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德mall一服装店内竟然可以注射玻尿酸,医美乱象何去何从?

近日记者获悉,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淄博飞可商贸有限公司青岛第一分公司被青岛市市北区卫生健康局罚款5200元。记者联系到该店,工作人员表示,被处罚是因为店内员工擅自安排两位朋友在店内进行玻尿酸注射手术,属于员工的个人行为。记者前往该店进行实地探访,发现该店目前仍未营业。


凯德mall一服装店内竟然可以注射玻尿酸,医美乱象何去何从?


2019年12月2日,市北区卫生健康局接到举报,执法人员对位于青岛市市北区黑龙江南路16、18号02层36A号的淄博飞可商贸有限公司青岛第一分公司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经调查发现,该单位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该行为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七条:“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的药品、器械,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最终,市北区卫生健康局依法对其作出处罚:没收非法所得2200元,罚款3000元。


淄博飞可商贸有限公司青岛第一分公司位于黑龙江南路16-18号凯德茂商场02层36A号,3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公司门口,从店门外看去,与商场内的众多店铺一样,这是一家普通的服装店,但目前尚未营业。旁边店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店从今年起就一直没有营业。

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被处罚是因为店内员工擅自安排两位朋友在店内进行玻尿酸注射手术,属于员工的个人行为,公司方面对此情况始终不知情。“我们从事的是品牌服装销售,店内根本没有可供使用的医疗器械,是他们自己带过来,并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人员称目前与商场合同已经到期,暂时不会重新营业。

几千亿级的市场体量、

各路资本蜂拥推动……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看似一片繁华的背后,

却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状——

虚假信息泛滥、

药品市场无序、

行业自律缺乏、

技术标准缺失等诸多问题,

导致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频频曝光。

如今3·15将至,

这乱象丛生的医美行业,

未来又该如何“整形”?

种草日记造假、整形致人死亡

医美不再那么“美”

近期,更美被多位明星起诉,给医美行业的2019年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行业事故频频,监管出手整治,医美行业进入洗牌期,一年中就有数千家医美机构倒闭。

虚假宣传啃掉口碑

去年年末,扒明星整容案例做宣传的更美被李易峰、张艺兴、王一博、秦岚等多位明星起诉,成功登上热搜。

凯德mall一服装店内竟然可以注射玻尿酸,医美乱象何去何从?

截图自更美APP官方微博。

相比医美行业2019年发生的其他事情,更美被集体诉权更像是一道“凉菜”。

“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去年7月,商家售卖违禁药物、医美种草日记造假等问题相继被曝光。

新氧虽然迅速下架涉事机构,封禁造假日记和账户,但此后有媒体发现,医美日记造假依然存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年8月,新氧的一则电梯广告又引发众怒。“新氧医美,整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做女人整好。”这一配合着电视剧《欢乐颂》调子的广告,遭到网友唾骂。虽然后来把“整”字换成了“美”字,口碑还是掉了一大波。

作为连接医美机构和消费者的第三方平台,医美平台的虚假宣传只是揭开了医美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凯德mall一服装店内竟然可以注射玻尿酸,医美乱象何去何从?

图为新氧APP美丽日记页面。

非法医美频夺人命

一直以来,被贴上“暴利”标签的医美行业野蛮生长,虚假宣传、非法医美、医疗事故频发都是医美行业的顽疾。其中非法医美又是导致医疗事故高发的一大因素。

去年7月,一名辽宁大连妇女因整容丰胸,心脏骤停死在整容手术台上;此后,河南南阳一女护士杨某接受整形手术时意外身亡。诸多事故事件均曾轰动一时。

其中,南阳女护士整形致死一事,经当地卫健委初步调查,涉事麻醉医师未在涉事医疗机构注册,属违规执业。

《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国内90%以上的医美事故都出自三非之地,即非正规机构、非正规医生、非CFDA药品。

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非正规机构远远大于正规医美机构。正规诊所少,持证上岗的医生更如熊猫般珍贵。

2018年5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显示,中国合规的医美行业执业者大约1.7万名左右,但非法执业者数量超过15万名,数量将近合规医师的九倍。艾瑞咨询指出,与医美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对比,我国人均整形外科医生数量远远不足。培养一位优秀医美医生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旺盛的需求和漫长的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大量无证人员非法上岗,引发行业乱象。有媒体报道,2019年6月,天津某医疗美容诊所办的“微整形全科班”,宣称7天便可速成出师。12名学员中,9人无任何医学知识背景。

所以,当你走进一家医美机构,为你操刀的医生,有可能只是在鸡皮上练习了如何割双眼皮。想要获得一张完美的脸,需要躲过多少“明枪暗箭”,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女护士”。

监管趋严,行业洗牌

中消协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医美行业投诉达3535件,三年上升10倍多。面对医美这个投诉高发地,监管部门开展严厉的整治。

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2019年11月,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对非法医疗美容等突出问题开展“回头看”,将医疗美容纳入国家监督抽查以及8部门联合开展的医疗乱象专项整治工作中。

监管趋严下,医美行业加速进入洗牌阶段。第三方数据显示,2016至2019年间,医美行业注销企业数呈上升趋势。2019年,倒闭的医美机构数量超过2600家。曾经“闻风而动”的资本也开始持观望态度,2019年以来医美行业大笔融资屈指可数。

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曾指出,医美机构正在大面积地亏损,很多人认为在整个中国的医美行业当中只有30%的机构是盈利的,甚至有更悲观的人认为盈利的机构只有20%。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里的这句话或许是对当下医美行业最好的注解。


华璞诺美:没有这个项目也没有这个患者


今年2月份,张女士花28000元在华美美容医疗做了肋骨鼻美容手术。本来期待着手术后山根高一些、鼻头翘一点,结果效果远达不到她的预期,即使在8月份又接受了一次修复手术,张女士仍然对手术效果大失所望。就在张女士想就手术效果问题跟华美美容医疗的工作人员再沟通一下时,却发现自己的微信已经被对方拉黑了。记者按照张女士提供的地址找到了这家位于高邮湖路的华美美容医疗,却发现门头已经改成了“华璞诺美医疗美容”,工作人员直言张女士的手术跟医院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张女士却发现,如今华璞诺美医疗美容官网上介绍的苗院长正是自己做手术时认识的那位院长,“这家医院经常换名字,但实际上都是同一家医院。”

凯德mall一服装店内竟然可以注射玻尿酸,医美乱象何去何从?

隆鼻手术后对效果不满意

在接受这次肋骨鼻手术前,张女士就已经是华美美容医疗的会员了。“之前我充值成了会员,所以这次做肋骨鼻只收了我半价。”张女士说,肋骨鼻手术就是取自己的肋骨软骨作为隆鼻的材料,整个手术过程自己都处于全麻状态。

“做手术之前,华美美容医疗的工作人员让我去附近的妇产医院做心电图和血常规,之后回来就让我做手术,也没有拍片之类的检查。等到手术结束,医生来告诉我说山根没有垫太高,但是最后的效果还是会很不错。”张女士告诉记者,这台手术是华美美容医疗的卢医生与一位上海来的专家同台完成的,之后医院还把自己手术前后的照片发到了网上用作宣传。

不过,对于第一次肋骨鼻手术的效果张女士并不满意,在恢复了一段时间后,今年8月她又做了一次修复手术,但效果仍然无法让她满意,山根不够挺拔,给人塌塌的感觉。“我想找华美美容医疗的医生聊一聊,一开始是不怎么回信息,后来又说会给我解决,到现在就直接把我拉黑了。”张女士认为,自己作为患者有权了解术后恢复的相关情况,特别是在自己对手术效果有异议的时候,拉黑这种做法显得既不专业也不负责任。

张女士说,手术后的很多事情自己都是找卢医生的助手阿峰老师联系的,“可最近我给他打电话,接电话的人说他不是阿峰老师,说是我打错电话了。”如今,做手术的卢医生和助手阿峰老师都从微信上把张女士拉黑了,之前联系过了客服人员同样联系不上,这让张女士很上火。

凯德mall一服装店内竟然可以注射玻尿酸,医美乱象何去何从?

22日上午,记者按照张女士所说的地址找到了这家医院,但奇怪的是这家医院的名字并不是张女士说的“华美”,而是“华璞诺美医疗美容”。与一般的医美机构不同,华璞诺美在工作日也是大门紧锁,记者敲了半天门才有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出来。

“我们是4月份才接手这家医院的,没有张女士这个患者,而且我们也不做肋骨鼻手术。”没有查询患者信息,这位工作人员三言两语便把医院与张女士的关系撇干净,而且也否认医院有阿峰老师这个人。

当天下午,记者又按照张女士微信上显示的电话联系到了华美美容医疗的苗院长,苗院长的助手张先生也直接否认给张女士做过手术:“我们没有肋骨鼻这个项目也就不可能有这个患者。”

记者在华璞诺美的官网上找到一张苗院长的照片,其介绍为华璞诺美医疗美容创始人。经过张女士的确认,官网上的这位苗院长与她微信里苗院长的头像是同一个人,“我确定是在高邮湖路的这家医院做的手术,这家医院经常换名字,但实际上就只有这一家医院。”

华璞诺美已取得相关资质

患者手头证据不足恐遇“维权难”

张女士言之确凿表示自己在华美美容医疗做了手术,医院方面则坚称从来没有张女士这个患者,双方各执一词。而且,张女士虽然提供了手术时付款的账单,账单上也有华美美容医疗的名字,但实际的商户名称却是青岛明绣美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做手术的时候我也没想过会出这么多问题,而且医院没有跟我签合同,病例、收据、发票也都没给我。”如今,张女士手头上有一张照片,是手术后华美美容医疗发布的案例,上面写的项目是“鼻综合”,在这张图片上有清楚的“华璞诺美医疗”的水印。同时,张女士还有与卢老师的部分微信聊天记录,证明自己接受过鼻子的整形手术。

凯德mall一服装店内竟然可以注射玻尿酸,医美乱象何去何从?

凯德mall一服装店内竟然可以注射玻尿酸,医美乱象何去何从?

记者查询发现,在华璞诺美开业前,同一地址上有另外一家名为明绣美尔鑫医疗美容的机构经营,后者曾在没有取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就给患者做了双眼皮手术。巧合的是,之前的明绣美尔鑫与收取张女士28000元费用的青岛明绣美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同一个法人。

就张女士的遭遇,记者也咨询了市南区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处,工作人员表示华璞诺美已经取得了经营医疗美容的相关资质,而按照如今的状况张女士手中的证据并不完全,想要认定她曾在这家医院做过手术是有些难度的。“如果是到正规医院做手术,挂号单、病历本、发票收据都是齐全的,但现在这些材料患者都没有,医院也不承认有过这样一个患者。”

工作人员说,从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说,可以帮助张女士与医院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还是建议张女士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像患者的手术费用究竟交给了哪个公司,资金的流向是怎么样的,都可以在法院审理的过程中查明,以此证明患者究竟有没有在这里做过手术。”


无证行医被查

金岛医疗美容诊所还敢给人“动刀”


声称是医疗美容机构,却不具备相关资质;3年之内3次被执法部门查处,却仍敢“开门纳客”;“打游击”式违法,成为了“惯犯”。这家“打而不绝”的机构,就是位于山东路上的青岛金岛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记者暗访发现,即使在近日被卫生执法部门处罚和责令停止医疗美容业务后,该公司对想做医疗美容的顾客仍然来者不拒。这是家什么样的公司?又为何敢如此大胆?对此,记者连续多日调查,揭开其幕后秘密。

问 题

3年内3次因无证行医被查

前不久,青岛市卫健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发布了5月、6月份查处的无证行医的名单。在执法局监督检查中,位于市南区山东路27号101户的青岛金岛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在5月22日被查到“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被罚款10000元。

而记者查询近几年无证行医的资料发现,此次处罚不是金岛医疗第一次被罚。在此次被查整整一年前的2018年5月21日,金岛医疗同样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而被市卫健委执法局罚款8000元、没收器械1件,并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更早期的一次处罚发生在2017年8月23日,原因同样是因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不同的是2017年被处罚是被“投诉举报”。

记者查询工商资料发现,青岛金岛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名为徐健,徐健和张立彩两人是自然人股东,成立日期为2016年10月26日。营业执照信息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医疗美容服务;批发零售:化妆品,日用百货,美容器械,并注明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在3年之内3次被查处,这种现象并不多见。而且在2018年,该公司就因无资质并给一上海女子做“自体脂肪面部填充手术”出现问题而陷入纠纷,被媒体曝光过。

那么,在此次处罚之后,青岛金岛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是否还开展医疗整形美容呢?为一探究竟,记者一行进行了深入探访。

探 访

被查之后“当天就能手术”

近日,记者以顾客的身份来到位于山东路27号港澳大厦的青岛金岛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外观上看,门诊部有金黄色的装潢以及门头。走进门诊部,大厅整洁安静,装修相对富丽豪华。在整个大厅,记者没有看到一份张贴出来的机构及个人的证件。

令记者奇怪的是,进入大厅时并没有任何人在大厅,直到记者呼唤几声后,方有一位客服从大厅内的通道中出来。对于有顾客突然上门,这位客服有些诧异。客服人员说,这里很少有人直接上门,顾客基本都是朋友介绍朋友,预约而来。

当记者提出想做双眼皮的诉求后,客服人员带记者到大厅里侧走廊的房间里。在这里,一位自称是金岛形象设计师的张立彩主任接待了记者。这位张主任称,记者的眼睛有些肌无力,最完美的方案是做“5D双眼皮”,该技术名称是“韩式三点定位”。

记者问询该技术成功率是多少时,这位张主任介绍,开展该技术的是徐院长,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科班出身,最擅长的就是眼部整形,成功率可达到99%,“退一万步,不喜欢,觉得不好看,拆了就行,可以恢复原样。”“出事了可以找医生。”张主任还劝记者,整形要找正规医疗机构,还得看医生,哪个医生都可以做这个手术,但是得看擅长什么。据其介绍,徐院长原来的助手现在在青岛另两家医疗美容医院都是主刀了。

张主任还表示,术前不用做检查,只要不是月经期就可以做,麻醉也是由徐院长来做。当记者询问需不需要签订合同时,张主任表示,签不签合同都无所谓。在记者离开前询问何时可以手术时,客服人员表示,如果愿意,当天就能手术。在该公司的公众号和宣传册上,也有宣传的众多眼部整形、脂肪移植、丰胸等医疗美容的项目。

官方回应

违法成本低导致“打而不绝”

对于青岛金岛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3年内3次被查处等问题,7月12日15点半,记者致电金岛形象设计师张立彩。当记者询问为何反复出现无证行医的问题时,张立彩直接挂掉了电话。随后,记者向该手机号上发送询问短信,截至当晚发稿时,记者并未收到任何回应。

对于青岛金岛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反复违法、被查一事,青岛市卫健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公司擅自做医疗美容肯定是违法,但是由于该公司还有经营其他业务的资质,包括生活美容的资质,因此卫生执法部门只能责令该公司停止从事医疗美容,而无法令其关门。而在经营其他业务时,该公司则会“打游击”式做医疗整形美容。“我们在执法时,这家公司的人解释说,他们在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是因周边有餐饮单位,所以没有办下来。”市南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公司也是执法部门监督的重点对象。

“打游击”式的违法,让违法行为“打而不绝”,给执法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且,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执法人员也坦言,条例规定的处罚力度,对于一些违法行为显然太轻。而对于执法人员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又不可能超过条例规定进行超额处罚。在低违法成本和利益熏心之下,有些机构甚至会故意扩大业务范围,以避免当医疗美容方面出现违法行为被责令停业时整个机构关门。只要机构不关门,就可以继续“打游击”式违法整形。

执法人员表示,对于这样的困境,国家在立法上应该增加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提高,得不偿失,不敢违法。

整形需提高警惕 遇纠纷我们帮您维权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执法局已经查处非法医疗美容整形的各类机构106家,案件30多起,处罚额度21.8万元。为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今年6月,青岛市卫生监督部门启动了“卫监亮剑”,“我们最近主动出击,也查处了很多违法案件。”执法人员介绍。

“这些年来执法部门,还有媒体,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和警示,但是还有很多人不听,确实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执法人员表示。鉴于暑假期间医疗美容行业进入到行业的“黄金时期”,各种非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也进入活跃期,因此有必要再次提醒爱美人士,医疗美容机构必须获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施手术的医生必须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和《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外国医师还须取得《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许可证》;普通生活美容机构要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要取得健康合格证。

最后提醒爱美人士,要认清无证医疗美容的危害,拒低价诱惑,认真甄别通过微信群转发的美容项目介绍。在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后,还应注意索取病历及交费凭证等材料(非法医疗美容机构一般会拒绝提供病历、交费凭证等开展非法诊疗行为的证据)。


市卫健委介入调查


近日,姜女士向半岛记者反映,6月4日,她到延安三路上的青岛华韩整形医院做了一个面部脱毛项目,在激光脱毛的过程中,眼部不幸被误伤,右眼的眼皮跟脸颊处发生了肿胀。经过医院检查,眼睛度数增加了一百多度。姜女士说,令她气愤的是,一同前去的整形医院工作人员,不愿意让她继续做眼底CT,还要抢夺病历。

凯德mall一服装店内竟然可以注射玻尿酸,医美乱象何去何从?

姜女士右眼的眼皮跟脸颊处发生了肿胀。(受访者供图)

本想美容眼睛遭误伤

姜女士说,朋友年初送给她了一张青岛华韩整形医院价值3000元的美容卡。今年6月4日,她拿着这张卡来到华韩整形医院,选择了面部激光脱毛项目。

“当时就感觉右眼角被激光照射了一下。”姜女士说,之后就感觉眼睛很不舒服,出现了流泪、重影等症状,眼睛还有刺痛感。于是,她赶紧要求医生停下来。不仅如此,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姜女士右眼的眼皮跟脸颊处,也都发生了肿胀。整形医院的工作人员说,这可能是因为冰敷的时间过长导致的,休息一段时间就会恢复。

随后,姜女士前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青岛华韩整形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当时医生经过检查,说右眼睑结膜充血,初步诊断是结膜炎,并开具了一些药品,让她观察一个星期后再进行复查。“当时医生建议说,尽量去做一个眼底CT,确认一下是否有问题。”姜女士说,但是华韩整形医院的工作人员却阻止她去做CT,不仅如此,这名工作人员还要抢夺她的病历。姜女士说,病历明明是自己的,而且下次看病还需要继续用,对方工作人员却一味抢夺。

检查没做完,为啥抢病历?

6月9日,记者电话联系到了青岛华韩整形医院的工作人员。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姜女士感到不舒服后,他们就派工作人员一同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医生说没有问题了以后,工作人员才想要离开。

而对于姜女士提出的需要拍摄眼底CT的要求,这名工作人员回复称,医生已经说没问题了,再做这样的检查没有意义。而且,她表示这项检查并不是医生说的,而是姜女士自己提出来的。所以,他们并不支持姜女士去做。

至于姜女士所说“抢夺病历”的问题,工作人员称,从挂号到诊治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工作人员都一起陪同,费用也全是他们出的,所以这份病历理应由他们保管,而且,他们还需要这份病历进行财务报销。

市卫健委已介入调查

因为眼睛一直不舒服,姜女士随后又到青岛市市立医院拍摄了眼底CT。姜女士说,医生给出的诊断证明是电光性眼炎,而且自己右眼的视力下降了许多。病历显示,事发当天姜女士的右眼矫正视力为0.8,6月6日检查结果为右眼矫正视力0.5。姜女士向青岛市卫健委进行了反映。

6月10日,青岛市卫健委的工作人员王女士回复称,他们接到姜女士反映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就介入了调查。经初步调查,这家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姜女士表示眼睛受到了损伤,双方之间协商没有达成一致。他们建议姜女士先将眼睛进行诊治,并去有资质的医院进行鉴定。等待鉴定结果出来后,他们将会依法依规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如果是院方的责任,卫健委也会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院方进行处理,院方也将承担姜女士受到的损失。

上海(青岛)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钢表示,姜女士与整形医院之间形成了合同关系,如果在整形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整形医院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建议姜女士到有资质的医院进行鉴定,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向医院进行索赔。

6月13日,记者了解到,姜女士到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了检查,右眼视力下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