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本是才貌雙全卻最終淪為玩物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起源於隋朝,隋朝統一全國後,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舉制度是我國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制度,每次科舉都會為朝廷輸送一個狀元郎。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中,想要出一個女狀元可以說是難比登天。因為古人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朝廷是不可能開“女科”的,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不會有女狀元的誕生了。然而在清朝的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為了宣傳男女平等的思想,破天荒的允許女子也可以參加科舉。這時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她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卻生逢亂世,命運坎坷。

她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本是才貌雙全卻最終淪為玩物

她就是傅善祥。

傅善祥,清朝末期金陵(今南京)人。她出生於書香世家,從小聰慧過人,喜讀經史。在傅善祥八歲那年,父母相繼去世,家道迅速衰落。13歲的時候,她的哥哥遵照父命把她嫁給了指腹為婚的李氏人家。丈夫比她小六歲,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在她18歲那年,丈夫得麻疹去世了,年輕的傅善祥尚未圓房,就一夜之間變成了寡婦。婆婆在埋葬完兒子之後,便打算把她賣掉換取銀兩。此時,傅善祥在李家已是沒法再住下去了。

她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本是才貌雙全卻最終淪為玩物

1853年3月,太平軍攻佔了南京,並將南京更名為天京,作為天國的首都。傅善祥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毅然投奔了太平軍。

1853年春末,洪秀全頒佈詔書,開甲取士,同時打破常規,增加"女科";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破天荒的,女科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嬌,傅善祥於是報名參加女科考試。

她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本是才貌雙全卻最終淪為玩物

當時試題為"太平天國天父天兄天王為真皇帝制策"。考場上的傅善祥顯示出了超人的才華,她提起筆來,文思泉湧,頃刻間揮筆而就。她的文章處處精華,字字珠璣,洋洋灑灑一萬有餘,初評時,就獲得了閱卷官員的一致好評。

最後經過層層選拔,傅善祥的文章最後被送到了東王楊秀清的案頭。東王楊秀清看了以後,立即為這篇才華橫溢的文章所折服,尤其是文中的觀點,更是讓他欣喜不已:"三皇不足為皇,五帝不足為帝,惟我皇帝,乃真皇帝。"於是"虎顏大悅",提起硃筆毫不猶豫地將傅善祥點為女科狀元。傅善祥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狀元,也是唯一的女狀元。

她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本是才貌雙全卻最終淪為玩物

科舉考試結束後,楊秀清親自點將把傅善祥招進東王府,加以重用。不久,東王下詔,任命傅善祥為"女侍史"。負責東王詔命的起草以及文獻的整理。因為精明能幹,傅善祥後來又升任"簿書",幫助東王批閱所有來往的文件、書札。

傅善祥的才能也逐漸引起了一牆之隔天王府的興趣,天王洪秀全幾次向楊秀清打招呼借傅善祥來處理政務,每次傅善祥都能出色地完成天王交給的任務。

1854年3月,天王洪秀全下達詔書破格任命傅善祥為"恩賞丞相",位列州司座次,隸屬天王府六部,主要職責仍舊是輔佐東王處理政務。

她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本是才貌雙全卻最終淪為玩物

洪秀全定都天京後,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楊秀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傅善祥以冷靜的頭腦,深邃的目光,除了幫助東王制定新的政策之外,還極力勸說東王保護文化,廢除一些不合理的措施。

傅善祥以其特殊的身份,在某種程度上扭轉了因為執政者短視而造成的不利局面,為太平天國的前期穩定與發展做出了貢獻,傅善祥受到了天國軍民的一致讚揚。當時曾有"武有洪宣嬌,文有傅善祥"之說。

太平天國從廣西起兵到定都天京,只經過短短的四年,這些農民領袖們便迷失了方向。前方,當太平軍將士們在各地浴血奮戰之時,這些農民領袖們卻在加速地腐化墮落。自天王洪秀全至東、北、翼三王,都在天京建造了華麗的王府。

她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本是才貌雙全卻最終淪為玩物

在此形式下,面容姣好的傅善祥也概莫能外。通過權勢,楊秀清把漂亮的傅善祥變成了他盤中的獵物,長期將她霸佔。此後,傅善祥的工作與國事政事無甚大的關係,從此,才女變成了"寶貝",玉人變成了尤物。

隨著楊秀清的野心越來越大,難以避免的和洪秀全產生了衝突。傅善祥曾經勸說過楊秀清,讓他和洪秀全保持良好關係。可是楊秀清不但沒有聽進去,反而認為她干涉政事,當眾把她鞭笞了一頓。楊秀清的狂妄和自大,最終為他招來了滅頂之災,還連累了傅善祥。

她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本是才貌雙全卻最終淪為玩物

在1856年的8月,"天京事變"爆發了。在洪秀全的密令下,韋昌輝連夜率3000親兵趕回天京,在燕王秦日剛的配合下,把東王府殺了個雞犬不留,二萬多太平軍將士身首異處,屍體丟在秦淮河中,河水被染成了紅色。接著洪秀全反戈一擊,又把韋昌輝殺死。整個天京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亂軍中傅善祥也被殺死,屍體被拋入大江之中,隨水東流而去。一代才女從此香消玉隕,從此人世間空留下一段說不盡的悽慘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