样才能增加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好感度。

“好好先生”一定就会八面玲珑吗?未必!立场鲜明更能获得青睐

[1] 高慎盈. “改宗效应”与“南风效应”[J]. 南风窗(01):47-48.

[2] 杨立行. 让孩子做个有主见的人——改宗效应[J]. 家长, 2014(1):32-34.

[3] 庄林. 好好先生,如何活出自己[J]. 心理与健康(8):25-26.

[4] 张勇. 质疑权威的勇气[J]. 杂文选刊(下半月版)(2):53-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