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怎麼也會有今天

一封來自微博的實名舉報信,讓萬達商業“倒”在了上市的門檻上。

萬達,怎麼也會有今天

01.

被實名舉報三宗罪

今年2月份,一份署名為“中歐宋興龍”的微博號,指出萬達商業的三宗罪。 

萬達,怎麼也會有今天

第一,萬達商業的全資控股子公司萬達投資公司的商業模式,不僅涉嫌違法經營,且對發行人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第二,被舉報人萬達商業總裁兼董事、萬達投資公司執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齊界,被舉報人萬達商業副總裁兼董事王志彬,涉嫌搶劫罪與鉅額合同詐騙罪;

被舉報人萬達商業執行總裁兼董事曲德君,涉嫌鉅額合同詐騙罪。

第三,萬達商業未盡到如實披露義務。

原信全文如下:

萬達,怎麼也會有今天

萬達,怎麼也會有今天

落款為“上海奧沙健身管理有限公司”,從企查查查詢獲悉,宋興龍正是上海奧沙健身管理公司的前法定代表人。

原來,2013年底,宋興龍名下的奧沙健身與上海松江萬達廣場簽定合同,租賃整個第六層作為經營健身房及會所用,合同期限8年。

2014年5月30日,奧沙健身會所與松江萬達廣場同時開業。

2015年8月,開業僅1年多的萬達百貨關門倒閉,宋興龍的“噩夢”開始,隨後開始了數年維權路。

在實名舉報之前,上海奧沙與萬達商業之間的糾紛,已經持續了5年。


02.

一波三折上市路

萬達商管的資本市場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

2014年12月23日,當時名為“萬達商業地產”的萬達商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彼時,超過280億港元的集資淨額讓其摘得當年港股IPO前五強桂冠。

然而,王健林被寄予厚望的這部分資產,卻未能獲得投資者青睞。

上市首日,萬達商業地產即破發,跌破48港元的發行價,收報46.75港元。隨後的幾年,萬達商業地產最高價曾到過78港元,最低價為31.1港元。

2015年7月,萬達商業地產啟動迴歸A股計劃,並在2015年11月13日發佈A股招股說明書;2016年9月20日,萬達商業地產從港股私有化退市。

不過,中概股迴歸的監管較嚴,市場曾傳萬達借殼的幾次緋聞均未成為現實。2017年,在IPO提速的情況下,萬達決定直接IPO。

然而,直至2018年12月底,已經在A股IPO排隊逾三年的萬達商管仍然停留在已反饋階段。


03.

萬達商管業績承壓

事實上,即使沒有這次的舉報事件,萬達商管也是重重難題。

自2020年初疫情發生,1月28日,萬達商管宣佈,對全國323個購物中心實行為期36天的租金及物業費全免政策,免租時間為從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2月29日,此次租金減免讓萬達壓力不小。

據萬達集團2019年公佈的數據顯示,萬達集團2018年收入為2143億元,萬達商管收入376.5億元,完成計劃的101%,同比增長25.9%,租金收入328.8億元。

而在2016年和2017年,尚未剝離房地產業務的萬達商管更是佔據了萬達集團總收入的一半。

公開資料顯示,萬達商管主要的收入來自於萬達廣場的租金收入以及少部分萬達酒店的管理收入。

萬達,怎麼也會有今天

2019年,萬達商管收入和租金繼續大幅提升,實現收入434.8億元,租金384.8億元。按此計算,此次連續36天的減免會讓萬達損失30億至40億元的租金。

作為資金流明顯不那麼順暢的萬達商業,為了A股上市,已經排隊許久。

最新的富豪榜顯示,王健林個人財富已經縮水高達628億,萬達集團總資產下滑超過1500億元。

萬達的A股上市公司萬達電影也不順利,業績預報顯示,萬達電影鉅虧40億,把上市以來所有利潤都虧回去了。

在鉅額虧損情況下,萬達商業又遭遇實名舉報,無疑是雪上加霜。


04.

甩賣近千億資產去地產化

事實上,始於2017年6月的萬達股債雙殺風波之後,負債逾4000億的王健林開始推動了萬達產業輕資產轉型,頻頻甩賣近千億資產去地產化。與此同時,集團架構重整,從集團到商管、電影等板塊,無一不進行變革。

在國內,萬達先後打包出讓13個文旅項目及77家酒店、出售萬達文化管理100%股權等。在海外,萬達相繼清空了英國、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多處海外資產,並將大多數業務移回國內。

據估算,上述資產出售萬達集團“回血”近千億元。

此外,萬達集團在內部實施了架構調整,集團劃分為商管、文化、地產、金融四大產業板塊。

其中,商管集團定位於純粹的商業物業持有和運營管理商,萬達的地產業務由獨立的地產集團運營。

萬達官網也顯示,地產集團開發的產品包括萬達廣場、萬達酒店、萬達城、萬達茂等商業地產產品,以及萬達旗下的住宅項目。在2018年3月,萬達商業正式更名為萬達商管。

截至2019年底,萬達商管全年共錄得收入434.8億元,其中租金收入384.8億元,同比增長17.8%。不過,萬達電影2019年虧損了近50億元,萬達體育2019年前三季度也虧損了1527萬歐元。

從目前證監會給出的信息來看,萬達商業地產IPO被按下“暫停鍵”,融資能否到位依然是個未知數。


後記.

任何事情,總會講究一個緣起。

王健林自己在談及萬達商業時曾表示,低估值對不起投資者,一定要私有化。

“我做了很多的行業,有多少次投資,很多朋友跟著我一起投資,每一單賺著很開心,唯一這一單,跟著我的朋友虧錢了。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不能對不起我的朋友和股東。”

在房地產行業,說萬達是商業地產的鼻祖一點也不為過,王健林其人更是神一樣的存在。因為,當初王石、楊國強等一眾大佬都在死磕住宅的時候,王健林早已另闢蹊徑,選擇了幹商業地產,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做企業要想到別人想不到的事情,這樣別人就永遠追著你走,無法超越你。"

說實話,從萬達集團近一年來的產業調整,除了在降槓桿外,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更多的還是在義無反顧地輕資產轉型,去地產化。

而通過架構調整、資產處置,萬達集團似乎已經實現了降槓桿、去地產化的目標。

然而,如今看來,萬達商管在IPO的路上卻幾度折戟,波折不斷,現又被實名舉報之後,這場通往資本之路的前途已然變幻難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