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孩子遇險、引交通事故 低頭成癮要防範

朋友圈還沒發完,一輛大貨車已經呼嘯擦身而過;扭頭點了下手機屏幕,所駕汽車早已撞上橫穿馬路的行人;還沒從熱鬧的微信群裡出來,身邊的小孩子已經不見蹤影……因為沉迷於低頭觀看手機,給自身甚至他人帶來的人身和財產損失,尤其是血淋淋的生命慘劇,成為互聯網時代一個黑色印記。是什麼引發了這些“低頭病”?“低頭族”釀發了多少血案?該如何治理這類難題?記者通過梳理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採訪有關專家,冀望為讀者答疑釋惑。

低頭瞬間橫生慘劇

8月5日傍晚開始,很多青島市民和遊客的朋友圈被這樣一則信息刷屏:當天下午3時許,跟隨媽媽從北京來青島旅遊的一對8歲雙胞胎姐妹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萬達公館南側沙灘玩耍時失聯。當晚,青島西海岸新區組織公安、邊防、山海情救援聯盟的隊員們在沙灘、酒店和相關海域展開徹夜搜救,不少熱心市民也加入。第二天上午,救援人員在離岸50多米遠的海里先後發現了姐妹倆。令人痛心的是,她們緊閉的雙眼,已經永遠無法再睜開。雙胞胎母親陳女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說,5日下午,母女三人來到沙灘,兩個孩子在海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挖沙子玩耍,她坐在幾米外看手機。“我看一會兒手機,看一會兒孩子。”陳女士告訴相關媒體記者,下午3時許,她低頭髮了一條朋友圈後,突然發現兩個孩子不見了。

“2歲娃遭碾軋身亡媽媽只顧低頭玩手機釀慘禍”同樣驚心。2016年,安徽省六安市城區一小區裡,2歲的涵涵在小區道路上玩耍時不幸被一輛黑色轎車碾軋,經搶救無效後死亡。據瞭解,媽媽一邊帶著孩子,一邊玩著手機,孩子無意中走到了駕駛員盧某的視線盲區才發生悲劇。

同樣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去年6月19日凌晨1時50分,馬女士駕駛轎車沿新區濱海公路由西向東行駛到觀海路路口時,與前方一輛等候信號燈的福特轎車相撞,福特轎車被撞出8米多遠,車上3名乘員受傷。監控視頻顯示,馬女士所駕駛的轎車在臨近路口時,絲毫沒有制動減速的跡象。馬女士稱,當時她的手機收到一條信息,在她低頭翻看手機時,事故瞬間就發生了。

下邊的這名“低頭族”則禍及自身。2016年一天上午,擔任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一所技校班主任的蘇女士去學生家中家訪,在路上一直用手機接發短信,進入小區時沒有注意到阻擋機動車行駛的大圓石,當即摔倒,手持的手機戳傷右眼,血流不止。蘇女士先在社區醫院簡單處理後,轉到武漢一家眼科醫院檢查發現,其右眼眼球破裂傷,色素膜和晶體都脫出,需要摘除眼球。

無論駕駛還是步行抑或安坐,馬路上、地鐵裡,有的在用手機發短信刷微博,有的在用平板電腦玩遊戲、看視頻,有的正在看抖音刷朋友圈……放眼所及,黑壓壓的一片低頭看手機的,長期處於這樣狀況的人群被稱為“低頭族”或“手機依賴族”。翻開報紙,觀看電視,打開電腦,“低頭族”釀出的禍端比比皆是,災禍觸目,血案驚心。

低頭事小危害大

有關專家提醒,走路常這樣低頭,容易引起眼睛痠痛、頭痛、頸椎疼痛變形以及視力模糊等一系列問題。加上手指頭在智能型手機狹小的地方重複使用,容易發生手指肌腱炎,甚至可能變成板機拇指。每天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超過8小時的女生,平均皺紋生成會增加30%,而且老是低頭會長雙下巴。

健康只是“低頭”的危害之一,安全問題更是不容小覷。

“不要以為低頭看手機就幾秒鐘,無所謂,其實恰恰相反,事故往往就是發生在一瞬間。”青島市公安局黃島分局交警大隊教導員張學華認為,目前開車“低頭族”越來越多,開車看手機導致的“盲駕”行為成為一種比酒駕更危險的安全隱患,危害性超出了酒駕。所謂的“盲駕族”也包括接個電話、遞個東西、回個頭、側下身,雖然不過幾秒鐘,但背後隱藏著一雙“死神的手”。當你在低頭看手機的瞬間,車輛實際上處於無人駕駛狀態,潛在的危險可想而知,極易引發道路交通事故。不出事故是一時僥倖,出了事故則是後悔終身。

張學華介紹,根據轄區交通事故處理統計,因司機駕車時看手機引發的交通事故呈明顯上升趨勢,今年上半年,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佔事故總量的兩成多。據分析,觀看手機視頻、玩手機遊戲等違法行為引發的交通事故是正常駕駛下發生交通事故的23倍。

盲駕到底有多危險呢?交警部門數據顯示:以城市道路常見的60公里/小時的車速來計算,每一秒車輛會前進約16.7米,即使駕駛員只低頭看了2秒手機,車輛也已前行了約33.4米。駕駛員從發現緊急情況到踩下剎車,需要0.4秒的反應時間,需要45米左右的制動距離,這時緊急剎車也很難避免意外的發生。即使在擁堵情況下,有的駕駛員分心,跟車不連貫,當發現與前車拉開距離後往往突然加速,這時最容易發生追尾事故。

“其實再重要的電話,再迫切的溝通和需求,都比不上生命安全的珍貴,交通法律法規再嚴厲,處罰再多,也僅僅只是一種手段。專心駕駛保障行車安全,既是對他人生命安全的尊重,更是對自己和家庭親人的負責,任何分心都可能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張學華說。

“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女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波介紹,“低頭族”除了駕駛盲區之外,對自身周圍環境也存在盲區,當“低頭族”把注意力集中到一點的時候,就很難關注到那個注意力焦點之外的事情,司機撞人、行人被車撞、照顧不好身邊的孩子等,就屬於這種情況,很容易使自身或者他人受到傷害。“‘低頭族’除了對自身的安全產生隱患和危險外,還會減少人際交往機會影響社會關係的建立,也就是說,更多關注手機的人,會忽視周圍人的感受,會減少對周圍人的關注”。

低頭成癮其實是種病

為什麼現在“低頭族”那麼多?楊波說,首先,手機可以觀看大量資訊,可以拍照錄像,可以導航,可以移動支付,可以網上交費,可以網上辦公,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便利快捷。另外,藉助手機的朋友圈等功能,可以展示自我的照片和視頻,可以展示旅遊行蹤,可以發表自我觀點,可以推薦文章。表面上是在客觀展示,其實,這裡面暗含著很大的炫耀心理,是一種含蓄的、文明的炫耀。

楊波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度”,講究過猶不及。手機雖然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過度依賴一樣東西的時候,也會影響我們工作和生活的順利進行。工作閒暇時看看手機未嘗不可,一些娛樂活動也可在手機上進行,但如果一天24小時裡有8小時都圍著手機轉,就是過度的表現。手機成癮行為今年也被我國列為精神衛生領域一個防控話題,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初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相關規定已於6月19日起生效。

如何戒掉手機癮、消除低頭行為?在認知層面,要認識到手機只是我們的一個工具,並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如果沒有辦法短期內戒掉手機成癮行為,建議可以採用替代物的方式,先去看看書或者做一點其他的事情,來讓自己不對手機有那麼渴望。“從現在開始試一試,24小時內,不再看手機或者不再用手機,我們的生活是否有一些新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