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縣奏響現代農業綠色發展交響曲

大益陽客戶端訊(記者 孫殉華 王長青 通訊員 胡建根 秦偉民)夏至以來,南縣33萬畝稻蝦共生良田,在畝平收穫小龍蝦養殖產值4000元后,實現一季稻拋秧覆蓋。南縣堅持生態化、標準化和品牌化戰略,積極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推動產業融合和升級,以稻蝦共生模式享譽三湘,奏響了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交響曲。

去年5月,財政部、國家糧食局在糧食流通領域重點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深入推進“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作為“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8個示範縣之一,南縣力促優質糧油基地建設,完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構建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努力讓廣大消費者由“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和“吃得健康”。

這一過程中,南縣科學規劃和著力推進三大行動:一是建設2萬畝連片高檔優質稻蝦米種子選優基地,培育適合本地區的優質稻蝦米種子;二是建設5所稻蝦米技術培訓中心,為本縣農民稻蝦米種植提供技術保障;三是通過產學研結合,增加優質稻種植面積,將全縣的稻蝦米種植面積擴大至40萬畝。

為此,他們高起點制定了《南縣蝦稻生態種養技術規程》,以綠色、高效和可持續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同時,全力推進糧食生產加工規模化建設和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投資新建了一個現代化的大型糧油質檢中心,年服務能力達到20萬噸;建成糧食烘乾系統6個,年糧食烘乾能力達20萬噸。培育2家以生產優質大米為主的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使龍頭企業數量增加至3家,實現全縣優質稻穀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儲存、物流總產值突破30億元,優質糧油加工轉化率達到60%,副產品綜合利用率達到80%。 在糧食流通品牌和市場競爭力建設上,南縣積極申報“南縣稻蝦米”中國地理標誌區域品牌註冊,加強對“溢香園”“全福”“金之香”“豐源米業”等品牌的培育,增加中國馳名商標1個、全省著名商標3個和其他稻蝦米相關品牌10個;加快推動洞庭湖區優質稻蝦大米交易集散中心的建設;建立大米質量大數據中心,打造稻蝦米全程質量可溯源體系,讓糧油產品做到品質可靠、可追蹤溯源;建成以克明面業為核心的稻穀收儲、加工、銷售一體的物流中心;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全力打造南縣“互聯網+綠色糧油”生產營銷模式,在全國範圍內建設100家稻蝦米專賣店。

前不久,《南縣蝦稻生態種養技術規程》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官方發佈,作為示範標準在全省推行。在此基礎上,南縣向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申報了“中國稻蝦米之鄉”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