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惊一场!你发热不是感染病毒「安全用药100讲 第14讲」

虚惊一场!你发热不是感染病毒「安全用药100讲 第14讲」

‍‍‍这年头你要是体温高,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烦!哪也去不了啊,出了小区你就别想轻松地进来。边上的人避你不及,只能120伺候了。可不是吗,我的一位朋友前两天出现发热,很紧张。还好,问清情况,原来是虚惊一场!--吃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朱药师在此普及一下药物热的科普知识。

虚惊一场!你发热不是感染病毒「安全用药100讲 第14讲」

‍‍‍一、什么是药物热?

药物热‍是指治疗疾病过程中,因服用药物导致的发热。药物热属于过敏反应,一般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关,也可能是生产、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受到了污染。药物热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它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常有以下特点

1、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多在7~10天的致敏期后发生;

2、药物热导致的体温会先上升再逐渐下降,如果继续用药,体温会再次上升,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可达39℃,甚至40℃以上,找不到其他病因,其他症状也不显著,精神状态、食欲等一般良好,用退烧药效果多不明显;

3、药物热常伴药疹,其他症状有周身不适、关节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4、停药后,发热会在1~2日内消退。

虚惊一场!你发热不是感染病毒「安全用药100讲 第14讲」

二、哪些药物容易导致药物热?

很多药物都可引起药物热,常见包括抗生素类、抗癫痫药、抗肿瘤药、抗组胺药、抗结核药等。其中抗生素类是引起药物热的常见药物,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最为常见。常用的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以及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等也可引起药物热。

虚惊一场!你发热不是感染病毒「安全用药100讲 第14讲」

三、药物为什么会引起发热?

1、药物在生产、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受到了某些微生物的污染,混入了内毒素或其他杂质,这些外来的致热物质统称为外源性致热源。最常见的是针剂遭受污染,导致输液时发生热原反应。这种药物热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

2、给药的特殊途径所造成。如静脉推注或输入药物,某些人可引起静脉炎而发热;肌肉注射也可因为引发局部无菌性脓肿而导致发热。

3、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有关,多因药物造成病原体短期内大量死亡,或者病变组织迅速崩解,释放出的毒素刺激机体而引起体温上升。比如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俗称打谷黄),被杀死的菌体释放出大量内毒素引起发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4、某些药物影响了人体体温的调节机制。如苯丙胺、可卡因、麦角酰二乙胺等,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另外,甲状腺素用量过大,造成基础代谢亢进致体温升高。

5、个别人本身有先天性生化代谢缺陷。以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者为例,常可因使用伯氨喹啉等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与发热。

6、药物过敏。这一类药物热最为常见,又称为药物过敏症。出现药物过敏的人,除发热外,大多还会出现皮疹、关节痛、哮喘发作等伴随症状。我朋友就是这一类情况。

四、如何判断是疾病发热还是药物热?

1、看用药史 是否是药物热,必须从其用药史考虑,检查患者是不是使用过可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抗菌药类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水杨酸类药物包括对氨基水杨酸钠,还有碘剂、苯巴比妥等。在有这些药物的用药史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判断。

2、看症状 一般由药物引起的发热不是单一的症状,常常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类似过敏反应表现。大多数病人在发热的同时,都或多或少伴有这些症状,但也有个别情况是仅有发热存在。

3、看体温 药物热的体温变化是有特点的。有的情况是用药后,体温先下降,后上升;有的则是原来低烧,后来变成了高烧。所以考虑药物热注意体温变化情况很重要。对于由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一般停止药物治疗后,体温会上升。而对于药物热,通常停止用药或换用其他药物后,体温会慢慢下降,这也是判断药物热的一种方法。

4、看病程 药物热导致的发热,其诊断和临床发热出现的时间密切相关。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如果以前使用过可以引起药物热的药物,那么再次使用后,几个小时就可以出现发热症状了,而以前没有使用过相同药物的情况时,发热一般都在用药后第7~10天才出现。

虚惊一场!你发热不是感染病毒「安全用药100讲 第14讲」

五、如何预防药物热?

1、按医嘱用药,不滥用药物,减少因不当用药带来药物热的风险增加。

2、有药物过敏史的人,应主动告知医生,以便更好地选择治疗药物。

3、杜绝使用过期、污染药品。

1、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一般患者的发热多在停药后的24~72小时消退,但退热时间与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有关。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或体内有明显药物蓄积者,消退时间长。

2、对症支持治疗。补液、利尿有利于药物的排泄,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加快药物排泄及散热;对高热患者予以解热镇痛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有皮疹情况使用抗组胺药,治疗过敏反应的症状。

3、对于原发病(如感染)尚未控制者,治疗不能中断的患者,可行替代药物治疗。

虚惊一场!你发热不是感染病毒「安全用药100讲 第14讲」

-------------------------------------------

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吧! 传播知识,关爱他人,关注健康。我们一直在努力!

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们,轻松获得更多药学知识和健康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