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中考生、高考生,疫情之下不開學,家長教育孩子這麼做


家有中考生、高考生,疫情之下不開學,家長教育孩子這麼做

又一則關於輔導孩子作業的新聞,引發人們關注。尤其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面對疫情、面對延期開學,家長和考生們的焦慮不安、壓力的程度等可想而知。

對此,家長和考生不僅要覺察並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更要面對焦慮,接納焦慮積極應對,安於當下。其實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不斷適應壓力的過程,與壓力同行,將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遼瀋名醫特邀瀋陽市安寧醫院六療區主任醫師、國家級心理治療師王雪梅,為大家分析。她提示,家長和考生要嘗試接受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努力去調整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


1. 面對疫情:積極科學防護,響應各項號召,居家防控、居家辦公。保持家庭常態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規律。請大家一定記住,應激事件的發生,常常會使人手忙腳亂,那麼,生活作息維持規律,是處理應激事件的必要條件。

家有中考生、高考生,疫情之下不開學,家長教育孩子這麼做

適度主動地屏蔽部分負面的信息,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這樣有助於降低焦慮水平;同時主動地提升科學素養,掌握科學信息,這有助於增加自我效能感,減少因無知而帶來的恐慌、焦慮。家長做到積極調適與應對,就能避免把這種焦慮情緒傳染給考生;家長不緊張慌亂,沉著冷靜,積極樂觀,這有助於考生穩住心神,踏踏實實的在家學習備考。

2.面對延期開學:考生儘量保持上學時的作息;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情緒氛圍,營造輕鬆、安靜的學習環境。同時家長提醒或協助考生制定切實、可行、高效的學習計劃,積極與老師溝通交流,保持良好的學習節奏。

比如,理順知識點串成思維導圖,在精神狀態最好的時段學習弱勢學科等,儘可能的提高學習效率。家長除了關注考生的成績,還應關注考生學習的過程,並適當給予肯定、鼓勵,切記不要讓考生覺得父母過於嘮叨。在考生學習時,父母不監視、不打擾;在考生休息放鬆時,多與之交流,親子之間要有有效的溝通,用心傾聽考生的感受、想法和心理需求,給予理解、耐心引導建議。


家有中考生、高考生,疫情之下不開學,家長教育孩子這麼做

3.勞逸結合,動靜結合。家長和考生每天堅持適時適量的室內運動,比如仰臥起坐、俯臥撐等;還可以聊天、聽音樂、一起做家務等。

適度運動不僅強身健體,提高機體免疫力,在促進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著積極的作用:運動可以幫助減輕精神上的緊張感,在增加心血管機能的同時,還可以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喪感等,提高心理免疫力。


家有中考生、高考生,疫情之下不開學,家長教育孩子這麼做

4.正在經歷的這段特殊時期,家長和考生,可以看看自己控制情緒的能力是否有所改變和提高;可以多回憶一下在既往遇到應激時,自己成功面對的經驗,不斷的肯定自己的能力,合理地看待這次疫情,正確地面對中考、高考,嘗試以更廣闊的角度審視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家長可以和考生探討這次“疫情”給人類帶來的意義與思考。思考人類與自然如何平衡;思考學習的目的、考大學的意義,在努力實現自我願望和理想,追求自身價值時,是否放眼於社會價值和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思考除了向奮戰在疫情一線的,以醫護人員、志願者等為主的“逆行”英雄們,表達我們由衷的感動、感謝和崇高敬意外,今天被守護的你們,明天的你們將能做些什麼?

面對疫情、面對問題、面對壓力,嘗試積極的去解決,才是最好的策略。這樣,不僅能順利度過危機,而且還能從危機發展過程中學會處理危機的新方法,整個的心理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但對於少數過度的緊張焦慮者,就要積極尋求專業的醫學幫助。


家有中考生、高考生,疫情之下不開學,家長教育孩子這麼做

5.最後,要告訴考生和家長們:疫情對所有考生的影響是一樣的。停課不是問題,關鍵是能否主動應對,利用好這段時間,這也是對考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次“大考”,這也正是心理學上的積極應對的方式:揚長避短,轉危為機,發揮有利因素,積極利用現有條件,為考上理想的學校奮力一搏!

我們在等待,等待疫情過去,等待學生重返校園,等待人們生活、工作回到正常軌道。

我們相信,相信疫情面前考生家長們能行;相信中、高考面前考生們能行;我們更相信疫情面前中國能行。

我們盼望,盼望春天的到來,更盼望疫情過後是嶄新而騰飛的中國。

家有中考生、高考生,疫情之下不開學,家長教育孩子這麼做

【專家簡介】

王雪梅,瀋陽市安寧醫院 六療區 主任醫師,國家級心理治療師,1995年畢業於瀋陽醫學院精神衛生專業,畢業後就一直從事精神、心理一線臨床工作,對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到的見解。擅長重性精神疾病和疑難複雜案例的診治,老年及兒童期精神疾病及心理問題的早期識別和預防。主攻方向: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