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世界財富的不變原則是真的嗎?為什麼?

活動中心17653708


首先世界的財富總值不變這個說法的錯誤的,這裡財富指的是經濟價值;雖然在某些層面,比如股市,表面看起來,財富總值不變,從一個人到另外一個人手中,但是我們跳出來這個圈子,站在社會層面分析,新科技的發展,讓很多原來無用的東西變的有價值,比如說石油,煤,天然氣,到現在的頁岩氣,他們在沒有被發現之前是沒有價值,不能產生社會財富的,但是現在他們可以,所有說,世界財富在不斷的增加…

至於二八定律,它是19時機末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的,意思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20%,其它的80%雖然佔多數,但是都是次要的,這個理論只要應用於社會學和經濟學,在經濟學它是對的,《參考消息》曾經有一篇報道,什麼時候的記不清了…有這樣一則報道引起了我的注意:瑞士信貸銀行在研究報告中稱,在俄羅斯,10%最富有的公民掌握了俄羅斯全部私人財富的82%,在美國,10%的最富有公民掌握了美國全國私人財富的76%,這就是現實,二八定律,甚至是一九定律…


科普動力


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又叫帕累托法則。即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份,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該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和經濟活動中。

在世界財富的分配中,二八定律基本是鐵律。世上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擴大。2000年時,全球1%的富人掌握了全球45.5%的財富,而到了去年,根據瑞銀“全球財富金字塔"的年度調查報告,全球超過一半的財富都掌握在1%的富人手中。若按照這個趨勢延續下去,到2030年,全球1%的富人將會掌握全球64%的財富!可見,以後不是二八,而是一九比例了。

其實,之所以在世界財富分配中會出現二八定律,不過是自然界規律在人類社會中的體現。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本就是自然法則,體現在人類社會就是二八定律。我們只有認清這個規律,才能調整好心態,以更加積極,堅定,平和的態度對待生活。



控倉123


社會財富分配中一直存在這種現象,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社會百分之八十的財富,為什麼呢?

為什麼財富難以平均?

財富真的可以平均化嗎?

答案是很難平均擁有同樣多少的財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每個人擁有的聰明才智不同,創造的財富多少不同,擁有的財富不同,以致影響下一代的背景不同,擁有的財富不同等等眾多原因

《參考消息》有這樣一則報道:瑞士信貸銀行在研究報告中稱,

在俄羅斯,10%最富有的公民掌握了俄羅斯全部私人財富的82%,

在美國,10%的最富有公民掌握了美國全國私人財富的76%,

在中國,10%最富有的公民掌握了中國全國私人財富的62%。

從這三組數據中可以看出,不論在哪個國家,財富的分佈都是符合二八定律的。

另外,瑞信還估計中國每兩天就會誕生一名新的億萬富翁,這從側面反映了馬太效應現象的存在。

什麼是二八定律呢?

二八定律,又稱為帕累託定律,它的意思是: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就像前面的例子,富人只佔世界人口的20%,卻擁有80%的社會財富;而佔世界人口80%的窮人僅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20世紀初意大利統計學家、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例子:假設一個書店裡面有1萬本書,那這個書店每年利潤的80%來自於2000本書,剩下的8000本書只貢獻了20%的利潤,因此保住這2000本書的利潤就能控制住整個書店的利潤。

仔細想想,其實二八法則可以應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看書,可選擇的書浩如煙海,我們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本書都翻到。如果用二八定律來選擇的話,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書算得上好書。這百分之二十之中大部分都是經典書籍,能列為好書的新書確實不太容易發現,就像埋在沙裡的金子,只有經過時間的沉澱,仍經久不衰的書才能稱之為好書。

在學習上,二八定律告訴我們應該集中學習那些核心的內容。把80%精力放在所要學習的20%的核心內容上,然後再把20%的精力花在剩下的80%的內容上。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住重點。

在人際關係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朋友值得深交,這些朋友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人生觀與價值觀和我們趨同。

在工作中,根據二八定律,我們應該把精力最旺盛的時間用在處理那些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上,剩下的80%時間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在股票投資中,根據二八法則,如果一共有2000家上市公司,那只有400家是值得投資的,而這400家公司裡面又滿足一個二八定律,也就是說,最最最值得投資的只有80家。

.......

馬太效應:

說完二八法則,再來談談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他描述了這樣一種現象:好的越來越好,壞的越來越壞,多的越來越多,少的越來越少,形容的是一種分配不均的現象。

比如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比如成績好的學生,成績會越來越好。

比如銷量好的服裝,銷量也會越來越好。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一旦在某個領域取得了成功,這個成功會帶來一種累積的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比如:相對於那些不出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更能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同的。

如果我們試圖用馬太效應來看貧富差距,就會很清楚這其中的原因:

相對於窮人,富人有一種心理優勢和先發優勢,他們更有精力為自己做出長遠的規劃,還有機會獲得最新的商機,從而讓自己的財富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對於窮人,因為大腦的寬帶被眼前的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繁瑣的事所佔據,比如這個月馬上要交報告了,水電費什麼時候要交.....等等,沒有精力做出長遠的規劃和尋找機會,所以他們會陷入到越窮--越忙--越累--越窮的這種局中出來。

馬太效應從側面驗證了二八法則的有效性,因為窮的越來越窮,富的越來越富,所以財富總是集中在頭部20%的人手上。二八法則反過來也驗證了馬太效應的存在,20%的富人更有機會獲得資源,取得更快的資金積累,所以產生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這種財富不均的馬太效應。

如何破局?

瞭解了馬太效應之後,我們應該學習如何讓馬太效應為我們服務。那就是從一開始就應該在一個新的領域迅速產生先發優勢。如果沒有機會產生這種優勢,那麼就要不斷尋找新的領域。

總結

一個人的時間箅精力有限,我們應當好好利用最好的時間,一般是青少年時期(18歲~32歲),尋找一個新的領域,並且在這個領域產生自己的先發優勢,剩下的時間中重點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要知道並不是每件事都是同樣重要的。



智勇財商


二八定律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帕累託認為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佔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二八定律近些年來被許多成功學專家發掘,因此二八定律以嶄新的面貌重新來到大家面前。閱讀了有關二八定律的書籍之後,我有感而發成功也許並沒有多麼困難,只要你找對方法。

二八定律中的時間觀,值得大家細細品味,有效時間才是成功的第一要務。

二八定律的時間觀就是做有用功的時間僅佔一天時間的百分之二十,這裡的“有用功”是指高效率學習的時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才會取得更大的效果。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能感受得到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自己的生活憂慮上。

二八定律的時間觀就是把重要的事情在“二”段時間裡做了,這可能很難領悟,但是其效果是不能忽視的。打個比方,我背英語單詞的時候和許多人不太一樣,我喜歡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把需要背的單詞背完。我曾經用了一個星期背會了二千個英語單詞。

然而其他人就沒有我幸運了,據我所知許多人把背英語單詞的戰線拉得很長,效果卻不盡人意。資料書上的專項訓練簡直就是二八定律的典型案例,專項訓練由於範圍精準,做專項訓練題的人很容易就能把某一個題型掌握了。但是做整張試卷的人很難把每個題型的要點弄懂,這也許就是許多知識通常分為幾部份讓學生學習的原因。

許多人最該做的也許不是節約時間,而是合理的安排時間。合理的安排時間就是節約時間,最重要的事情佔用百分之二十的時間,是最明智的選擇。時間再多,效率減少,最後還是同樣的效果。這點在高中生身上經常表現出來,有些高中生為了學習而熬夜,但是有時候卻得到截然相反的結果。

二八定律的工作觀把工作重點放在百分之二十的事情上。

成功的鑰匙。

無論各行各業都有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的知識,學會了這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八十很容易就能搞定了。在工作中人們常常發現自己真正投入到工作的時間僅佔百分之二十,剩餘的時間幾乎都被生活瑣事所纏繞。請讀者思考一下,自己在工作中究竟付出了多少,許多人只是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很努力,其實事實卻不是這樣。

這百分之二十最重要的事情,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因為可以從這百分之二十的事情獲得巨大的收穫。當我第一次瞭解二八定律的時候,我就深深地被它神奇的力量折服了。我把二八定律用在學習上,結果我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後來我把二八定律用在經商,結果我用了五年獲得純利潤一百多萬。

通過運用二八定律,我實現了自己想要的成功。所以我要告訴大家成功的道路本來不難,只要你找對方法,運用二八定律在工作之中。現在許多成功學類的書籍數不勝數,大多數都是華而不實,對讀者根本沒有什麼意義可言。

成功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運用二八定律只是輔助,行動永遠是最能體現價值的。沒有行動,說的再多也是毫無意義可言。


金融歷史


是真的,每個人的性格,家庭環境,處事方法都不一樣,那麼在任何行業裡都會遇到一些波折,困難,人際關係維護等等的問題,會有極少數人堅挺過來,挺過來的人都知道自省,也深知如果這關過不去,那麼到任何行業都會像K線圖一樣,上上下下,卻夠不到頂,挺不過來的人都只會怨恨行業,企業不行!就如:打井,你遍地挖坑,卻從不深入打水,只會怪下面沒有水,卻不反思自己是否堅持到底了。這是最關鍵的一點,也是所有人最易忽略的一點,希望對有緣人起到作用。[可愛]



旺牛趙佳


股市一向有“二八定律”,即80%的人賠錢,20%的人賺錢,有多少人能保證自己是屬於20%的人呢。從這個法則來看,買基金比買股票要穩妥。

很多新股民看到股票漲就去追,但很多股票尤其是那些沒有基本面支撐的股票,漲幅是不錯,但波動也非常劇烈。新股民在買入時,股價在高處,還沒反應過來,股價又往下跳,最後被套牢。等投資者承受不住壓力,拋出股票時,股價又迅速上躥。所以很多股票的確是上漲,但很多股民往往獲利不大。  

而基金表面上看漲幅不大,但穩健持續地漲,遇到行情下跌,基本上可以控制住跌幅。等市場轉暖,基金淨值持續穩定的慢慢提升,不知不覺中,基金淨值漲幅也相當不錯。基金投資者一般來說具有中長期投資理念,所以基本上可以賺到市場上漲的幅度。而且和個股相比,基金投資者不用擔心一覺醒來上市公司發生驚天動地的大變化,不用到處去打聽上市公司的消息,不用受虛假信息的困擾。

基金投資者需要的就是信心、耐心,然後安心地享受大牛市帶來的財富增值。這波牛市的基金收益為例,最進一年漲幅超過100%就有361只,居然又75%的股票型基金漲幅翻倍,也就是說你隨便買一隻股票型基金,拿個一年不用操心就能讓自己的身家翻倍,有多少投資者買賣股票能夠翻倍呢,很多追漲殺跌的新股民甚至有虧錢的,基金雖然緩慢但能夠獲得持續而且穩定的收益。  

如果對A股長期看好,宜採用基金的投資方式,獲利不一定比投資股票少多少,而且還不必像股票一樣天天操作。



大黑熊老師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二八原理”,比如80%的土地由20%的人所有,80%的市場被20%的公司所壟斷,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事實真的如此嗎,二八法則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是否存在全知全能的“神”

二八法則,學名叫做“帕累托法則”,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的概念。他在研究意大利土地所有權的時候發現,80%的意大利土地,其實掌握在20%的人手中的,其後,他又盯上了他家花園裡的豌豆,他再次驚奇地發現,20%的豌豆植株,貢獻了80%的豌豆產量。

由此一發不可收拾,除了二八法則,人們又發現了香檳效應,全球的收入分配便是按照香檳的形狀進行分配,全球最富有的20%的人口控制著全球收入的82.7%,這個現象不僅出現在經濟學中,社會學家們也逐步發現,人生中20%的選擇變量,決定了我們80%的人生走向,企業中20%的客戶,提供了80%的利潤,地球上20%的土地,貢獻了80%的糧食產量......

總計而言,二八定律的本質,就是少數決定論,20%的變因決定了80%的局面。

為什麼世界會按照這個法則運行,這一切還得從一個假想開始說起。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事情,是可以被預測的。比如書沒拿穩,它會掉下來,杯子沒扶穩,它會摔碎,邁出腳,我們會往前走路。但是稍微負責一點的事情,比如我終於鼓起勇氣,跟暗戀的人表白,他究竟是會答應還是拒絕,這會對我們的關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由於我們並不知道暗戀的人所有日常行為,心裡想法,缺乏足夠的資料來進行判斷。但是,假如,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全知全能的神,他能知道所有人做的每一件事,他知道你暗戀的那小子經常偷偷看你照片,故意創造偶遇,提前好幾個月就開始籌備你的生日禮物,那我們可以得出定論,你的表白是成功的。

而這個全知全能的神,就是知名的“拉普拉斯妖”,被譽為物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猜想之一(其中一個是薛定諤的貓)。法國物理學家拉普拉斯在1814年提出,假如世界上有一個全職全能的智者,他知道任意時刻每個原子的確切位置的動量,促使自然運動的力和所有組構自然的物體位置,假若他也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那麼他就可以用牛頓定律來洞悉整個宇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拉普拉斯這裡所說的“智者”(intelligence)便是後人所稱的拉普拉斯的惡魔。

量子力學的世界

儘管“拉普拉斯的惡魔”理論聽起來很吸引人,但實際上,它是建立在一個真理上:物體永遠按照物理規律進行運動。比如蘋果成熟了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落地,1千克的鐵塊和1千克的羽毛在同等高度拋下會同時落地,因為它們的重量加速度一樣......這在經典牛頓力學的世界裡,的確是存在的,但是一旦進入了量子物理的世界,這條真理很快就被打破了。

首先是微觀世界,1927年,物理學家海森堡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即一個人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舉一個很好的例子:電子的運動。電子在原子這個極小的空間裡運動,並沒有確定的方向和軌跡,科學家只能用概率雲來描述它下一秒有可能出現的位置。

所以在圍觀世界裡,並不存在這樣的神,因為例子的運動無法預測。

而宏觀世界呢,在社會學家眼裡,也沒有這樣的規律存在。英國BBC曾經拍過一個有趣的紀錄片,叫做《神秘的混沌理論》(The Secret Life of Chaos)這是由美國的氣象學家愛德華· 勞倫次提出的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蝴蝶效應”:一直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它旨在說明,一些現象,即使我們可以用物理或數學公式進行計算,也無法預測它的後期發展和行徑。

混沌系統無處不在,在社會、經濟學中更為明顯,比如人類的股市,由於其涉及到各種不同的因素,初始條件的一點小變化,結果往往會千差萬別。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有一套某某秘籍,可以準確地預測股市的走向,某隻股票是漲是跌,不用懷疑,它一定是在騙你。

因為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具有不確定性,所以拉普拉斯的妖永遠不會存在。

冪律分佈

不過好在,雖然我們無法準確地預測某件事物的走向,但是人類是不會服輸的,科學家們又試圖用概率論來解釋世界。

其中一個比較成功地嘗試,是正態分佈。它的樣子有點像一個鐘,所以也被稱為:鍾型曲線。

很多東西都可以用正態分佈來描述,比如高爾頓版,比如一個班裡男女生的身高,再比如班裡的期末考試成績。當我們認為,正態分佈也許能夠用來說明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又遇到了“沙堆效應”。相信去過海邊的朋友都玩過沙灘上的沙,假如用沙堆一個沙丘,我們永遠無法準確地得知,在放下那一顆沙子的時候,沙丘會垮掉,因為一個小小的沙丘裡,所涉及的沙粒有成千上萬顆,每一顆沙粒都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並且相互摩擦,這個過於負責的體系是正太分佈解決不了的。

社會中真正的正太分佈現象也有限,更多存在的是冥律分佈,也就是我們所談論的二八法則。

無論是財富在個人之間的分佈,人類居住區的大小,油田的石油儲備數量...都遵循這個神奇的冥律分佈,也就是二八法則。

那麼我們如何將二八法則運用到個人的生活中,實現人生的逆襲,效率的最大化呢?

首先,排除決定論。因為社會這個體系過於複雜,我們永遠無法判斷自己所做的這件事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就像老話所說:禍兮福之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所做的好事,不要過分得意,對所做的錯事,也不要過分悲傷。

其次,分析自己的時間構成。根據二八法則,對於我們人生起決定影響的,其實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做的20%的事情和決定,其他大部分都是重複勞動的閒雜瑣事。所以我們應該把80%的經歷投入到真正有影響的20%的事件上,而那些日常瑣事只需要用20%的注意力和精力,進行機械勞動即可。


阿米巴經營商業評論


作為一名在商務領域從業的人員,很高興為你解答。

一、80/20法則

80/20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二八定律、帕累託定律、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猶太法則、馬特萊法則等

二、什麼是80/20法則

  80/20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帕累託定律、最省力法則或不平衡原則、猶太法則。此法則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維爾弗雷多·帕累託本人當年對意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推論出來的。

  80:20法則只是帕累託分佈函數在特定常數時的一個特定值,其他極端的還有64:4等,在財富分配方面,意味著80%的財富被20%的人擁有,或者64%的財富屬於4%的人。

  財富按帕累託函數分佈,但社會福利的目標是令這個函數變得儘量扁平,不是那麼陡峭,令財富的分配不那麼極端。

  80/20的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一般來說,投入和努力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

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

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

  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不平衡的。若以數學方式測量這個不平衡,得到的基準線是一個80/20關係;結果、產出或報酬的80%取決於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例如,世界上大約80%的資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耗盡的;世界財富的80%為25%的人所擁有;在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中,20%的人口與20%的疾病,會消耗80%的醫療資源。80/20原則表明在投入與產出、原因與結果以及努力與報酬之間存在著固有的不平衡。這說明少量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會有大量的收穫、產出或回報。只有幾件事情是重要的,大部分都微不足道。

  80/20關係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基準。一個典型的模式表明,80%的產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結論源自20%的起因;80%的收穫源自20%的努力。

  80/20原則包含在任何時候對原因的靜態分析,而不是動態的。使用 80/20原則的藝術在於確認哪些現實中的因素正在起作用並儘可能地被利用。

  80/20這一數據僅僅是一個比喻和實用基準。真正的比例未必正好是80%:20%。 80/20原則表明在多數情況下該關係很可能是不平衡的,並且接近於80/20。

  80/20原則極其靈活多用。“它能有效地適用於任何組織、任何組織中的功能和任何個人工作。”它最大的用處在於:當你分辨出所有隱藏在表面下的作用力時,你就可以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最大生產力上並防止負面影響的發生。

  80/20法則專家告訴我們,要遵守下列事項:

  • 鼓勵特殊表現,而非讚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 尋求捷徑,而非全程參與;


  • 選擇性尋找,而非鉅細無遺的觀察;

  • 在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現;

  • 在日常生活中,找人來負責一些事務,我們可以讓園藝師、汽車工人、裝潢師和其他專業人士來發揮最大的效益,不需事必躬親;

  • 小心選擇事業和僱員,如果可能,就自己當老闆;

  • 只做我們最能勝任且最能從中得到樂趣的事;

  • 從生活的深層去探索,找出那些關鍵的20%,以達到80%的好處;

  • 平靜,少做一些,鎖定少數能以80/20法則完成的目標,不必苦苦追求所有機會。當我們處於創造力巔峰,幸運女神眷顧的時候,務必善用這少有的“幸運時刻”。

三、在商業中,值得應用80/20法則的十個頂尖領域

  戰略:除非你用80/20原則仔細觀察過你企業的不同層面並重新制定你的戰略,否則你幾乎不可避免地要為太多人浪費太多精力。“這個原則對確定您的事業發展方向具有極大價值。”

  質量:很小比例的質量缺陷往往造成最頻繁的質量問題。如果你彌補了最關鍵的20%的質量缺口,你將獲得80%的利益。僅僅靠糾正20%的起因,你就可排除80%的客戶投訴。降低成本:“所有降低成本的有效技術都採用80/20的三個洞察力:簡化,通過排除無益活動;集中,在改進的幾個關鍵推動力上;和業績比較。”降低成本是一項昂貴的業務,請集中你80%的精力花在那些(大概是20%)最有潛力降低成本的地方。

  市場:營銷應致力於提供優質服務,而現有的產品或服務的20%創造了80%的利潤。應該以最大努力來留住為公司提供80%利潤的20%的客戶。

  銷售: 監管銷售業績的關鍵是停止考慮平均力量,而要開始考慮80/20原則。留住表現佳的銷售員,讓每個人都能採用取得投入、產出的最高比率的方法。讓銷售員努力用20%的產品創造80%的銷售額,並把握那些能做成80%生意的和創造80%的利潤的客戶。

  信息技術:投資的回報通常遵循80/20原則:所得利益的80% 源自最簡單系統的20%。大多數軟件用80%的時間僅僅完成20%的有效指令。

  決策和分析:收集80%的數據,在最初有效的20%的時間內,作出80%的相關分析。

  庫存管理:大約80%的存貨僅僅佔據所有銷售額的20%。

  管理:任何工程的80%的價值源自20%的行為。

  協商:問題的20%或更少將包含爭議部分的80%的價值;在最後20%的有效時間內將會出現80%的讓步。

  要想成功進行管理變革以及成功地將80/20理論運用到你的公司,你需要證明簡單就是美並講明原因。除非你明白這一點,否則你永遠都不會放棄你目前業務上沒有效益的80%及其管理費用。

  不要單一地應用80/20分析法和策略。像任何簡單而實用的工具,80/20分析法有時會被誤解、誤用,成為經常犯錯誤的藉口。如果不恰當並直接運用80/20分析法,它會讓你誤入歧途。你需要始終警惕,不要犯邏輯上的錯誤。

希望我的解答能帶給你幫助,歡迎評論。(伍度飛絮)


伍度飛絮


二八定律,又稱為帕累託定律,它的意思是: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如世界上20%的人,實際擁有80%的社會財富,他們是富人;而80%的人僅擁有20%的社會財富,他們是窮人。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20世紀初意大利統計學家、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這個原理經過多年的演化,已變成當今管理學界所熟知的法則。

如果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它能幫助你改變行為並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行動結果就會使你以少獲多。使用二八定律,從而做出正確的決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運用到商業中,最主要的思想就是怎樣以最少的資源來獲取最大的利益和價值。而最重要的用法是“明確你在何處獲利,同樣重要地明確你在哪裡失利。”



別怪我英俊


前段時間,首富王健林在接收魯豫的訪談時,談到自己的成為首富的目標時,極其自然的說出自己的計劃:先定一個小目標,賺它一個億。與此同時,馬雲對於個人財富也做出了表態,大概的意思是:創辦阿里巴巴是我這一生最大的錯誤,我喜歡的生活是月薪一兩萬,老婆孩子熱炕頭。兩個做過中國首富的人各自說出了自己對於財富的想法,撩動著多少國人的心。

不久前,中國新聞週刊發文稱:

中國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窮人太窮,而是富人太富。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社會目前的現狀——貧富差距太大。國人普遍感覺: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窮人和他們的差距好像越拉越大,財富都集中到有錢人手裡了。

2、

這種財富不均的現象,其實經濟學上早有解釋,那就是:二八定律。定律的意思是說:世界上80%的財富都掌握在20%的人手裡。(這個研究理論提出的時候是1897年,那時候互聯網還沒有出現,互聯網時代的比例可能是9:1)從這個定律延伸出去,你就會發現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都不平衡。比如一個企業80%的效益來自於業績最高的20%的員工,全世界80%的啤酒是被20%的人喝掉的,等等。

像類似人群中財富的分佈,它在數學領域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冪律分佈。也就是說,排名越往前,財富增長的越快,這就是冪律分佈。也正因為這樣,全球的財富才會被最前面的少部分人霸佔,造成了最有錢的人富可敵國的現象。

其實,不僅是財富,現實世界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冪律分佈的。比如說:1% 的美國人擁有美國 34% 的財富;有個視頻網站叫Netflix,光它一家就佔據了美國晚上 35% 以上的帶寬。一半以上維基百科的編輯工作是 0.7% 的用戶做的。全世界85% 的科學論文從來沒被引用過,只有 1% 的論文在發表後一年內被引用 5 次以上。等等。

3、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子的冪律分佈呢?

答案就是:

這些分佈裡頭的個體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

如果一個分佈中的個體相互獨立,那麼這樣子的分佈就會傾向於比較溫和,比如智商,它是出生就註定了的,不受其它人影響,所以智商在人群中便呈現中間高兩頭低的比較平均的分佈( 其實基本就是正態分佈)。但是我們每個人擁有財富的多少,是與我們的社會地位,與其他人的經濟關係以及整個社會的經濟形勢緊密相關的,所以分佈就會比較極端。社會地位、社會關係佔優勢的人就掌握了大部分財富。

再給您舉一個例子,您就會更加理解其中的原因了。有人對莎士比亞的作品中用詞的頻率作過排序,作品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單詞是定冠詞The、第二多的單詞是連詞and、排第三的單詞是I,也就是“我”這個詞。結果發現,這些單詞的頻數分佈也類似於冪律分佈。也就是說,儘管莎士比亞的作品包含了一萬多個不同的單詞,但絕大部分篇幅是被少數單詞佔據的。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冪律分佈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單詞彼此之間是不獨立的,而是通過英語語法聯繫在一起的。有了語法的束縛,冪律分佈就出現了。

4、

說到這裡,相信您已經能夠理解生活中這些誇張的分佈出現的原因了。你可能會說,知道這些對我有什麼用呢?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變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不懂冪律分佈原理的人提到二八定律,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有黑幕,自己運氣不好等等。(哪裡什麼運氣好,不過是準備的早)心理充滿了怨念,仇富心理:憑什麼少數人掌握絕大多數的財富。

但如果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經濟規律、個人能力、社會關係和社會地位上,因為這才是掌握大量財富的前提。這樣一來,你就會更多地花心思去提高自己在這些方面的分值,你離財富就比別人更近了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