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與大足石刻不得不說的故事

大足石刻能完整保存至今,可真是歷盡了千辛萬苦,熬過了兵荒馬亂,才有瞭如今的世界文化遺產東方的“藝術明珠”,那真是一夜忽如春風來,千石萬石好運來啊!

前世今生,與大足石刻不得不說的故事

釋加牟尼涅槃圖

相傳釋迦牟尼在涅槃前夕還想著傳播佛教文化,多麼刻苦自勵的人啊!一刻也不願停息的釋伽牟尼就曾到過大足,因在其講佛之地留下了一雙大腳,故人們叫當地為大足。當然大足的人民還有說大足是因為當地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年年豐收,是大足大豐之地,才得名。

唐末的時候呢,昌州的刺史、靜南軍大使韋君靖在龍崗山就開建了這個永昌寨,這個可不得了了,就開始了一股腦兒的悶頭鑽研,一下就開了這精美絕倫的北山石刻。

前世今生,與大足石刻不得不說的故事

所以,現在今天我們看見的北山石刻中最主要的石刻裡,就有韋君靖碑,它位於佛灣之首。這個碑高260,寬310釐米。由軍事判官將仕郎前守靜南縣令胡密撰文,還有序署145名節級將校名銜。話說到這裡,此碑還特別個性的不題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此碑。

北山石刻的毗沙門天王也是一絕,傳說是安西城(今新疆庫車縣)被番兵圍困,於是安西城趕緊向唐明皇請求支援。奈何倒黴在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飛機高鐵火車,路途是非常遙遠,救兵難到,就算是到了,那時候估計安西城也已經涼透透的了。唐明皇知道了以後立即讓不空和尚請出了北方毗沙門天王神兵救援。說那時有多快要多快,天王金身出現,大放光明,神兵著金甲,擊鼓震百里,地動山崩,番兵大敗。此後,毗沙門天王像被軍旅視為保護神,可得“神力”,所以永昌寨韋君靖攜刻此像。

北山石刻的觀世音菩薩是大足石刻中最集中、最多、最精美的。許多人應該還不知道,觀音還被人們譽為“美神”之稱,因此,北山石刻有“美神薈萃的藝術宮殿”之說。雖說如此,我們今日還是習慣稱為觀音菩薩,但實際上觀音菩薩在梵文中為“觀世音”,因為是在唐代傳教,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常略去“世”字,簡稱“觀音”,所以“觀音”這個稱謂一直沿用今天。在此不得不抱抱我們的觀音菩薩。

前世今生,與大足石刻不得不說的故事

北山石刻說到這裡,我們再來看看擁有著許多著名景點的寶頂山石刻。

南宋有一位名匠,也是一代名僧,五歲出家的他,不是出嫁哦。他幹了什麼呢?為弘揚密宗柳教,清苦70餘年,用盡畢生精力營造了宏大的寶頂石窟大型佛教密宗道場,使寶頂山成為巴蜀密宗中心,寶頂石窟成為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他就是—-趙智鳳!用現代話來講他就是文化的傳播者,歷史的傳遞者,寶頂山石刻選像的總設計者和實施者。

因為寶頂山有著千手觀音、釋迦涅槃像、九龍浴太子等著名景點。有趣的傳說太多太多,精美的石刻也讓人看的目不轉睛。

就說這九龍浴太子。相傳釋迦之母摩耶夫人40歲還沒有兒子,就那麼一個非常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個夜晚,她夢見一個可愛的小孩子坐在六牙白象上,從她的右腋跑進肚子裡去,不要奇怪,右腋就是我們的右胳肢窩,於是她便懷孕了。在這裡請記住這個右腋!

懷胎十月的她,按古印度風俗回孃家分娩的時候。路經藍毗尼花園,她剛抬起右手摘花之時,釋迦牟尼就從其右腋鑽出去。對的,就這樣出去了,這可把這位夫人嚇了一大跳。這孩子一落地便是芳香遍地,祥雲繚繞。孩子朝東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蓮。不要奇怪,為什麼剛出生的小孩會走路,他不是普通的孩子!然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稱“天下地下,唯我獨尊”。這時兩位力士手捧金盆凌空而至,又飛來九龍吐冷暖二水為他洗禮。厲害吧!更厲害的是這龕造像匠心獨運,是因地制宜的典範。

前世今生,與大足石刻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什麼這樣說呢,以前這就是個缺口,溪水終年流淌不息。工匠們呢就先將水積於臥佛上面的池塘裡,再用石頭把這個缺口壘起,打上九龍和太子,然後通過暗道,使水經最大的龍嘴緩緩吐出,沐浴金盆中初生的太子。絹絹細流長年不斷地從太子身上滑過,流入下面的小池,再經旁邊的“九曲黃河”排出去。工匠師們不僅巧妙地解決了排水問題,而且使造像靜中寓動,充滿園林之趣。說到這裡是不是對大足石刻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呢?

大足石刻不僅僅石刻有趣,傳說精彩紛呈,還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有時間還不趕快來大足石刻約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