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頭鵝不再愁吃 養殖戶的心定下來了

獅頭鵝不再愁吃 養殖戶的心定下來了

■蔡哲鎧(右)到養殖場查看,與農戶嚴俊龍聊天間隙,抓一把草料餵鵝。

潮州市紀委監委駐饒平縣新圩鎮新石村黨建指導員蔡哲鎧大年初二即返村,化解一場“危機”

疫情來勢洶洶,飼料驟然斷供。養殖獅頭鵝的農戶嚴俊龍憂心不已,不過這種擔心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大年初二,潮州市紀委監委駐饒平縣新圩鎮新石村黨建指導員蔡哲鎧就已經返村,沒過幾天便跑到養殖基地告訴農戶嚴俊龍,扶貧工作作已經把獅頭鵝的“伙食”置辦妥當。嚴俊龍樂不可支,豎起大拇指,連誇工作隊“貼心”“周到”,化解了一場“危機”。

“硬擠出”家人口罩帶給貧困戶

1月26日大年初二,蔡哲鎧已中斷春節休假。知道幫扶村的防護物資緊缺,他從工作單位申請到一大桶消毒水及一批口罩,連夜驅車返回新石村,與工作隊隊員、村兩委幹部一起佈置鄉村疫情防控線。

防控前期,新石村設卡口、拉橫幅、貼標語、播廣播、全入戶……防疫“十八般武藝”全部用上。

新快報記者瞭解到,蔡哲鎧最早帶來的一批口罩中,有一部分是從自家為數不多的物資中“硬擠”出來的。“延長使用時間,總能省出幾個口罩。”他告訴記者,工作隊在疫情防控關鍵期又籌措到幾批口罩,並免費派發給返城務工的貧困戶和村民。

盤活土地資源養大集體經濟

新石村只有3個自然村,包括山林,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土地資源緊缺,連片耕地更是少之又少。3年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為這個省定貧困村量身定製了獅頭鵝養殖產業項目,併力促醫療保險、教育補助、技能培訓、扶貧扶志等措施落到實處。截至2019年底,全村19戶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6805元,超出脫貧線一大截。

不過,工作隊非常清楚,由於土地稀缺,新石村的集體經濟仍“瘦骨嶙峋”。“個人要脫貧,集體也要脫貧。”蔡哲鎧表示,經過多次研究討論,工作隊商定通過集體承包出租的方式增建扶貧產業,盤活村內“溝肚”“藍洋”共約100畝基本農田的土地資源,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壯大村集體經濟。

新快報記者瞭解到,該項百畝農田項目開發方案,將採用“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運營。工作隊計劃投入15萬元購置農機及增設基礎設施,不僅可以為貧困戶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還能在農忙時通過出租農機的方式,為村集體開闢一條增收路徑。

養殖場帶給貧困戶穩定收入

新石村的獅頭鵝產業項目建成後一直運轉正常,已為貧困戶增收33.6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69萬元。

50多歲的貧困戶嚴俊龍不僅享有養殖場的分紅,還在該項目中就業。他有殘疾,與家中老父及兩名兄弟生活在一起,清一色男性,都有疾病或智力缺陷,工作隊進駐之前,生活十分困難。“現在好了,我在養殖場務工,一年有兩萬多元收入。”他說,前段時間聽說獅頭鵝的飼料斷供,他急得直跺腳,“沒想到蔡指導員那麼快回村,解決了這場危機”。

新快報記者瞭解到,疫情防控期間,新石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一手抓防疫,一手按下春耕復產“加快鍵”。“飼料供應商已經聯繫好了,保證供貨!”蔡哲鎧把好消息告訴嚴俊龍後,飼料廠的全部庫存很快運到村裡,新石村扶貧養殖基地的獅頭鵝不再愁吃了。

■採寫: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