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的文案沒創意,效果總不好?這幾點你應該要了解

站在了消費者的角度,並根據他們接觸文案的流程,來設計文案的內容。

寫的文案沒創意,效果總不好?這幾點你應該要了解


一個銷售能力極強的廣告文案,最重要的特徵是什麼?

“起碼能調動消費慾望吧,讓人看了就想買”

“能讓人信任,至少不會懷疑產品的優劣”

“一句話就能概括廣告產品”

……

也許你的答案類似這樣。

但我認為,能“賣貨”的廣告文案,它最重要的特徵之一——是站在了消費者的角度,並根據他們接觸文案的流程,來設計文案的內容。

多數信息流創意之所以轉化能力有限,往往並不是因為賣點不夠好、沒有建立信任或沒有調動慾望,而是沒有考慮到消費者接觸創意的整個流程。

也就是說,針對整個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你都應該考慮到並給出解決辦法,而你卻只關注了其中的單一環節。這樣,轉化效果自然非常有限。

那麼,人們接觸任何營銷信息的流程是怎樣的呢?

一、引發注意

我的創意,能否一秒吸引用戶的注意?

信息超載的時代,每天有數不清的廣告在竭盡全力的“騷擾”著用戶,但是用戶的注意力資源非常有限,這樣,大量平淡無奇的信息都會被大腦過濾掉,只有少部分信息才能進入大腦進行深加工。

所以,如何讓自己的文案成為那一小部分,就變得尤為重要。

那麼,現在思考一下,你覺得哪些信息更容易進入你的大腦呢?

比如,支付寶的結巴系列文案,N個相同的字排排隊,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寫的文案沒創意,效果總不好?這幾點你應該要了解


廉價的衛龍辣條,卻做出了蘋果風的高逼格廣告,形成巨大反差,帶來的是注意力的洶湧而來。

寫的文案沒創意,效果總不好?這幾點你應該要了解


二、創造興趣

我的文案,能不能創造用戶的購買興趣?

到這一步,消費者已經注意到你了,該怎麼辦?

很顯然,引導消費者進入反應流程的下一步:提起興趣。

要達成這個目標,最為重要的方式就是提供極具說服力的理由,從而喚起消費者的購買動機。

比如,瓜子二手車之前的文案“個人直接賣給個人,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一句話,就是使用瓜子的最好理由。

實際上,你會發現,文案若想完成銷售轉化的任務,對動機的喚起是重要的前提,這點甚至可以成為區分好文案、壞文案的判據。

很多初創品牌在營銷推廣上崇拜那些大品牌,看到別人做了一個刷屏朋友圈的溫情廣告片,自己也想做一個,幻想一夜成名;看到別人的文案那麼感人,自己卻想著“我要比他更感人”。

但這些並不是初創品牌要做的事,初創品牌還沒有在用戶大腦建立基本的認知,所以第一要務一定是做動機類營銷,以讓用戶瞭解你、認識你、有理由購買你。別忘了,那些舉世聞名的大品牌在剛剛嶄露頭角時,也是這麼做的。

三、調動慾望

我的文案,能不能調動用戶的購買慾望?

上面說到,創造興趣的最重要方式是喚起動機。

但要提醒的是,動機和慾望,有很大的不同,完全是兩回事。在營銷上,所謂一個人產生了購買動機,一般是來自於理性上的被說服;而慾望的產生,往往不是基於理性,而是來自於本能。

經過以上的創造興趣,你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理由,這時,消費者一般都有購買的動機了。

但是,動機並不等於購買,因為這還停留在理性層面的說服。接下來,你還要善加關注人類的本能,以調動其慾望,來提高需求勢能。

那麼,哪些本能是我們要關注的呢?

渴望共鳴

當別人說出了你一直想說的話,就會有被理解的感覺;當別人替你批判了一直厭惡的某種現象,就會有被支持的感覺;當別人替你做了一直想做卻沒做的事情,就會有被幫助的感覺。

這些感覺,就是共鳴感。

而如果消費者通過你的文案獲得了共鳴感,就會營造一種“我們是一夥”的感覺,從而迅速拉近與品牌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促成購買。

比如江小白的“年輕要活得痛快,年長要活得自在”。說出了很多當年畢業的學生,畢業時,說好一年一見;再聚首,已是而立之年心裡話。

寫的文案沒創意,效果總不好?這幾點你應該要了解


四、促成行動

我的文案,能不能有效促進行動?

經過引起注意、創造興趣、調動慾望這三步,此刻的消費者,已經不是想要你的產品了,而是非常渴望。是的,他們心動了。

但這就完了,直接等著顧客上門了嗎?

並不是。在真正按下購買按鈕付款之前,他們的大腦會再一次迴歸理性,購買產品後可能會感知到的各種風險。

那麼,這些感知風險都有什麼呢?我該如何解決呢?

財務風險——產品是不是太貴?花了冤枉錢?

參考解決方法:價值重構

“每天只需一塊錢,一年共讀50本書”

時間風險——產品需要調整、修理或退換是不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參考解決方法:無理由退換貨

健康風險——產品對我的健康是不是有危害?

常用解決方法:權威背書

社會風險——用你的產品會不會有損我的形象?

參考解決方法:提供理由

功能風險——產品性能真的有你說的那麼好嗎?

參考解決方法:銷量遙遙領先

心理風險——我用了之後心理有負擔怎麼辦?

常用解決方法:激活補償心理

五、結語

只有提問,我們才能更接近真相

只有提問,我們才能看清這個世界

只有提問,我們才能知道自己要什麼

只有提問,我們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