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導讀:《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通過人力車伕“祥子”一生幾起幾落、最終沉淪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底層人民的悲苦命運。祥子的遭遇,證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裡的勞動人民想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個人奮鬥來改變處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駱駝祥子》這部小說,是1936年,老舍辭去山東大學教授一職專心從事寫作時寫的一部作品。9月,《駱駝祥子》在《宇宙風》連載,1939年該書由人間書屋正式發行。 1937年,8月返齊魯大學任教。11月隻身奔赴武漢。又是一個與武漢有瓜葛的故事。寫到這我不禁啞然。

而我今天忽然想起寫駱駝祥子的契機,是因為看到了另一個女孩的視頻。她在視頻中講了一個關於仇富的問題。這個問題,和老舍在這部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相當吻合

因為祥子的下場,就是被舊勢力中暴虐斂財的腐敗軍閥所迫害,被舊社會的壓榨所麻木,並隨之黑化,最後破罐破摔。

因為他實在在那樣的一個亂世中,找不到出路,作為一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祥子的命運之悲哀,讓他無法不仇視那個黑暗的社會,仇視那些在他身上剝削和壓榨的無恥官僚和權貴們。

但是生在社會主義新世界的我,因為生活安逸,不曾體會過受窮的滋味,因而在此之前,關於仇富的理解,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是酸葡萄現象。雖然思想裡也懵懂的知道關於佐羅、基督山伯爵、於果等人設的設定是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社會的。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新翻拍的駱駝祥子劇照

這些作品均是作者為了表達底層人民對富人仇視而衍生的行為表現,他們的出現,是為了對抗當時的封建帝王社會中的黑暗勢力,並以一己之力摧毀千年蟻穴,從而建立新世界的深度表達。但書看完之後,因為沒有親身經歷,對時代背景下所要表達的人性中的反差,無法深入理解。直到上週聽了這段視頻後,再結合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我才對這個詞才有了全新的認知。

她是這樣講的:“我們都說窮人仇富,也確實有窮人仇富這個現象,但是一部分窮人,他們當中清醒的認為,他仇的並不是財富,也不是仇財富背後的那個人,而是他覺得這個人沒有對社會做出什麼巨大的貢獻,在沒有什麼價值的情況下他依然掌握了很多財富,這個讓窮人們覺得不公平,他們仇恨的是這種不公平。


其實縱觀人類的掙扎史,我們不能把它叫做生存史,更為準確的定義應為掙扎史,實際上就是在求公平。我們推翻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建立一個現代的和諧社會,是不是都在一個追求公平的過程中,不停的往前走?(這裡她巧妙的用了一個反問句,準確的說服了我)所以不要去說那些窮人仇富,是因為眼光短淺,出於嫉妒。我覺得從我個人的角度和大多數清醒的窮人心裡,絕對不是這麼想的。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初出茅廬的祥子在城裡遇到的第一樁罪

看完這段視頻解說,我忽然想到了曾和兒子一起討論過的“祥子”這個角色。祥子原本是從鄉下來的一位,對城市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小夥子。老舍的原著中開頭是這樣介紹的:“他自己,自從到城裡來,又長高了一寸多。他自己覺出來,彷彿還得往高里長呢。不錯,他的皮膚與模樣都更硬棒與固定了一些,而且上唇上已有了小小的鬍子;可是他以為還應當再長高一些。當他走到個小屋門或街門而必須大低頭才能進去的時候,他雖不說什麼,可是心中暗自喜歡,因為他已經是這麼高大,而覺得還正在髮長,他似乎既是個成人,又是個孩子,非常有趣。”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我們看在起初對祥子的介紹中,老舍把他設定的分明是一個積極陽光的大男孩形象。這樣一個充滿了朝氣的男孩,怎麼會有仇視與陰暗呢?但是隨著祥子從農村來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誠實勞動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做個獨立的勞動者,是祥子的志願、希望、甚至是信仰,憑著勤勞和堅忍,他用三年的時間省吃儉用,終於實現了理想,成為自食其力的上等車伕。

但是祥子遇到的舊勢力的第一宗罪,是兵荒馬亂的逃兵,他們擄走了祥子好不容易買下的洋車,那個他唯一的生存資本。祥子在兵荒馬亂中神奇的牽回了三頭駱駝。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但是對於並不擅於養駱駝的祥子,想著連養活自己都難,又怎麼會伺候這些“駱駝——在口內負重慣了的——是走不快的。不但是得慢走,還須極小心的慢走,駱駝怕滑;一汪兒水,一片兒泥,都可以教它們劈了腿,或折扭了膝。駱駝的價值全在四條腿上;腿一完,全完!”

上述描寫是老舍先生把駱駝特性賦予了祥子,給他風雨飄搖,脆弱的人生埋下的一個隱喻和伏筆。駱駝的性情、駱駝的脆弱將折射祥子未來的命運。祥子為卑微的生活苦苦掙扎,他所處的階層是那麼渺小如螻蟻,一不小心就被某隻高高在上的大象踩踏。

因而祥子的居無定所,不得不考慮先把這三頭駱駝出手。還好他遇到了一位老者,這位老者通過與祥子的攀談、討價還價,對祥子的人品進行了鑑定,以35塊大洋的價錢,收購了這三頭駱駝。雖然這點錢離再買輛洋車還差了雲泥之別。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但是當時連飯都吃不上的祥子,也只好無可奈何的就當撿了個便宜的賣給了老者。駱駝產生的增值產物是“一氣痛快的涼水,兩個棒子麵餅子。”祥子穿著將護到胸際的一件破白小褂,要一步邁到城裡去。

老舍寫到這裡,讓祥子在城裡落腳的客棧生了一場病,迷迷糊糊的躺了三天,水米未進。彷彿這三天中一直在做夢說胡話的祥子,約是把三頭駱駝和他的經歷,全都說了出來。老舍先生用這噩夢表達了祥子的第一場遭遇,一場如噩夢般的遭遇,使祥子有了一個副姓名字:駱駝祥子。

書中對人物的名字是這樣說的:“從一到城裡來,他就是“祥子”,彷彿根本沒有個姓;如今,“駱”擺在“跋子”之上,就更沒有人關心他到底姓什麼了。有姓無姓,他自己也並不在乎。”


我們從這個表達中看出,在那個萬惡的社會中,小人物甚至只不過是一個沒名沒姓的符號,一個構成社會元素最微不足道的一份子。他們努力,他們拼搏,他們甚至需要使出全身心的力氣來工作,才能謀得吃喝的權利。這就是軍閥時代亂象中的現實。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祥子娶虎妞是辨無可辨的現實。

祥子的第一輛洋車是在一個叫劉四爺的車行買的。劉四爺何許人也?年輕時混過社會,不似黃霸天,也是黃霸地的這麼一位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黑社會,地頭蛇。但劉四爺卻並非流氓,還是有點江湖義氣的一個人。祥子在此次又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回去再次投奔了車行劉四爺,這次他押了那三十塊大洋,然後繼續包了輛車,用每日腳力掙來的錢攢第二輛車。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劉四爺這裡,自然就要提到閃亮登場的,那位虎背熊腰的閨女“虎妞”了。虎妞是個三十多歲的老姑娘,在劉四爺這種家庭氛圍的調教下,活脫脫的一個母老虎,女漢子。但是虎妞畢竟是個女孩(沒結婚我們可以把她這麼稱呼),沒有女子不懷春,哪怕是這麼一位霸道女總裁,她硬是看上了憨實肯幹的祥子。

但是祥子呢,在被虎妞設套色誘後,內心有一萬頭“畸形的駱駝”略過,他是有掙扎的,也的確為了能有一個清白的人生,娶一個清白的姑娘掙扎過。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但是這個掙扎的過程中,好不容易剛攢下的點錢,又被一位孫偵探給敲詐了去。這位孫偵探是誰呢?就是第一次他丟了車時,被一群賴頭兵而擼了去,伺候這幫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兵爺爺”裡的長官。也就是眼前的這位孫偵探,當時的“上樑”孫排長。

這一次祥子買車夢想徹底破滅了。他這次是為了掩護曹先生而丟的銀子。在祥子的腦海裡反覆回放著曹先生的那句:“對不起人啊。”本性善良的祥子終究是沒有供出曹先生,但是為了明哲保身,還是讓孫偵探把去了身上所有的積蓄。

我們來看這位孫偵探,他的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卻是個紅樓夢裡門子的角色,就這麼一位角兒,有點職權,就一點不放鬆的利用上,對普通百姓實行敲詐勒索。否則他就有本事把你關牢裡去。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這一段雖然對角色描寫並不算多,但是讓我看到了很多普遍性的東西。人性中的惡。雖然聖賢說:“不以惡小而為之。”但是又有多少人,正是覺得這個惡,不算是惡,是僥倖,是耍心眼,是小聰明,因而他們肆無忌憚的拿自己那點職權說事。

寫到這裡我有想起那位小姐姐的論調:她說有一些既得利益者特別愛用一些觀念,來給那些沒有那麼成功,沒有那麼富裕的人洗腦。他們會告訴你,命運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我生來就是富貴之家,我的起跑線就是你的終點線。你拿什麼跟我競爭。我就是站在食物鏈的頂端。


但是請你明白,你身為一個弱者,你可能沒有那麼成功,這不是你的錯,你依然可以朝更好的目標去前進,而不是說人生來就不公平,所以我就爛在社會底層了,我就不往前進,不追求公平了,這顯然是一個悖論。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因此回到書中我們再來看,祥子這次是有掙扎的,但就這麼被孫探長洗腦了。甚至是被同樣淪為弱者的老者和他的孫子給洗腦了。回去之後,他看到虎妞的時候,覺得也沒那麼不順眼了,想著娶個清白的姑娘,又能如何,也不過生出個老者那樣的孫子小馬來,受罪。而娶了虎妞興許她還能陪嫁幾輛車過來,又有什麼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呢。祥子就在這樣的接二連三的打擊下,漸漸黑化了。

虎妞之死與小福子躲不過的多舛的命運。

在祥子與虎妞畸形的婚姻狀況中,說祥子是被迫營業也好,說虎妞是女霸王硬上弓也罷,但是他倆都沒有逃過時代賦予他們命運的折磨。你說在這樣一種婚姻狀態中,別說祥子覺得骯髒,他也許並不是覺得虎妞骯髒,而是覺得他對自己初衷的背叛,在某種程度上與賣身沒有區別。但是命運就這麼推著走的把他推向了這裡。他無從反抗,也無力反抗。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與虎妞結婚後,大雜院裡有一個二強子的,就是那個賣了女兒,又酗酒打死了老婆的男人。因為老婆死後,用了一些錢發喪之類的原因,這個二強子決定把自己半新不舊的洋車賣了。這裡我們看到的是祥子不願意買這個用賣女兒換來的,又因為死老婆要賣掉的洋車,他覺得晦氣和不恥。

但是與他相反,出身車行的虎妞,有封建剝削階級基礎,她精明的看到車還算新,如果用80元買來比買個七成新的花個四五十合適的多。錢是虎妞的錢,虎妞雖然是祥子的老婆,但從經濟基礎上看,虎妞又無疑還是祥子的老闆。買了車的虎妞就這樣讓祥子拉上了這輛在祥子心裡不吉利的洋車。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所以到這裡大家可以看出,老舍先生想要表現的也是階級對立的不公。弱者只能被強者推著走,在那個亂象叢生的時代,強子彷彿被豬油蒙了心,只能為了生存而生存,完全不能表達自己的意願和主見。但就是這樣,選擇默然了承受過安寧生活的希望,再一次因為虎妞的難產而破滅。

虎妞死後,和虎妞生前也算是塑料姐妹花的小福子,一半真情一半無奈的想嫁給祥子,話只說了句:“我想......”便紅了透了臉,祥子並不是嫌棄被迫賣身的小福子,而是當他想到小福子那一對弟弟和一個醉鬼混賬爹的時候,祥子在愛情面前退縮了。

我想這就是老舍先生寫的最成功的的地方,那就是窮人的愛情,是連自己都不能做主的,一切都是錢說了算,沒有錢,真的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但是說到這裡我還是想說,祥子這個人設太悲觀了,這是不是與老舍先生自身經歷也有一定的關係,灰色系的生命脈絡,讓無法衝破自己悲觀臆想的人生,籠罩了一層難以衝破的霧霾。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其實曹先生,應該就是祥子最好的榜樣,但是也許老舍先生著力渲染,窮苦大眾無法衝破上層階級壓迫的思想吧,他終究還是讓祥子學會了虎妞的自私與精於算計。雖說虎妞一直極力拉扯把祥子變成和她一樣等級階層,祥子本來是拒絕的。但是祥子最終因為命運而被同化。他沒有接受小福子的苟合,離開了大雜院。

祥子後來的確也是去找了曹先生,這裡的曹先生代表了一個隱型的新世界。老舍先生沒有過多的著墨渲染,但寫給曹先生的筆墨卻全是光明和積極的。可終究曹先生也沒能救了祥子最後的墮落。因為小福子的死,祥子徹底絕望了。他終究變成了他當初最不想成為的人。我們在最後,在祥子身上看到了二強子的身影。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寫在結尾

祥子最終的命運因身體與心靈上的雙重病態而幾近消亡了,用老舍先生最後的話說是:社會病胎裡的產兒。引用原文:“祥子的生活多半仗著這種殘存的儀式與規矩。有結婚的,他替人家打著旗傘;有出殯的,他替人家舉著花圈輓聯;他不喜,也不哭,他只為那十幾個銅子,陪著人家遊街。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老舍先生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而祥子的命運,從小處上說,是那個還殘存著封建餘孽思想下的窮苦大眾形象。而我往往沉思在祥子最後落魄的人生裡,以及和小福子死後的那個章節裡的祥子。我總覺得祥子最後的破敗多麼像時代的縮影,一個亂世的終結,

縱觀祥子的一生,從積極陽光,到認清真相,向命運妥協;以及到最後,無法救贖自己的靈魂,在懊悔和麻木中消亡。這活脫脫的是那20世紀20年代的舊中國。《駱駝祥子》所處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國舊社會,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而這個時期短暫而混亂的社會統治進程,多麼像祥子的人生。從不明朗的起點,走向破敗的終點。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作為軍閥統治,當時是社會的上層階級,是既得利益者,但他們所追求的並不是公平,而是中飽私囊。因此他們是不會去幫助弱者的,他們只是想把所有的特權和所有的財務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後千秋萬代。從社會發展史上看這是多麼的可笑,毛主席曾說:“得民心者的天下!”。推古驗今古代聖賢,例如孔子、孟子、荀子、管子、黃石公、姜太公,都多次提到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比如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這個時候的社會背景,就是黑暗的讓弱者夠不到絕望天空。因此這個時代,必將走向失敗和滅亡。老舍的整部小說,實際上是用窮苦大眾的所反映出的仇富思想,預警著那個時代統治者,掌權者的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結局。

《駱駝祥子》~一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時代

最後我們終於迎來了這個全新的新世界,資產被重新整合,利益也重新進行了分配。因而也才有了我前面講到的,在這樣一個社會體制下出生的我,真的沒有那麼深重的體會到“仇富”這個詞的概念。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社會又出現了一些兩極分化的問題,因而又有一些為正義而發出的聲音,這些聲音不是讓我們產生消極抵抗。追求公平的意義,不是去抨擊不公平和發洩一己私慾,而是我要向公平這個目標不斷的前進。而是讓我們懂得更好的運用自身的價值,來縮短差距,從而積極的提高整體社會水平。


全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