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9.28: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①也。”

9.29:

子曰:“知②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注:①“凋”也作“彫”。②“知”通“智”,見《論語集釋》

9.28 孔子說:“寒冷的季節到了,才知道松柏的葉子是最後凋零的。”

9.29 孔子說:“有智慧的人不會受困於外物,有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


智、仁、勇:學會儒家的“三達德”

有智慧的人為何不會被外物所困?因為他已經明白了,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我都有選擇如何過自己的生活的權利;有仁德的人為何不憂愁?因為多替他人著想,善待他人,放下我執,這樣憂愁自然會減少;勇者不懼,是什麼都不害怕,什麼都敢幹嗎?這就曲解了孔子的本意了。真正的勇者,明明知道“拔刀相助”可能很危險,但心中的正義感給了他勇氣去行使正義,這才是“勇”的內涵。推薦你讀《孔子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