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餘華在韓文版自序裡說:“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我看到這句話後,更加肯定了福貴這一生,雖然是苦難的一生,但他卻活得比誰都“安然自在”。

這種安然自在,源自於他精神世界裡的富足,而他精神世界裡的富足,源自於他這一生,從未缺少過愛。

福貴是在蜜罐子裡泡大的。

徐家敗落之前,有一百多畝地,他們住的是祖傳的體面大屋。福貴是名副其實富貴人家裡的闊公子。

福貴還是個不爭氣的闊公子。

他小時候,私塾先生就說他:“長大了準能當個二流子。”

福貴長大了,果然長成了個“二流子”。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他愛往妓院鑽,還愛賭錢,他說,嫖和賭就像是胳膊和肩膀連在一起,是分不開的。但相比嫖,他更喜歡賭。

福貴把大把的時光都消耗在賭博上,經過他的努力,最終,他把家裡所有的財產都給輸沒了。

福貴為什麼那麼不爭氣?

因為家裡人都太慣他了。

家族敗落之前,福貴吃喝嫖賭,整日玩樂,一件正事都不幹。但他的娘並不怪罪於他,而是怪罪他的爹。

福貴的娘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在福貴娘眼裡,福貴之所以這麼不爭氣,都是因為他爹沒給他帶個好頭。對於這一點,他爹也是承認的。因為,他爹當年也如福貴一樣,也曾敗掉了家裡一百多畝地。要不然,他們徐家本應該更富裕的。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所以,即使福貴輸掉了家產,他其實沒有得到父母多大的譴責。就連家裡的老僱工長根,因為他家的敗落也面臨走投無路的困境,但對福貴卻沒有絲毫的埋怨,還安慰他說:“要飯的皇帝也是皇帝,你沒錢了也還是少爺。”

可想而知,徐家從上到下的人,都給了福貴了最大的寬容,當然,這寬容也是最深沉真摯的愛。由此可以看出,福貴雖然很苦,但他卻是個很幸運的人。福貴的幸運在於,他這一生所遇之人,皆是“好”人。

龍二算計了福貴,得到了福貴家的田產和房子。他變成了闊老爺,福貴卻變成了貧農。可沒過幾年,龍二就被扣上了地主的帽子,給槍斃了。而貧農身份的福貴,逃過了一劫。

龍二臨死前哭著對福貴喊,我是替你去死啊。

龍二害了福貴,也救了福貴。

當然,龍二對福貴的“好”,是歪打正著的好。可除了龍二以外,福貴身邊的人,都很好。福貴能從他們身上得到很多很多的溫暖。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當然,溫暖是需要彼此間傳遞的,別人給了福貴溫暖,福貴也都報以溫暖的回饋。

本書最打動我的,就是福貴迅速地完成了身份的轉變,他不再是那個吊兒郎當的敗家子,而是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

福貴知道,家珍是個好女人。

福貴把家給敗光後,家珍被她爹帶走了。但家珍始終放不下福貴。在他們的兒子有慶半歲時,家珍又回到福貴身邊了。

福貴看著家珍跟著自己穿上了粗布衣服,過上了貧窮的生活,他心裡是有愧疚的。當福貴看到家珍整日有幹不完的活,卻始終是笑盈盈時,他心裡別提多暖和了。

羅佐夫說:“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就像一個人馱著東西,可心頭很舒暢。人要是沒有,不盡什麼職責,就等於駕駛空車一樣,也就是說,白白浪費。”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福貴雖然窮了,但他學會了心疼家珍,他明白了家人的重要,更明白了家庭的重要。

幹農活時,福貴經常喊家珍到田埂上休息,因為,他覺得家珍細皮嫩肉的,真不該幹那些粗活。

福貴也對孩子有愧疚,尤其是兒子有慶。他覺得鳳霞好歹享受過三四年的富小姐生活,而有慶,從一出生就要跟著他過這種吃不飽,穿不暖的苦日子。

懂得心疼家人的福貴,像重生一樣,他認了這種“苦命”,然後努力去適應。我想,此時的福貴,再也不是私塾先生所說了的“二流子”了。他成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擔當的男人。這樣的人,會愛別人,也會被別人愛。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福貴的娘愛福貴,是因為福貴是她的兒子,家珍愛福貴,因為,福貴值得她的愛。女兒鳳霞和兒子有慶也格外尊重福貴,因為,在他們眼裡,福貴是個還不錯的父親。

後來,鳳霞嫁給了二喜,福貴又有了一個孝順的女婿,又多了一個機靈的外孫苦根,他們之間的那種親近,更是別的家庭無法比擬的。

我一直覺得,福貴得到了太多的愛,以至於他才能在親人相繼離世後,依舊能夠坦然地度過餘生。

因為內心有愛,更能明白活著的意義。因為只有活著,才將心中的遺憾慢慢變少。

我在看《活著》之前,覺得夫妻兩個人,那個先走的人是幸福的,而那個後走的人,才是最悲哀不幸的。但看完《活著》以後,我的想法改變了。

其實,只要此生無遺憾,心中坦蕩蕩,誰會在意先走還是後走呢?

我們終將會到達那一方淨土。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福貴的一生,是被愛包圍的一生,所以,即便他孤獨了餘生,但卻沒有別的什麼遺憾。

我承認,命運對福貴來說太過殘酷,他先是失去了兒子有慶,後又失去了女兒鳳霞,再後來,連家珍也死了。

福貴最親近的三個家人,都死了。

沒多久,鳳霞的丈夫二喜也死了,再後來,鳳霞和二喜的兒子苦根也死了。

福貴的親人,都死了,只留下他一個,有人會問,這還叫沒有遺憾嗎?

我的答案依舊是肯定的。

福貴的親人接連離開了他,作為旁觀者,我情感裡萌生的那種悲痛是欲哭無淚的。我很想哭,因為我真的體會到了唯一活著的福貴的“悲”,但我沒有淚水,因為,我看到了福貴的坦然。

原著裡,福貴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葬的,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屍的人,村裡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動它的,村裡人都知道這十元錢是給替我收屍的那個人,他們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這段話,寫出了福貴的對親人們離世坦然,也寫出了自己這一生,到頭來是無怨無悔,甚至是沒有什麼遺憾的。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為什麼沒有遺憾?

因為,福貴的情感世界沒有任何殘缺。他擁有過溫厚的父母之愛;擁有過和家珍的夫妻之愛;擁有過和子女、外孫的隔輩之情,甚至,他還擁有過和春生、老全這種沒有血緣關係的戰友之情。

每一份情感,福貴都真心付出過,他也真切得到過。

所以,他這一生,真的沒有什麼缺憾。我甚至覺得,比起他以前聲色犬馬的闊少爺生活,貧窮的福貴,活得要更加真切一些。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書中的開篇不久處,福貴對著自己的牛吆喝這樣一句話:“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當我重溫此書,再次看到這句話,頓時熱淚盈眶。福貴把死去的親人如此輕鬆地掛在了嘴邊,已經證明了他心裡早已釋然了親人的離去。

他雖然孤獨,但他都得到過,他是真的幸福。

最後,我願讀此文的讀者,也能像福貴一樣,在短短的人生幾十年裡,都能夠被“愛”環繞,當然,在被愛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去奉獻愛。

因為,只有那些愛過別人,和感受到別人的愛的人,才是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