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无问西东》:你是否身处人群,一直忘记了找寻自己的珍贵?

文|荒城

前言

《无问西东》中讲了四代人的故事,他们都在不同的时代里,找寻着真实的自己。很多人表示,在一开始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并且认为这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联系并不够紧密,在影片上映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为这部电影打出低分。

而我却很喜欢这部电影,从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感动到流泪:我感动于吴岭澜在人群中的独自思索,感动于沈光耀的忠孝难两全,感动于陈鹏对王敏佳的温暖守护,感动于张果果在世俗中的纠结和挣扎。

三刷《无问西东》:你是否身处人群,一直忘记了找寻自己的珍贵?

在我三刷《无问西东》后,我更觉得,四个时代的人,命运交织,是在书写着每个人找寻真我的四个阶段:

  • 认识自我——吴岭澜认识到自己的真实适合学文科,弃理从文;
  • 放下牵挂——沈光耀在家训与国难之中,弃笔从戎,;
  • 付出真心——陈鹏用自己的真挚感染着王敏佳和李想;
  • 冲破世俗——张果果摆脱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专心照顾四胞胎。

在我看来,分开讲述的四个故事,不止是不同时代的人对真实的追求,而是每个人真正地面对生活、直面人生的过程。


第一阶段:认识自我——吴岭澜面对文科和实科,苦苦寻觅自身的真实

1923年,吴岭澜是一名学生,他文科满分,理科不及格,却执意想学理科,理由就是“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理科)。”

吴岭澜的执念和很多学生一样:把自己交给书本,盲目的踏实着,反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对了,为什么要管学什么呢?

在这样迷茫的时刻,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很重要。很幸运,吴岭澜遇到了梅老师,那个让他寻找真实的老师。

梅老师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所谓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三刷《无问西东》:你是否身处人群,一直忘记了找寻自己的珍贵?

听完梅老师的话,吴岭澜在独自思考人生,在此期间,还遇到了泰戈尔的演讲,正好是在讲对自己的真实。

泰戈尔讲到“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的真心和真性。”

老师和泰戈尔的话给了他启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面对自己的真实,而不是去盲从。每个人都有过找寻自我真实的阶段,包括像泰戈尔这样的名人。所以他从思索命运的羞耻感中解脱出来,转而文科,成为一名国语教师,继续启发更多的人探寻自身的真实,这其中,就包含沈光耀在内。


三刷《无问西东》:你是否身处人群,一直忘记了找寻自己的珍贵?

在学生时代,每个学生在最初都想成为一个好学生,但事实是,有一半以上的人没能如愿。更多的学生盲目地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机械的做着习题,却没有提升。他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且这样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困扰他们一生。

每个人的生命中,会遇到很多老师,其中大部分的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主,但真正被学生感谢终身的,却是像梅老师这样的人: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能明白自身的真实是需要去寻找的、去思考的。

当一个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人生的时候,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才真正开始了。

我们都曾懵懂无知,毫无方向,但在埋头苦干之前,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的真实,因为,对于自己的真实,无论何时,都是需要去思索的,不能逃避,亦不能人云亦云。


第二阶段:放下牵挂——沈光耀面对家训与国难,艰难选择未来的道路

1938年,沈光耀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求学。

这个时代,战火纷飞,求学不易。因为国家需要,空军部队来学校招募飞行员。

教官对着台下的大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内心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三刷《无问西东》:你是否身处人群,一直忘记了找寻自己的珍贵?

正是这句话,打动了沈光耀,让他想要参军,成为一名飞行员,也成为他行为的准则。

但是这样的举动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母亲一方面是担心他的安危,另一方面,是认为他参军是为了功名利禄。母亲的一席话,让光耀暂时放弃了从军,但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

敌军的轰炸,让他们学习的场所从教室转移到深山中,在这深山中,吴岭澜讲起了泰戈尔的诗,并这样告诉自己的学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正是这句话,触动了沈光耀,他瞒着母亲,成为了一名空军,不是因为功名利禄,而是因为国家存亡,匹夫有责。

他不忍看到自己的母亲伤心,但更不愿看到更多的母亲伤心,放下对母亲的牵挂,放下对亲人的牵挂,毅然决然地弃笔从戎,这一点,他画册中的一幅画最能说明。

三刷《无问西东》:你是否身处人群,一直忘记了找寻自己的珍贵?

《无问西东》剧照

年代的烙印是那样深刻,带着血泪。面对家训与国难,必须做出选择之时,择其大者,因为,没有国,何以为家?

饿殍遍地,哀鸿遍野,成为空军的沈光耀,经常会飞去一个地方,抖动飞机翅膀,投递食物给一些孩子,这些孩子看到飞机后,欢乐地奔跑着,高声喊着“晃晃来啦!”而这一举动,是他找寻到真实后留下的印记。

有些路,选择之初,便深知其艰难,你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后,又不得不放下牵挂,走上这条路,因为你的真心和正义感,会让保持同情心,也会让你无畏艰辛。


第三阶段:付出真心——陈鹏用爱与责任,托起王敏佳的生命,启迪李想的余生

陈鹏是一个孤儿,他爱着和他同为孤儿的王敏佳,但是王敏佳却喜欢一起长大的李想。

王敏佳是一个直性子女孩,看到自己的老师被师娘打骂羞辱,便和李想一起写了一封信为老师出气,没想到最后被批斗。就在她在被批斗的时候,李想却在为了支边而宣讲,最终她被打到血肉模糊时,是陈鹏从研究所里赶回来救活了她。

陈鹏用爱托起了这个女孩的一生,也为了让王敏佳的生活不受打扰,他把李想拉到王敏佳的“墓前”,李想大哭着自己太想去支边了,说王敏佳没有告诉他真实情况。

这时候,陈鹏告诉李想“你怪他没有对你真实,你给他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活着的人好一点吧!”

陈鹏用他的爱与责任,托起了一个女孩的生命,也启迪了李想的余生:两个人之间的真实,是相互的给予的,付出真心,才会收获真心。

三刷《无问西东》:你是否身处人群,一直忘记了找寻自己的珍贵?

时代的影响往往是复杂的,陈鹏回忆起小时候,他也是因为“晃晃”叔叔投递的食物而活了下来,他感恩于这样的爱与责任,在他长大以后,在不同的时代,以另一种方式将爱与责任延续下来。

善意的传播是无意间的,像光一样播撒进某个人的生命中,影响着某个人的一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却只在某个时刻才能被别人所看到。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天灾或是人祸,在很多时候,灾难和苦痛没有将我们击倒,但是人情冷暖却能让一个不愿意活下去。

当所有人都不相信你的时候,如果还有一个人能站在你的身后,付出真心,用爱把你从伤害的深渊中托起,生的希望慢慢生根发芽,你的真实才能与他人的真实相遇。


第四阶段:冲破世俗——张果果面对世俗与内心,最终记起自己的珍贵

张果果是一个广告公司的总监,奶粉提案时,不能表述自己真实的想法,最终因为这个事情还被算计。尔虞我诈的生意场上,他无所适从,经常在夜半惊醒。

他的父母带着他来为李想扫墓,讲起了当年是因为李想,才使得他们能活下来,所以他们对张果果的愿望很简单:

“爸妈对你就有两个愿望:健康和开心。可是这两年,我们感觉你的笑容越来越少,事情放在心里也不说,你的路还很长,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去做自己感觉快乐和开心的事情吧!”

之后的张果果,拒绝参与生意场上的斗争,开始用心抚养贫困家庭的四胞胎:给他们起名字、选奶粉、找房子,在照顾他们的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珍贵。

三刷《无问西东》:你是否身处人群,一直忘记了找寻自己的珍贵?

如张果果所说的“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我觉得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的真实感受,我们总想去外面精彩的世界看看,但是却经常被世道的艰难而束缚手脚。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没有了战争的流离失所、但却面临着更多的诱惑,虽说除去死生,都是小事,但是在你生存之际,总需要面对世俗,去寻找真实的自己。

其实说到底,人生能有多长,谁都不能事先知道,但它最终会有一个定数,在生命尽头时,谁都不想觉得自己白活了这一辈子。

但有多少人,在这一辈子中,选择了追名逐利,选择了那些世俗希望他们在意的事情,而唯独忘记了自己的珍贵?


结语

这四个故事,讲述的都不是你的人生,但却能影响你思索人生。

影片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找寻真实的道路上,需要经历认识自我、放下牵挂、付出真心、冲破世俗四个阶段。看看他们这四代人,血与泪让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你就能明白,找寻真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都知道,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有千万条路会在我们的脚下延伸,每一个人都独特而珍贵。

但有多少人,是儿女、是父母、是爱人,却唯独不是自己?

有多少人,在路上走着走着,总是着急变成别人期盼的样子,却忘记了到底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我认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应该活出自己的样子:从心底满溢出来的平和与喜悦,温暖了亲人的牵挂,点亮了他人的人生。如果你没能找寻到这样的自己,希望你能不放弃找寻。

愿你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