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疫情期間滿眼充斥著白色視覺恐懼,更是習慣了大片16:9之後的麻木。今天瓜皮帶大家領略一下4:3畫幅的視覺之美。

電影《豐饒之地》又叫《安樂鄉》,故事講述的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個參加過普丹戰爭的軍官維果,帶著女兒從丹麥回到阿根廷,加入阿根廷軍隊參加沙漠征服之戰,而正在青春期的女兒卻跟著一名丹麥士兵私奔了,生死不明,從此維果便踏上了沙漠中的尋女之路。影片屬於極簡主義作品,沒有複雜燒腦的戲劇性,情節淡如開水,對白也是能省就省少的可憐,觀看時不免有些枯燥。但是這部片子看的是超級優美的攝影畫面,看這部電影時完全可以拋去故事情節,從優美的畫面中涉趣影片的信息,感受膠片帶來的快感。

古人們說"Jauja"是一個神話中的豐饒快樂之地,許多探險者都在試圖尋找到這個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傳說變得荒誕,人們顯然將之誇大,就如同他們通常所為,唯一能確定的是所有想要找到這塊陸上天堂的人都迷失在了尋找的路上……What makes life function and move forward?這應該是影片探索的主題吧。

先看畫面…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畫面表現的是女兒依偎在父親身邊,開篇就是一幅唯美的油畫呈現在觀眾面前,女兒想養一條狗,在徵求父親的同意,這幅畫面的遠近、空間、光影、景緻縱深都是按照"精緻"二字嚴格呈現的,畫幅既是內容。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這是一部探索生命的藝術片,影片大部分時間是講述丹麥上校維果的獨角戲,在遠離城市的曠野中尋找內心的寧靜,用視覺上的安詳,來救贖自己的故錯,一組組平靜的鏡頭讓觀眾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疏離感、敬畏感、恐懼感。影片的時間類似非線性重組,從前面對年輕女兒的尋找,到最後跨時空與“老女兒”的對話,頓時讓人感覺到生命須迴歸本源,別等老了再去感悟自己。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維果來到山洞裡問誰是泉水的主人,老女兒說是她的,水代表著生命、代表著愛,滋潤著萬物生長,老女兒說水是大家的,每個人都可以喝。其實影片也闡述著失去、尋找、再失去的過程,而“狗”是陪伴的象徵,也是對家庭、對愛的忠誠。在與老女兒的對話時,也闡明瞭這個觀點“我和我的狗還有我的泉水”,我們可以根據畫面來思考一下這句臺詞,荒山野嶺中一位老婦人守護著一口泉水和一隻狗,又是居住在一個狹小的山洞裡。導演為什麼這樣安排?寓意著什麼?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老女兒說,對不起,我習慣了與我的狗說話,對於我來說跟一個人水花有些奇怪,你是人類嗎?是的,我想是的。

這句臺詞更深一層的含義是女兒與父親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隔閡與陌生,因為長久以來,這位將軍父親並沒有陪過女兒,連女兒的母親長什麼樣都不記得,也就是說這個女兒是缺乏母愛、父愛的,更是缺少父母對家庭的忠誠,父親想得到愛,女兒在夢中給了他,在維果將軍向老女兒借水喝時,而水的味道是苦澀的。也就是說在得到女兒的愛時,將軍感悟到了自己對女兒缺失的關愛。也展現出了維果在尋找女兒的過程中再次迷失了自己,因為在父親的心裡女兒永遠是哪個只有十四五歲的美麗女孩。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影片開篇時女兒告訴父親說“我想養條狗...”,父親維果沒有同意,而在影片將要結束時,導演把鏡頭切回了一棟別墅院裡,小女孩在一位老管家的陪伴下,養了一群狗,接著還是那條引領者維果先生來到山洞前的那條狗,跟著穿著內褲的小女孩,走向森林...

疫情期間充斥著白色恐懼,就讓電影《安樂鄉》來場養眼的視覺快感

看到最後才明白整部影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上來講,《安樂鄉》是小女孩做的一場夢,小女孩是將軍的女兒,維果將軍常年在外漂泊,小女孩缺乏父親的陪伴和家庭歸的宿感,小女孩只有在夢中才能把青春和孤老想的如此跨越。在老女兒與父親的跨時空對話時,小女孩的心境應該是表達“爸爸,別等我老了您認不出來我”,缺乏父愛的陪伴,找到我又有何用?

打開電影《Jauja》去領略4:3畫幅給您帶來的視覺感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