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称号受之有愧?

李光地被世人熟知,归功于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的热播,但是历史上的李光地与此大有不同,他是著名的理学家,一度入阁拜相,官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视其为知己,曾三次御赐匾额予以褒奖,死后赐谥号文贞。雍正初年,李光地被雍正追封太子太傅,入贤良祠,并称其为“一代完人”。而实际上,李光地却有诸多诟病,让这“一代完人”的称号显得有点受之有愧。

为什么说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称号受之有愧?

李光地的发迹,卖友求荣

他的出仕方式与一般士子无异,康熙九年,以二甲第二名的成绩高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但接下来的事儿改变了李光地的一生。康熙十二年,李光地请假回乡探亲,次年春天,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郑经乘机占领了光地的家乡泉州。

李光地为了躲避占乱,率领家人藏到了山中。郑经和耿精忠为了笼络人才,培植势力,各自派人招降他。此时,受同样遭遇还有他的同年陈梦雷,但陈梦雷比他要惨一点,耿精忠抓了陈梦雷的父亲,要挟陈梦雷就范,陈梦雷不得已归附,却一直称病在家闲居。

为什么说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称号受之有愧?

李光地看中了机会,派自己的叔叔前去陈梦雷处打探消息,并约定由陈梦雷主拟关于耿精忠布防的奏折,再由李光地设法交给朝廷。结果李光地却独自将奏疏上呈,并未言及陈梦雷。朝廷拿到奏章以后,立即嘉奖李光地为领队大臣,并很快使耿精忠再次投降。李光地因功被升为内阁学士。在击败刘国轩之后,李光地再度得到升迁,升任永州总兵。

三藩之乱平定后,李光地回京就任内阁学士,而陈梦雷却成了逆贼叛将,被判处死刑。在陈梦雷再三央求下,李光地为其证明确实有功,最终免得一死,被发配盛京。此后,陈梦雷与李光地势不两立,不断上书朝廷为自己辩解。然而康熙却不为所动,照旧重用李光地,李光地就靠着出卖陈梦雷扶摇直上,接连升迁。

贪恋权位,被“夺情”在任守孝

为什么说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称号受之有愧?

康熙三十三年,李光地奉命提督奉天学政,相当于教育厅长的职位。不幸的是,自己的母亲在这时候去世了。按照惯例,李光地应该辞官,回乡守孝三年,守孝期满才能重新做官。而康熙器重李光地,破例夺情,令他在任守制。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可李光地却偏偏想忠孝两全,他向康熙奏请保留官职,回乡守孝九个月,随后得到了康熙的允许。

此举不久就遭到了朝中御史言官的反对,随即有御史弹劾李光地不孝,并言词激烈的指出李光地迷恋权位。对于此事,康熙起初不作表态,可很快此事在朝廷闹得沸沸扬扬,不少大臣也纷纷指责李光地。号称以忠孝治天下的康熙,迫于舆论的压力,下旨将李光地革职,令其在乡守制。

为什么说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称号受之有愧?

即便如此,康熙对李光地依旧信任如故,在其守孝期满后,随即就官复原职。不久再度得到提拔,出任直隶巡抚。因在任治水得力,又被升为吏部尚书,官拜文渊阁大学士。

私生活不检点,晚节不保

入阁为相的李光地可谓达到了仕途的巅峰,但随之而来的打击,却让他差点晚节不保。在封建社会,男人有三妻四妾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儿,但是李光地却不一样。在李光地最高光的时刻,突然一天,一个女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李府门口。女子声称:两个孩子是李光地的骨肉,而这位女子却是青楼出身。

为什么说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称号受之有愧?

原来李光地在为母守孝期间,多次出入青楼,所以才有这样一档子事儿。朝中再次因李光地闹得沸沸扬扬,当朝宰相居然留恋青楼,并育有后人,这对朝廷来说是巨大的丑闻,是明令禁止的。可康熙却偏偏要刻意维护李光地这位老臣,而又不能不处罚他,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他只好下令将李光地降两级,以示惩罚,等风波过后,很快又官复原职。

李光地为官,政绩显著,清正廉洁,绝对是一个好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本身的人品问题,也是不能掩盖的。然而李光地的功终究大于他的过,所以,雍正才会称他为“一代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