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三大理论贡献


马克思的三大理论贡献

我们常常讲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深刻了解其中的具体内涵。马克思的三大历史性发现分别是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下面我们将具体地讲讲这三个思想的伟大之处。为了避免篇幅过长给读者带来的不便,我将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试图将这些讲清楚。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其中一方面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盖房子需要先打地基,没有地基就没有房子,没有经济基础就没有上层建筑。同样的,地基的坚实与否要与上面的房子的质量相匹配,不能说基地打不结实就要盖万丈高楼;也不能说地基打得很牢固却只盖一层楼。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包括国家,机关,法律等都是盖在这经济基础上面的上层建筑,这两者之间要求配套,不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甚至是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要进行合理的搭配,生产力由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条件所决定,所以我们人类就是必须保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匹配,也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就

比如说军训时正步走,教官要求大家前后左右距离只有一厘米大小,在这样的条件下走齐步大家肯定互相推挤,整个队伍全都乱了。这个时候我们说,本来大家正步走都是走得很好的,这是生产力。但是由于军训教官要求大家保持着那样的间距使得大家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甚至造成整个队伍的不协调,那这个间距规则就是生产关系,因而生产关系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秩序混乱。


马克思的三大理论贡献

二,阶级斗争。马克思的理论诞生于资本主义经典时代,这里面的阶级斗争就是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很多人误解阶级斗争,认为不好好生活去搞什么斗争是吃饱了没事干,其实正是因为生活不好,吃不饱才会提出阶级斗争这一历史命题。阶级其实就是社会当中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集团,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日益分为两个不同的利益集团,一方是掌握有资本的,我们叫做资产阶级,另一方是没有资本的,他们被称为无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发生斗争的原因是一方拥有资本,另一方没有资本,没有资本的一方生活日益贫困难堪,而有资本的一方可以依靠资本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压迫,所以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比如说在一个县城里有两个人在卖苹果,只要其中的一方限量比另一方大,那么另一方必定会破产,而后被排挤出市场,连水果都卖不了,于是只能去给人打工混日子了。


马克思的三大理论贡献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家致富与剥削工人的秘密。比方说,一个资本家雇佣了一百个工人进行生产,一件产品能够卖出一百块,那这时候这位资本家会给工人发多少工资呢?可能是四十,也可能是五十,总归一句话,必定是低于的产品卖出的市场价格而又不至于使工人吃不饱饭的工资水平。如果工资是四十块,那么工人生产的产品剩余价值就有六十块是被资本家剥削了。


马克思的三大理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