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在岸上

沒有人在岸上

三個危機,一場衰退,撲面而來,肉眼可見的那種。


世界衛生組織週三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現在是一場全球大流行。


“我們響亮而清晰地敲響了警鐘,”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


沒有人在岸上


這一表態,就好像一句憋了很久的話,終於憋了出來。


靴子,終於落地了。


危機,由此變得更加肉眼可見。


牛先跑了


美股史上第三次觸發熔斷,全球至少9國觸發熔斷。


週四開盤,美股三大指數跌入技術性熊市。


道指跌1733.16點,報21820.06點,跌幅為7.36%;納指跌543.26點,報7408.79點,跌幅為6.83%;標普500指數跌182.57點,報2558.81點,跌幅為6.66%。


開盤後6分鐘左右,標普500指數跌幅觸及7%,再次觸發熔斷,為本週第二次觸發熔斷。


而上一次熔斷,還要追溯到2020年3月9日,因為自1988年引入熔斷機制以來,那是第二次熔斷。


而第一次熔斷,發生在1997年10月27日,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7.18%,收於7161.15點,創下自1915年以來最大跌幅。


沒有人在岸上


泰國、菲律賓、韓國、巴基斯坦、印尼、加拿大、美國、巴西、墨西哥等多達9個國家股市經歷熔斷。


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全球經濟與策略報告表示,因全球性大流行病對全球市場影響,將調整對25個國家和所有大類資產的預測。在調整後的新基準情景下,預計2020年全球增長率將降至2.3%(原為2.9%),有八國將陷入衰退。


股市大跌,只是危機下的結果和表象而已。


三大危機結伴而來


疫情危機,石油危機,中國的經濟重啟,是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三個最大危機,而由此產生的後果非常清晰:


一場衰退。


從經濟學定義角度,連續兩個季度連續下降,衰退狀態即可定義。


以上三個問題,其實有一個共同特點:什麼時候結束?恰恰是這個問題,會造成持續的恐慌和不確定性,而投資最擔心的,就是不確定性。


先離場,然後問一個when和how,這堪稱投資的標準動作,股價的大跌,正是這一動作的完美註解。


因疫情而中斷的工廠復工引發供應減少從而引發供應鏈中斷,因隔離措施的全球實施而引發全球市場需求的萎縮,兩者疊加互相作用,引發金融性風險和流動性危機,一場衰退需要的全部條件已經集結完畢並結伴前來。


疫情危機


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蔓延至4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200例,至少31人死亡。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週三晚間的全國電視講話中宣佈,美國將自週五開始對歐洲實施旅行禁令,為期30天。英國將不受該禁令影響。


美國媒體引用諮詢公司“旅遊經濟學”(Tourism Economics)的數據稱,美國旅遊業損失慘重,因為遊客數量暴跌將導致收入減少240億美元,損失金額是2003年SARS爆發時的7倍。


NBA官方在3月12日宣佈,因球員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所有比賽將無限期暫停。根據美國媒體報導,初步估計門票損失高達5億美元,衍生品銷售等收益也會受到影響。


NBA賽季最近一次是2011年因勞資糾紛停擺161天。根據綜合報導,當時因為停賽導致轉播的電視臺無法賺取廣告費,損失上億美元。


而在澳洲拍攝新片的好萊塢影星湯姆·漢克斯(Tom Hanks),3月12日表示,他和妻子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現在正準備接受檢測和隔離。因參加眾多公眾活動,密切接觸者可能多達百人以上,澳洲當局正滿世界尋找這些密切接觸者。


世界上90%的新型冠狀病毒病例分佈在四個國家——中國、意大利、伊朗和韓國。


由於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飆升,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週三下令關閉全國幾乎所有的店鋪。


意大利公佈總數至少1.2萬,目前該國已有超過1000例死亡病例,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疫情暴發地。意大利的病例佔歐洲的一半以上。


歐盟全淪陷,在整個歐洲達到至少2.2萬例。法國確診病例近2300例,西班牙約2200例,德國約1600例。英國、荷蘭、瑞典、挪威和瑞士各有至少400例確診病例。丹麥和比利時則報告了300多例。甚至冰島這個島國也未能倖免,約36.4萬的人口中有超過80例確診病例,是全世界人均感染病例數最高的國家之一。


怎麼辦?


如果硬要學習中國的某些抗擊疫情措施,強有力的封鎖措施顯然是選項之一,畢竟,對付傳染病的有效辦法之一就是切斷傳播鏈條,而包含意大利在內的各國,已經紛紛拿起了這個選項,但一體兩面,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封鎖必然帶來人員和商業的流動中斷,消費者信心和支出或將受到衝擊,大家更多地待在室內而無法自由行動,而這已演變為全球性的現實狀態。


衰退,避無可避。


石油危機


本身就因為疫情的發展,造成的經濟中斷而引發了石油需求的下滑,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沙特和俄羅斯打起了石油價格戰。


沒有人在岸上


而這次價格戰的觸發事件,恰恰是石油國就應對中國石油需求下降而尋求減產措施。


談崩了。


即使俄羅斯和沙特回到談判桌並談妥協議,需求不振也將持續徘徊。


這是影響深遠的一件事,如同這個星球上出現的多次因石油而引發的深遠影響一樣,沙特和俄羅斯的行動,絕不僅僅是影響了石油價格大幅下挫而已,它會隨著疫情的發展,而成倍的釋放影響。


這已經開始了。


阿聯酋週三加入沙特的行列,承諾將4月石油產量提高至創紀錄水平。這兩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油國在與俄羅斯爭奪市場份額的價格戰中加大籌碼,這場價格戰已導致全球油價跌至

20年來最低。


這兩個海灣盟國計劃增加的產量相當於全球供應量的3.6%,並且這些產量,是在因疫情影響而需求不振的情況下投放市場。


俄羅斯也不甘示弱,雙方拉開架勢,大有不分勝負不收兵的意思。


莫斯科方面表示,俄羅斯石油公司可能將石油產量提高多達30萬桶/日,最高可能提高50萬桶/日。


沙特於石油市場的影響力,類似於掌握著唯一一個水龍頭的角色。通過打開或關上供應龍頭來應對供應短缺或過剩。


而這一點,愈發受到美國頁岩油的影響,美國,沙特和俄羅斯目前處於世界石油話語權的第一梯隊,而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要高於沙特和俄羅斯,油價大跌的趨勢如果長期持續,將會對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帶來毀滅性打擊,因頁岩油生產商負債較高槓杆較大,潛在的債務危機若隱若現,關閉油井會引發失業等連鎖反應,而這,將會進一步打擊美國經濟。


而此次石油價格大戰將會瞬時引發從中東到北美,從俄羅斯到非洲以及南美洲等產油國的連鎖反應,比如疫情之前就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委內瑞拉,將會因油價大跌更加無力應對疫情的潛在影響,而這反過來會影響世界疫情的發展。


一團亂麻。


因看到一些大有看美國疫情爆發笑話意味的信息,這裡我們不得不說一下,美國經濟到底有多重要。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需求疲軟將直接導致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國等出口受到拖累。


美國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於它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在於它在全球經濟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首先是貨幣體系,這是二戰之後逐步建立起來的既定格局,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世界各國都把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用以穩定匯率。一些經濟體甚至直接與美元掛鉤,如香港的匯率聯繫制度,與美元嚴格維持1:7.8的固定匯率。


在金融市場,美國國債市場是全球最大、流動性最強的安全資產池。包括中國在內,大部分國家會把外匯資金投入美國債券市場,以保值和增值。中國目前持有的美國債券達到一萬億美元。


美元則是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大宗商品的定價貨幣。整個全球化進程中建立起來的國際貿易體系中,美元佔據著無可替代的位置。


由於美國經濟以及美元在全球的地位,如果美國經濟發生塌陷,衝擊波將回蕩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


簡答的說,美國經濟不好,全世界經濟都不會好,中國也不例外,不要忘了,我們剛剛才跟美國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唇亡齒寒的關係,一望便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中國經濟重啟


我們直白點,你聽到的關於“made in china”的故事越多,你有多興奮,中國經濟重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就有多重要。


沒有人在岸上


根據鄧白氏商業資料公司的評估,在《財富》 1000強企業中,有163家在中國擁有與其有直接業務關係的一級供貨商,而938家擁有中國第二級供貨商為第一級供應。換句話說,幾乎所有的《財富》1000強企業直接或間接承受了供應鏈上的“中國因素”風險。


中國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3月12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上稱,中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


經濟重啟,復產復工更加顯得迫在眉睫。


如何重啟,產能恢復的成色顯然是避無可避的問題。全球股市恐慌性大跌,資本尋求避風港,目光將毫無疑問的落在這個東方大國身上。


但這顯然不是北京東三環國貿又堵車了,或者你家樓下的那個餐館終於開門了,也不是Tony老師終於從老家趕回來了那麼簡單。


請剋制!


大規模的隔離封閉措施,只是斬斷了病毒的大範圍傳播,但病毒並未消失,疊加中國以外地區日益嚴峻的感染趨勢,樂觀,顯然要伴隨著剋制。


核心問題是:疫情會不會捲土重來?


這個問題甚至引發了一個更大視角的問題:是不是經濟全球化本身客觀助長了疫情的發展?


我們正在面對的,是一場全球危機,顯然並非全球化危機。


當然是人員的全球流動會引發傳染病的大範圍流行,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然定局,資本尋求全球產業鏈的分工合作,註定了中國的疫情控制,並不能對沖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的產業鏈中佔據重要位置,這一點,已經通過疫情的發展完美的展現了出來,其巨大的市場需求和供給,會繼續受累於世界疫情的發展。


近期的輸入型病例本身也說明了這點,而這一點,客觀上要求中國必須繼續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這意味著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會顯著長於心理預期。


但損失,已然鑄就。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週四發佈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的汽車銷量下降了79%。


2月,中國乘用車銷量同比暴跌82%,電動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76%。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將其對2020年銷售增長的預測下調至-5%,從而鎖定汽車行業將出現連續第三年的收縮。


中國民航總局(CAAC)的數據顯示,客運量同比下降了85%,降至830萬人。貨運量下降了21%。


同時,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如果冠狀病毒繼續傳播,全球航空公司的銷售額將損失1,130億美元。亞太地區的運營商可能會損失580億美元的銷售額。


處於風口浪尖上的海航,恰恰是這波不穩定中的一個完美註解,其超高的債務水平疊加斷崖式下跌的航空流量,甚至已經超過了過橋資金能解決的地步。


而根據任澤平的判斷,此次疫情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影響: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2020年春節檔顆粒無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同期受損嚴重。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2020年同期銳減。1月底交運行業出行人次減少約七成。房地產行業暫停銷售活動。建築業、金融業、農林牧漁等行業受波及。簡單估算,電影票房70億(市場預測)+餐飲零售5000億(假設腰斬)+旅遊市場5000億(完全凍結),短短7天,僅這三個行業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1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說,目前,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在企業復工復產過程當中仍然存在五點困難。一是人員流動存在“痛點”,企業反映用工短缺依然存在,一些關鍵崗位員工受困於疫情嚴重地區難以返崗。二是物流運輸存在“堵點”,“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三是中小企業現金流存在“斷點”,政府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但是在一些地方有一些企業反映這些政策看得見摸不著。四是原材料供應存在“卡點”,一些企業原材料不足,部分重要原料企業沒有復工復產。五是防疫物資不足存在“難點”。防疫物資產能產量雖然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面對復工復產帶來的巨量需求,供給依然存在不小缺口。


一句話,復工復產的道路依然佈滿艱辛。


國外一團亂麻,國內舉步維艱,很多人將中國視為當前避險的優先選項,但基於供給和需求的雙重緩慢進展,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巨大威力,正在不斷釋放著巨大威力,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顯著特點就是:


將錯誤無限放大!


哪怕是一次短暫的技術性危機,也足以將千萬家庭和實體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你可以怪罪從日韓到北美,從意大利到德國的防控延遲,你也可以怪罪特朗普對抗擊疫情的漫不經心,但無法寄望於中國近乎停頓的經濟引擎立刻全速運轉。


希望在哪?


不要往岸上看,因為沒人在岸上,看看你的四周,抓住他們的手。


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沒有一國能獨自面對,也沒有一國可以偏安一隅,唯有世界各國採取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協調合作,才能贏得這場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