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数理化学中医还是学西医?

蕙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学中医要什么数理化?中文尤其是文言文好就差不多了,另外还需要熟读领会周易道德经。


龙眠山人5677


不喜欢数理化,不代表你学不好,只能说你不喜欢学,我也是这样,不喜欢这种。两年前我机缘巧合学上了中医,我自学了一年多后感觉自己有很大进步,其实这主要是有兴趣,被逼的学,学好的几率不大。西医主要靠仪器,临床这块很难实践,这是我的经验,谢谢!


爱好广泛的凡人


不管学得好学不好数理化,都不应该学中医,西医体系最值得尊敬的是判别病情和疗法的因果关系不是仅仅依靠经验,西医依靠的是严格的实验,运用双盲对照分组实验,中医不知道双盲对照,中医不思进取,狭隘,一点点祖传药方就传男不传女,也不开设大学学堂,严重影响了医学的公开化,试验化、学术化,标准化、体系化。反观西医,几百年来都在进步,设立大学学科,公开化教育,让学生可以交流探讨,这种开明的学术交流和氛围,就是进步的基因!中医古方里记载的药方有大量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让中国爆发了非典病毒和新冠病毒,蝙蝠散、蝙蝠粪便都是中医药方,而现代医学发现蝙蝠和蝙蝠粪便可以携带SARS病毒、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废除中医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关键,穿山甲鳞片、虎鞭、鹿茸、熊胆、蛇胆,这些药材都是中医经典里记载的。




跑焦饼干


一、学中医必须以中国文化打底子,不深刻体悟中国文化,可以说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为什么呢?

因为中医的本质是人文,中医不是以逻辑、推理、综合为思考特征的理科科目。人文表现的主要方面就是学校内的文科科目,语文、历史、政治、自然等。人文是什么?参考《易经》贲卦辞所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天地阴阳变化运行规律作用于人类,天地规律也就是自然、人类的规律,就是人类文明的终极属性,天地、四时、人间、人体的规律都是相通的,以此来教化天下,成就人文。这与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出一辙。

人体的生老病死、人的健康一定也在这个大道当中,所谓“易医同源”,指的就是中医和《易经》是同出一源的,那个源就是中国文化。《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五千年前的三皇五帝,再到伏羲、周文王、孔子。《易经》、《道德经》等中国的道、阴阳、五行等天、地、人合一的文化哲学,就是中医的理论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在漫长的中医实践检验总结下,诞生了中医指导性、开创性、奠基性的巨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黄帝内经》不仅是医学实践和理论书籍,同时通篇贯穿的是人与自然天地宇宙融通的文化哲学思想。

宇宙、天地、自然、人体、脏器"统体一太极,物物一太极”,合起来是一个大的太极,分开来每个事物有其太极,有其规律,有其道,都要依道行事。所以不懂中国文化,不深刻体悟中国文化,可以说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现在很多中医都是假中医,就是因为中国文化的衰弱。所以选中医要对文科感兴趣。

二、数理化和人文的不同思考模式

所以中医它不是理科科学,他是人文科学,其中的大部分养生、医疗智慧是无法用现代科学仪器去量化和验证的,但人文的智慧更具有超越性,比理科科学更具有优先性,也是理科科学的方向和指引。哲学家康德把人类的理性分为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前者成就文化的心灵,后者成就理科科学。人类这两种理性都是天生具备的,但可能有所偏重,不喜欢数理化可能是思辨理性的不足,但人文的心灵可能就比较强,可能恰恰符合中医的学习方向。西医则是偏重于理科思辨的理性。所以不喜欢数理化,选中医就对了,选西医可能还是会不喜欢。

三、如果你选了中医,你还要知道人文科目学习涵养的方法,在此简单分享一下:

人文的知识和理科的知识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理科的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从易到难,懂了上一步再教下一步,就像是爬楼梯;恰恰相反,人文的学习,要从高到低,从难到易,就像是滑滑梯,高屋建瓴,从小的时候,不懂的时候就把最难的人文经典读熟了,学古人一样,背下来最好,随着生命的成长,那些熟记的经典大道和人文气象在文化的心灵酝酿作用下,从内而发,潺潺出于心,成为一生心灵的源头活水。当人成年了、懂事了后的学习则都是从外到内的学习,很难对内在的心灵有所帮助。鸡蛋要从内往外打破才是活的生命,否则只是一道没有生命的菜。那当我们成年了呢?也只有这种方法,把自己放到小孩状态,笃定把经典读熟了再求注解,才可能高屋建瓴,融会贯通。否则读不了几页,你就会放弃,现在中国人读不了中国文化的书,就是这个道理。有空请参考我经典学习的其它文章。

四、学中医的具体规划参考

我女儿已经背过了《论语》《道德经》,我们已经商量好了,一旦她上了中医大学,就开始背《易经》《黄帝内经》等中国文化及中医经典,在学校组织经典读书社,本科四年带领更多人砥砺前行、激励志气,传承中国中医文化。有了这些经典打底,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就会容易得多。

所以真正中医的学习归于人文,同于文科;西医的学习归于理科,同于数理化的学习,不喜欢数理化建议选择中医。我的分享,希望对您有益,谢谢。


孔老学堂与现代教育


数理化不好,就不要碰中医了,最多就是个郎中。

现在一批庸医,只认伤寒论,死学死用,还一个个的刚愎自用,谁说都不行,就是因为数学不好,只会背课文。

脑子不够用,他只能背课文,死学死用。

他们不死,中医就得死。


壹水堂紫砂红木文化


不喜欢数理化说明你的语文基础好,中医都是古文献,需要你的理解与钻研能力,那么最好还是选择学中医吧!目前中医已经走上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对目前的抗疫新冠病毒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医前景无限,在不久的明天将走向世界,实践和结果(成果,疗效)证明,这是个大趋势!


花甲有六


数理化成绩不太理想的话,还是建议学中医比较适合。中医用到的数理化不多,但却是一门非常人文、哲学以及充满智慧的医学体系,值得一辈子去学习和研究,下面略作分析:

1.首先学中医有前途。我们且不论中医西医谁更厉害,很明显的是,在此次疫情中,之前一直不被重视的中医发挥了巨大作用,治愈了占患者总人数比例最大的中轻度患者,相信疫情过后中医必然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

2. 其次,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辈的责任和义务。当下全世界都在流行中医热,而我们作为华夏炎黄子孙,更加不能以狭隘的眼光和心态,盲目的去追捧和崇拜西医,甚至贬低中医;

3.当然,并不是说西医不好,此次疫情中病毒检测以及对重症、危重症的治疗,就是以西医手段为主的。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西医和中医的比较,它们就像人的手和脚,各有所长,只有共同协作、对症施治,才能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因此,不论在公、在私,又或者是基于自己不喜欢数理化的因素,都建议选择学中医。




海哥艾灸


学中医,中医是经验文化,只要能回到原始人状态的朴素认知观,就能理解中医的原理,不需要数理化的抽象化的结构思维。另外,医药科学只有一种,没有中医和西医之分,只有现代科学与传统认知文化的区别,这很重要,我不是否定中医,只是不要紊乱国人本来就过于感性含糊的世界观。谢谢!



梁昕


不喜欢数理化,就不要学习医学!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学习医学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灵活辩证能力,这样才能做到治病救人!当然,我国由于国民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高校招生五花八门,导致很多医学院学生素质很低,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庸医。从而有人产生了不学数理化也能学习医学的想法!随着社会进步,庸医是没有市场的,被淘汰的对象


李明1965


中医在最近爆发的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当中有非凡的表现,有人就说中医优于西医。

其实,这是不对的。不单是中医,其实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在今天,都是一种逐渐走向没落的文化,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从我内心来说,我也不愿意中华传统文化由此走向没落。

从目前来说,科学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最好的工具。西方的科学体系非常容易实现物质繁荣,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构建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果这两者能够相互结合,那当然是完美的。但是,现实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格格不入,互不兼容,完全不能兼容。不但不能实现兼容,而且这两种文明根本就无法同时存在。

因此,作为中国人就非常纠结。我们是抛弃中华传统文化,去拥抱西方科学;还是回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怀抱?这是一个问题,目前没有人找到方法。

所以,中医和西医,你觉得哪一个更合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