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農機板塊找到新的發力點: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

看似不起眼的農村經濟,正在改變中國製造企業格局。

8月1日,中聯重科(000157)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與美籍華人科學家吳恩達創辦的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研發基於人工智能的新產品,助力中聯重科成為以AI驅動的裝備製造企業。中聯重科方面表示,公司就此跨入人工智能領域,成為國內AI農業裝備製造企業之一。

中國的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轉變,特別是農村勞動力結構改變催生農業機械化市場快速發展。切入農機AI讓中聯重科升級公司的農業機械戰略。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表示,用新技術改造裝備製造,由傳統向新興、智能、靈動轉變。

升級農業裝備製造產業

在2014年轉型戰略落地後,詹純新曾表示,“經歷觀念、技術、產品、市場、管理的重構,中聯重科將回歸創業原點,找回白手起家時那份情懷,保持對市場的興奮和飢渴。”

這番發言背後,是公司持續通過併購,切入環衛機械和農業機械,在工程機械行業調整期中,兩大新進板塊成為中聯重科抵禦行業危機的兩大支撐點。農業機械也已成中聯重科與中國工程機械同業們差異化競爭的一個新著力點。

此番牽手Landing.AI公司切入AI是中聯重科對農業機械業務板塊的又一次升級。

中聯重科資料顯示,吳恩達曾在百度和谷歌任職,在百度任職期間,曾帶領1300名工程師及科學家組成人工智能團隊,推動公司的全球人工智能戰略及基礎架構。在谷歌任職期間,主導創建“谷歌大腦”項目。2017年,吳恩達創立Landing.AI公司,主攻人工智能轉型方案及服務,為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當前中國正由原始農業向機械農業進軍,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明顯,市場需求還在放大。

2016年出臺的《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5)》指出,到2025年,我國機械化率要提升至75%以上。2017年,農業部印發《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左右,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並穩定在80%以上。這種政策和需求的多重刺激,讓我國農業機械化市場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但中國農業機械市場仍面臨結構性產能、技術調整,中低端產品供給過剩,低價競爭等局面,中高端產品市場基本上被國外企業壟斷。

且行業企業的集中度也不高,從供應鏈和生產線方面看,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具有很強的協同效應,給了工程機械企業和農業機械企業相互轉型切入的基礎。

中聯重科進入農業機械的時間也不久。2014年,中聯重科斥資20.88億元併購奇瑞重工,從起家的工程機械切入農業機械市場,當時,福田雷沃重工、中國一拖等已在行業內紮根多年。

“闖入者”中聯重科並沒有與市場先行者正面競爭。在產品佈局上,主要進攻耕作機械、收穫機械、烘乾機械、農業機具等,為農業生產提供育種、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割、烘乾儲存等全過程服務。

“這些領域中,絕大部分是相對空白的市場。”一位行業研究員指出。

中聯重科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擁軍介紹,目前中聯重科農業機械的規模、品牌、市場地位優勢鞏固,烘乾機國內市場連續五年位居國內第一,小麥機產品國內市場份額居行業第二,水稻機國內市場份額居行業前三位。今年以來,烘乾機、小麥機的銷售也持續領先同行。

中聯重科財報也顯示,2015年到2017年,公司農業機械板塊營收32.95億元、34.52億元和22.95億元,在公司營收佔比15.88%、17.24%和9.86%。

陳擁軍表示,去年中聯重科出售環境產業控股權以後,明確了聚焦做精的戰略思路,即以做優工程機械,培育農業機械為主要方向。

農業智能化

中聯重科加大對中高端農機產品的投入,拓展“智慧農業”業務。

“與Landing.AI的合作首先聚焦於農業機械領域,為中聯重科農業機械板塊找到了新的發力點,即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中聯重科方面表示,目前中聯重科明確發展中高端農業機械的戰略,加速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加大研發“智慧農業”,生產高端農機產品,與LANDING的合作正是這一轉型的重要一步。目前,中聯重科的農機產品已初步實現自動駕駛、自動收割,智能烘乾等功能,並建有數據中心,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奠定基礎,預計經過一段時間培育,能將農業機械做強。

“人工智能將為農業帶來革命性變化,我們先行一步選擇與全球頂尖團隊合作,”陳擁軍說,中聯重科此次與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首家國內AI農業裝備製造企業。

吳恩達說,“由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農業,會幫助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也使整個作業過程更環保。”

據《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預計2018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速將達75%。業內人士分析,隨著AI等新興技術的成熟,新一輪數字化正揭開序幕,到2030年有望為中國實體經濟帶來7萬億美元的巨大商業價值。

(據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