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丨皇帝輪流做,他憑什麼能四朝為官卅年宰相,換得一生榮耀?

馮道,字可道,晚年自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人。馮道生於882年,卒於954年,一生幾乎橫跨整個五代時期。眾所周知,五代是我國曆史上改朝換代最頻繁、老百姓生活最痛苦的一個時期。諸侯連年混戰,政權數度易手,短短的五十三年間,有八家姓氏共計十四個皇帝粉墨登場。

面對如此殘酷的政治環境,馮道卻能相繼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及契丹為官,侍奉過十個君王。《舊五代史》說他,“三為司空,兩為中書”,位不離三師三公,做了近三十年的高官,享盡了榮華富貴。

馮道能做到這一步,固然與腐朽沒落的封建專制制度有關,但主要還在於他深諳“事當務實”之道。

大約在天佑年間(704年),馮道在幽州(又稱盧龍)節度使劉守光手下作參軍,年輕氣盛的馮道反對劉征伐易、定二州,惹怒了劉守光被執下獄,後來還是託人求情,才僥倖不死。

馮道丨皇帝輪流做,他憑什麼能四朝為官卅年宰相,換得一生榮耀?

劉守光為人庸愚,品性低劣。幽父殺兄,驕橫益甚。後唐莊宗在晉王任上時,與梁連年爭鬥,劉守光趁機自立,封為燕帝,改元應天。三年後,兵敗被捕。後唐莊宗李存昮監斬他時,他悲傷哭泣,祈求赦免。他的兩位夫人看不下去便罵他:“事已至此,活著還有什麼益處呢?妾等請求先你一步而死!”

馮道自經歷過這次的牢獄之災後,開始變得乖巧機靈起來,再不去做勸諫的傻事,“事當務實”的思想在他心中也慢慢生根發芽。

從監獄裡被放出來後,馮道逃往太原,為宦官張承業辦事。張承業監督河東軍時提拔馮道當巡官,後因為馮道的文章寫得好,而把他推薦給晉王李存昮,被任命為河東節度掌書記。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勗稱帝,建立後唐,委馮道為翰林學士、戶部尚書。馮道從此飛黃騰達。

馮道丨皇帝輪流做,他憑什麼能四朝為官卅年宰相,換得一生榮耀?

【後唐莊宗李存勗】

934年,唐潞王李從珂征討閔帝李從厚。即皇帝位還不到二個月的李從厚見勢不妙,逃往河北,朝廷群龍無首,一片混亂。

此時的馮道審時度勢,對戰爭的走勢做出了精準判斷:閔帝必敗,李從珂必勝。為了爭得擁立新君的頭功,他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宣佈迎立潞王的打算,並安排中書舍人盧道負責起草勸進文書。盧道不明覺厲,說:“天子尚在河北,人臣豈可輕率勸進?”

馮道則回答道:事當務實”。說話的語氣看似慢里斯條,但態度卻是旗幟鮮明、毋庸置疑的。誠然,馮道有這樣的政治敏銳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他在多年的官場歷練中,首先通過察顏觀色、投其所好,再加以融會貫通從而掌握的一門本領。

馮道丨皇帝輪流做,他憑什麼能四朝為官卅年宰相,換得一生榮耀?

930年正月,大旱無雪。後唐明宗李嗣源輾轉反側,問馮道怎麼辦才好?馮道說:只要皇上恭行儉德、順乎天意,不出幾天必將普降瑞雪。幾天過後,果然下雪。明宗回憶馮道說過話,心裡覺得格外高興。

又過了兩年,三月時節陰雨連綿。李嗣源問馮道是怎麼回事?馮道答道:“久晴不雨或久雨不晴,其實都是自然現象,不足為奇。但三月春季反常到行起秋令來,實在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罪孽啊!”如此冠冕堂皇的話,試問這世上有不愛聽的人嗎?

這就是馮道說話的技巧。你可以認為他採取的不過就是模稜兩可、敷衍含糊的小伎倆。但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令人不屑一顧的小伎倆,卻讓馮道在官場創造了長盛不衰的奇蹟。

馮道丨皇帝輪流做,他憑什麼能四朝為官卅年宰相,換得一生榮耀?

936年,石敬瑭答應割讓燕雲十六州,並許諾每年進貢帛三十萬匹,得契丹扶助推翻了後唐,自立為帝,改長興七年為天福元年。

石敬瑭為了向契丹表示效忠,擬派馮道為冊禮使出使契丹,又擔心馮道不肯受命,於是一個勁地誇讚馮道的能力與才幹,在得到馮道貌似勉為其難的應允之後,石敬瑭又假惺惺地一再叮囑他去去就回,“卿官崇德重,切不可深入沙漠。”

而實際的情況則是,早已得“事當務實”之法精髓的馮道,知道皇命不可違。他的一番拿腔作勢,不過是想在新皇帝面前增強些許存在感罷了。當然話說回來,跟皇帝討價還價一要看自身份量夠不夠,二要把握好尺度。

馮道丨皇帝輪流做,他憑什麼能四朝為官卅年宰相,換得一生榮耀?

老於世故的馮道見好即收,很爽快地答應前往,並且迎合石敬瑭說:“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出使)?”

馮道的一番話說得龍顏大悅,從此,石敬瑭對馮道另眼相看、恩寵日隆,到他病危時,還將幼子石重睿交給馮道,希望他能用心輔佐幼主。

馮道當時淚流滿面,表示一定不負重託。但是在石敬瑭死後,朝中諸多大臣認為,“國家多難,宜立長君”,提出應該由石的侄兒石重貴來繼任新君,再說石重貴還是契丹方面很看好的“大眼仔”。

石重貴也暗地裡下功夫,同時向馮道許諾,登上大位之後要拜他為相。以馮道的智商,在這種情況下,他怎麼可能會逆天而行,去扶持幼主?他自然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將石敬瑭的託付丟到九宵雲外,安心在出帝手下做起了宰相。

馮道丨皇帝輪流做,他憑什麼能四朝為官卅年宰相,換得一生榮耀?

但石重貴“寧願稱孫而不願稱臣”的對外政策,讓契丹很是不爽。羽翼未豐,貿然開戰,最後的結果不言而喻。

契丹滅晉後,馮道轉而投靠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問他:你為什麼要來投奔我呢?馮道說:“眼下已無城無兵,怎敢不來!”耶律德光故意挖苦他:說說看,你是什麼樣的人。

馮道先是唯唯諾諾,繼而大言不慚地說,我就是個無才無德,冥頑不堪的糟老頭。耶律德光仰面大笑,隨即委任他為“太傅”。又問他,當下誰可救天下蒼生?

馮道丨皇帝輪流做,他憑什麼能四朝為官卅年宰相,換得一生榮耀?

不僅性命無虞,還得位列三公,讓馮道一下子有了底氣,開始進一步施展他溜鬚拍馬的絕活。他答道:現在的情形看來,除了皇帝你能解救得,就算佛祖轉世也是救不了的……

洋洋灑灑一番話說下來,既討得了耶律德光的歡心,又給大殿兩旁站立的舊臣們,留下一副憂國憂民的好印象。

這樣,在耶律德光死後,漢兵群起反抗契丹。馮道聞風而動,趕緊跑到漢兵軍隊裡去安撫、鼓勁。於是,在漢兵趕走遼將麻答,收復了失地之後,居然有人推馮道為首功。

在馮道的潛意識裡,從來就沒有忠君觀念,也沒有人臣禮節,一切遵循“事當務實”的原則,及時捨棄失敗或弱小的一方,把握準奉迎勝強一方的時機。

950年,後漢隱帝欲殺天雄節度使郭威。郭威被迫揭竿而起,率軍攻入汴梁,反殺了隱帝。這時的馮道審時度勢,沒有奉表勸進,而是率百官謁見,並且還接受了郭威的拜禮。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就當時而言,阿東節度使劉崇在太原,忠武節度使劉信在許州,武寧節度使劉贇在徐州。如果這三人聯手復興後漢的話,郭威斷然沒有勝出的機會。

馮道丨皇帝輪流做,他憑什麼能四朝為官卅年宰相,換得一生榮耀?

局勢暫時還一片混沌,馮道自然不會貿然勸進。但郭威在殺入汴梁後,採取了先假意迎立劉贇然後伺機捕殺,再對劉崇、劉信各個擊破的策略。

郭威特意委派馮道去徐州“奉迎”劉贇,這就是郭威的高明之處。劉贇行到宋州時被拘捕,他咬牙切齒地對馮道說:我之所以敢來,全是因為你是為官三十年的老宰相。“信而有餘,不疑有詐”。

多麼痛的領悟,可惜一切於事無補。951年,郭威滅掉後漢建立後周。馮道因誘殺劉贇有功,被任命為太師、中書令。

所以說,馮道不上表勸進,還接受郭威的拜禮,並不是要抵制郭威。實在是當時朝局錯綜複雜、吉凶難卜,唯以“事當務實”的原則行事,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總結馮道的政治生涯,我們不難發現,深諳“事當務實”之法,懂得在最恰當的時機,用最巧妙的方式,說最得體的話,辦最合適的事。這樣,在送舊迎新的緊要關頭,每一個建立新朝代的君王,才會將他看成開國功勳,許以高官厚祿。馮道的處世哲學,直到現在也還有它的積極意義,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