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下中国教育的原罪不在学校教育,不是教师,而是家庭教育,你怎么看?

ManTianFeiXue


看到原罪这个词,我蛮害怕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

社会是指望不上了,剩下的就只能指望学校,这是家长普遍的心态,可是家长如果不发力,不做好配合,不积极参与,不给予帮助,孩子又怎么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父母不积极不努力,光靠学校,孩子就能成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所有的家长都在努力,都在各种发力,如果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跟不上,还谈什么教育?这样的教育本来就是缺胳膊缺腿的,没有家庭教育的孩子,父母不努力的家庭,孩子在前进过程中就只能蹦着走。

而那些重视孩子家庭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两腿着地就能跑着走,蹦着走和跑着走,两种方式,速度和稳定性,自然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要想孩子在目前的情况下稳定而健康的成长,家长就要努力,家长就得意识到自我修炼的重要性。否则,不是1+1>2,而是1+1=0的状态。

所以,认识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愿意为孩子成长而努力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都差不了。那些只知道抱怨的家长,孩子真的容易出问题。

努力吧,所有的家长同志们!


九斗学生心理


只说我的亲身经历,我刚上初中的时候,爱学习成绩也不错,第一学期下来也是班里的优等生,整个校园也是诗情画意板报林立向学气氛浓厚,当然不乏有捣蛋的孩子,但他们也不是纯粹的捣蛋也是学习的(我们这所学校学风多少年来一直很好)。但到第二学期开学时,学校换了校长,弄个什么快乐教学法,把以前的教学模式全打乱了,也取消了最重要的晚自习,因为晚自习是我们当时这些孩子巩固当天新知识和完成所有当天作业的课时,当然学校对晚自习也是抓的最紧的(因是孩子必须约束)。然而快乐教学了,我们都快乐了,老师们也快了私人时间也多了。我们每天早早放学,作业嘛也不做了、先放着,新学的知识嘛、也没必要巩固了知道就行。慢慢的作业堆积如山不做了,新知识太多也记不住了。玩耍对小孩子的诱惑那是无法抵抗的。结果又是一学期,学校里是帮派林立,下午放学后就是军阀混战,抢占山头的大好时机(以前的晚自习时间),我们大部分人都成了校园试的混江龙了。直到有一天因帮派争斗出人命了,有一位同学被残忍的杀害了,上身的骨骼全断了,命根子也给报废了,就在以前、晚自习时间的教室里。学校开始动乱了,持续一个多星期。平静了、一切都平静了,我们依旧在学校里浑浑噩噩的煎熬着,期间好些个同学退学去南方打工了,直到有一天我也美美的打了一架,和我这、从小就梦寐以求想在里边读书的乡中学、带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永远的走出了校门,我落泪了,因为我经常幻想刚进中学第一学期的美好时光,幻想我是学霸的样子。


柳暗花明76713289


家长还是5000年的家长,老师不是了。

家长也是老师也是学生,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

根本还是教育,我是个喜欢学习的人,但我不是个好学生,因为在我上学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学的是什么,有什么用,只是知道那是作业那是分数,所以我不喜欢学,我不笨,但我每次都是全班倒数,初中不念了之后的路都是只学,学我喜欢的,19工作20当是部门组长,一路这样只学过来。

像我这种孩子很多,现在的教育好学生有两个条件,天生记忆力好,呆呆的背书者。

头脑活跃跳脱的学不好!

我工作中遇到过两个朋友和我聊天,他们说我不知道怎么就博世了,只是因为我记下来了,在工作是他们没有如何突出的地方,这就是中国的教育。


思绪6752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一座桥垮了,设计者不承担责任,却去怪水泥生产者,这逻辑不对。

教师的职责本就是"教书育人",有教育教学的专业技术,而家长只是凭经验去教育,把教育不好的过错丢给家长本身就是不负责任。

说实在话,自打孩子进入学校,家长的教育作用就减弱了许多,甚至威信都减少了,对于老师的教育,孩子几乎都是"言听计从"的,即使有不听话的学生,家长来进行教育其实作用不太大。


现在主要是限制教师的条条框框太多,样样都有法律法规,以前"传帮带"学到的教育方法现在几乎都不能用了,整个教师群体陷入了困惑,战战兢兢地教书,育人却如履薄冰,唯恐一不小心就丢了饭碗。

但尽管如此,还是当尽力尽心而为,此生做个老师本就是上天赋予的使命。

多谢关注!


南山刘向雄


我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及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可是教育乱象频生,关乎着每个家庭。我们不能等闲视之。首先,每个适龄学子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然而,随着私立学校、贵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教职工待遇优于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无疑涌向了这些私立学校,优质生源也进入了这些私立学校。高额的教育开支无形中产生了一条鸿沟,家庭贫困的学子被拒之门外,而家庭富裕的学子则享受着父母提供的平台,所受的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成才的概率就大些。使贫的更贫,富的更富。这种教育的不公平,也就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使大多数底层老百姓处于边缘化,享受不了改革开放的红利。由于优质的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也使地区间的差异更加拉大,对精准扶贫带来了不利影响,也难真正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我国教育的原罪即不是学校,也不是老师,更不是家庭,而是贵族学校。


赵建明Zhao


中国教育“弊端的原罪是家庭教育"的说法重了些。教育问题,有制度设置,资源配置,师资师德等等。家庭教育在教育这个系统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否认。务必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广大家长,有一个直接的忠告:孩子的生长,家庭教育是关键!

在中小学阶段,学挍老师顶多按教科书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就不错。孩子的生存能力,生活体验,品德养成,人格默化,三观形成,等等为人处世的根本,都和身边最亲近的大人言教身传息息相关!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发展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是不知道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而是在举国上下"读书改变命运"的浪潮中,不清楚或匆略了教育这个大转盘,做为教育参与者——孩子,家长,老师,各自定位和扮演的角色,以及了解教育的核心意义!

说到这里,我们不是教育的专业人士,没必要就更复杂问题熬述。将话题回到家庭教育这个主题的主要角色家长。

当今,一部分家长知教不知育,知育不知教,甚至把孩子教育意义引向斜途。个人理解是:教育应以家庭及社会实际条件为基础,将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会生存懂生活,爱学习有品德,有能力为自己及社会(包括父母)承担更多责任的人。

基于这个观点,当今有几个为人父母者,真正意义上"把自已孩子当孩子"。更多的是:条件好者对孩子"乱爱",苟且者把孩子"留守"。更有甚者,也是大部分,打着爱的名誉,不把孩子当还孩子,用道听途说的目标方法,或者自已一厢情愿的意想,固化成言行期待,把孩子"爱"成形形色色"宠物",禁固在各种各样的有形无形的"宠子"里。

以上种种,是我赞成题主观点的重要理由。但是国家,社会,教师,都是教育主要参与者,应有荣辱与共的担当!在庞大的教育系统各自环节中各负其责。同时务必理解,体谅广大家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苟且与苦衷!

再说,中国教育有那么失败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干嘛非得去找个原罪!


梦寄乡情


首先,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很明显,这种说法又很找抽!因为中国喷子里面是老师多?还是家长多?

言归正传:

谁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吧!

谁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吧!

教育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似乎更重要吧?

古时候为什么不敢黑教师?因为文化普及率低,大部分家长不懂,所以请老师教,其实教得好还是坏,家长也不懂!懂的家长的孩子,人家一般都是上家学、族学!呵呵了。

坏就坏在现在的家长长见识了,自以为懂得多了!所以老师就容易招黑了,被挑刺了。而且现在是金钱社会,动不动就是“我交学费了!”无语了。

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跟部分老师的师德沦丧也是有关系的!嫌贫爱富,想着法子从学生身上扣钱。现在教育普及了,教师队伍壮大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教师自身素质良莠不齐是个重要因素。

但是,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品德、价值观的形成仍然是无可替代!优秀的父母,幸福的家庭,言传身教做得好的家庭,他们的孩子绝对不会差。

只会用世俗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和老师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只能送一首《凉凉》给大家。

从教育心理学、社会关系学、遗传学……估计每一个砖家都可以就这个问题写一篇文章了。但是我只想说:管好自己的孩子,责无旁贷


老易说事


家庭教育怎么会左右教育方向,怎么能导致的教育结果!

办学的方向是什么?要培养什么样的受教育者?国家的导向、体现结果的方法、制度,最关键!

还记得过去的教育方针。

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社会主义劳动者,过去是一个光荣的词汇,能让人自豪的词汇!


静远


我赞成👍

纵观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拜金主义!

一方面,由于拜金主义的危害,导致了一部分教师崇尚金钱而忽略了自身的责任,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鄙视👎

另一方面,也是受拜金主义思潮影响,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跌入了这个深渊,一切向钱看!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短期行为思想盛行,对学生期望值不高,认为马上挣钱才好,忽略了成长的必要过程。因此,每当学生与学校或老师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就没有耐心解决,而是片面滴认为孩子是对的,尤其是当老师有体罚学生的情况,家长更是不依不饶!殊不知,这正是家长培养垃圾孩子的路子!

所以我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凌驾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上的首要教育地位!





兴安旅游君


对,也不全对。

学校 家庭 社会缺一不可

我觉得现在把家庭教育放大了,忘了那位老师说了家庭占70%,是片面的、推卸责任的。

以谁为主呢,我觉得首先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并驾齐驱。

家庭看谁呢,引导靠谁呢。

我记得当初学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时候,有个问题,学习上老师和学生谁是主要矛盾,最后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老师,学生们不解,慢慢的后来大家都明白为何是老师了,所以叫传道授业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