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鴻:漳州老行當——蜂窩煤的紅火與暗淡

鄭振錄正在把蜂窩煤裝到三輪摩托車上 攝於2013年

鄭德鴻:漳州老行當——蜂窩煤的紅火與暗淡

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在經歷了複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固體可燃性礦產,是人類的重要能源。在相當長的時期裡,用煤煮飯做菜是很多家庭與餐飲業的首選。早期人們只是把煤加入黏土做成煤球,20世紀60年代發明了蜂窩煤,做成圓柱形並有7或9個通氣孔,能更充分燃燒,也更方便使用。

正在曬的蜂窩煤 攝於2013年

鄭德鴻:漳州老行當——蜂窩煤的紅火與暗淡

手工做蜂窩煤是一項簡單卻很髒很累的活。把煤與黏土按一定比例加水攪拌後,用腳踏煤堆,使煤與泥漿充分混合,然後用模具壓下,再將成型的煤塊頂出模具,放在太陽下曬乾。後來發明了機械壓制,極大地提高了產量,減輕了勞動強度。但機械壓制的蜂窩煤因煤與黏土只是淋水攪拌,黏土沒有形成泥漿,黏結度差,燃燒後煤渣會發生散開,相比手工做的,質量差很多。

幫工正做蜂窩煤 攝於2013年

鄭德鴻:漳州老行當——蜂窩煤的紅火與暗淡

雖然蜂窩煤具有燃燒穩定、使用方便及價格較低等優點,但也存在上火慢,燃燒後清爐時煤灰飛揚等缺點。20世紀90年代,液化氣開始普及,電飯鍋電磁爐等新型烹飪用具進入千家萬戶,用煤做燃料的家庭及餐飲業日漸減少,做蜂窩煤的一些作坊也紛紛倒閉。目前,漳州市區周邊僅餘幾家仍在做蜂窩煤,而且生存前景不容樂觀。

煤場

手工做蜂窩煤

鄭德鴻拍攝

鄭振錄(1958—)1970年全家上山下鄉到長泰縣城關鶴亭大隊,其父親鄭景奎1977年回城,在中山橋船寮西橋公社辦的煤場任負責人。煤場雖然是社辦企業,但只要上繳一定的管理費,自負贏虧。鄭振錄1980年回城,因沒有招工指標,四處打零工,1983年接手父親蜈蚣山路74號邊的煤場。

鄭振錄做的蜂窩煤,一直選用龍巖產的煤粉,質量較好。而且守信用,不偷工減料,一直按煤10黏土3的比例做。因一般賣蜂窩煤是以百斤多少塊計算,有時突然下雨,還沒曬乾的蜂窩煤來不及蓋上塑料膜,雨滴在蜂窩煤濺出些小坑,雖然並不影響燃燒,但多少會減少重量,鄭振錄就把這些蜂窩煤重新粉碎再做。因為信譽好,在這麼多年的競爭中,他的煤場生意一直較好。他和妻子郭密一直在用三輪摩托車送貨,每天把幾千斤的蜂窩煤送到顧客處再搬下,是很辛苦的活。因做蜂窩煤賺不了什麼錢,鄭振錄多年來一直兼送液化氣,以補家用。

鄭振錄的妻子郭密在印製蜂窩煤

郭密 電話:0596-2233936

鄭德鴻:漳州老行當——蜂窩煤的紅火與暗淡

20世紀80年代末,漳州煤球廠倒閉,而蜂窩煤市場需求大,形成供應缺口。因做蜂窩煤不需要高精技術及大量資金,個體作坊遍地開花,僅蜈蚣山路沿江就有7家,競爭劇烈,利潤也低。2016年因南江濱路建設需要,蜈蚣山路一帶拆遷,鄭振錄的煤場也被拆除。原在蜈蚣山路的其它幾家煤場均已停辦,現在只剩下鄭振錄一家仍在堅守這一老行當。因做蜂窩煤需要較大的場地,市區周邊難找到合適的場所,只好搬到離市區約5公里的龍海市九湖鎮新春村新春148—11號。因離市區較遠,運送成本增加,利潤更低。

鄭振錄在龍海市九湖鎮新春村新春148—11號的煤場

鄭振錄 手機:18960059817

郭密 電話:0596-2233936

鄭德鴻:漳州老行當——蜂窩煤的紅火與暗淡

現在蜂窩煤的用戶主要是一些餐飲業及烘焙荔枝、龍眼的作坊,還有一些是蘑菇培育時室內滅菌烘乾用,銷量有限。因銷量差,利潤低,現在鄭振錄的煤場裡,除了鄭振錄夫妻外,壓制蜂窩煤的幫工也只剩一人,還有一人不定時來幫送貨。

鄭德鴻

首次採寫於2013年8月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