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做练习册的时候,晨晨碰到了难题,他不假思索的照着答案填了上去。

做逻辑思维训练题的时候,晨晨只挑那些自己会做的题。

晨晨每次犯了错误,会第一时间把责任推给别人。

跟小伙伴一起玩耍,总要争第一,但凡做的不好,就自暴自弃。

晨晨到底是怎么了......

像晨晨这样性格的小孩,并不少见。父母试着让他改掉这些坏习惯,却发现越纠正孩子越严重。孩子是本性如此,还是教养过程中出了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说,孩子的这种心理,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导致的。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不当的夸赞方式,让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就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与生俱来的,是不能改变的。做任何事情,都想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就会失去信心,一蹶不振。

再回过头来看晨晨的那些行为,不管是抄袭,还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内心里的渴望,是不想承认自己不优秀。

他不喜欢任何能评判自己能力的事情发生,可一旦他的自信受到挑战,他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就会认定自己是个失败者。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思维呢?

我发现一个现象,自从被倡导鼓励教育以后,家长们的口头禅就变成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优秀”!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只要表现的还不错,全家人就不停的夸赞。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个例子:

孩子3岁了,不会用碗筷,也不好好吃饭,一家四口齐上阵,连哄带骗孩子才吃小半碗。

这天,孩子心血来潮,拿起筷子自己吃饭,一下子吃了一大碗。

全家人可高兴了,就像看见地球之光,妈妈拍照发朋友圈,爷爷奶奶抱起来转圈圈,爸爸直夸孩子真聪明。

不过就是吃个饭,孩子的本能而已,到了父母那里,就变成了不起的壮举。

这样的赞美,一点都不真实,孩子也未必能从这样的赞美中获得鼓励,相反的他会认为:如果下次我不这么做,是不是就不优秀了,是不是就不会受到表扬了?这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负担。

再看一个《终生成长》里的真实案例:

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五年级孩子的妈妈。

我的孩子在学校标准化考试中,数学、英语和科学经常得99分,但是他对自我价值的评估一直有很严重的问题。

我的丈夫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总觉得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智力水平并不在意,因此他总是以补偿的心态,过度夸奖孩子的智力。

在过去几年里,我怀疑过他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问题,因为我的儿子虽然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却不愿意去挑战更难的工作或项目,因为他会认为那样他就变得不聪明了。

他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声称自己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无论是学术还是体育活动),但不愿意尝试去做这些活动,因为他无法承受失败。

不切实际的赞美也是给孩子贴标签,会带给孩子不真实的自我认知,还会增加孩子的虚荣心,让孩子养成固定型思维模式!一旦养成这样的思维模式, 他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虚荣心,去逃避错误,抗拒挑战,甚至学会撒谎。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帮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是对抗“固定型思维”最好的方式。

“固定型思维”的对立面就是“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有这样思维的人,会认为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即使先天的才能、资质、兴趣和性情方面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即使是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也能拥有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怎么才能帮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 呢?

1、赞美“努力”,不要赞美“天赋”

《纽约时报》在一篇评论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赞美天赋能否给孩子带来鼓励?

为了找到答案,科学家指导了一大批青春期早期的学生,给他们十道非常难的非语言型的智商测试题,他们大多完成的不错。

科学家对一部分同学进行赞扬:“哇,你做对了8道题,这个成绩非常棒,你很聪明。”

对另一部分这样赞扬:“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

这两组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被夸奖后,他们开始走向不同。

被夸“很聪明”的孩子,他们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

他们对有挑战性的、新的知识表示抗拒,成绩也直线下降。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点的事情,以避免别人对他们的才能提出质疑。

相反,被夸“努力”的学生,都希望可以挑战新知识、新任务,他们喜欢用高难度的题,来提高自己的技能,他们表现的越来越好!

这些被夸努力的学生,就形成了“成长型思维” 模式。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2、积极应对错误,助长“成长型思维”

巴尼不小心把咖啡洒在了速写本上,然后他把咖啡渍变成了一个怪物。

又一次,他在创作图书《Flying Garbanzos》时,家里的一只狗被锁在了画室里,狗狗踩到了书中的一幅作品。看到这个情况,巴尼哭了,以为照片被毁了。但是最后,巴尼把狗狗的爪印变成了云彩!

这种应对错误的方式,让他备受启发,他创作了《美丽的错误》。这本儿童绘本一问世就受到了追捧,更成为有助于儿童人格发展的治愈系书籍。

积极看待已经发生的错误,并把错误变成美丽的结果,这个过程需要创造力,需要努力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积极应对错误的方式就是一种“成长型思维”。

所以,想要孩子从固定型思维变成成长型思维,就不怕孩子犯错,并教孩子积极的看待错误!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3、给孩子营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环境。

如何营造这样的环境呢?父母只要在孩子面前,谈论有助于发展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话题就可以!

从自身开始,谈论在工作中犯的错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改正了错误?或者谈论在工作中,通过努力取得了什么成就?

把这样的话题融入到家庭环境中,并让孩子参与进来。时间久了,孩子的关注点就在“努力”上了。

同时呢,父母也要是“成长型思维”的践行者,不能言行不一致!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只要跟孩子一起努力,就会发现全家人都在成长。这样的氛围,就能带动孩子,养成好的思维习惯。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4、不要评判孩子,注重孩子的努力和成长

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气出了一身病。我总是笑笑不语,这是孩子的原因吗?当父母带着评判的心态去看待孩子时,孩子的表现就不如人意,父母一着急就大动肝火。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从父母的态度里,读出的信息就是自己不优秀。孩子被评判后,失去了自信心,要么一蹶不振,要么出现叛逆的行为。

小时候,父母从来不逼迫我写作业,但我的成绩非常好。他们总告诉我,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你只要今天比昨天努力了,就是进步了。

这么多年了,我都受教于父母这种教育方式,不管工作中还是生活里,遇到挫折碰到问题时,我不会患得患失,更多是把精力放在怎样改变现状上。这样的性格,让我内心很富足。

那时不知道什么思维模式,如今突然明白,这就是成长型思维带来的好处。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孩子害怕犯错、遇事不敢挑战?“成长型思维”帮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每一种问题都不能把孩子“判死刑”。要知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才是塑造他的人。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也要第一时间反思自己的教育。

成长是一生的话题, 孩子要成长,父母更要成长。希望今天分享的话题,能让有育儿困惑的你,学到一点点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