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為什麼要講道理?

最近有朋友問我:很多老師都愛講道理,這有用嗎?

確實,我們從小到大,經常能聽別人在講道理。在家裡,父母要給我們講做人的道理,處世的道理。在學校,老師們給我們講學習的道理,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單位裡,領導們給我們講成功的道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從小到大是聽著很多道理長大的。我們也將逐漸的給我們的孩子,給同事們,給朋友們講道理。所以,講道理是人們生活、工作中的必然現象。不管我們是父母,還是團隊領導,只要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都明白什麼是道理?如何講道理?

成長,為什麼要講道理?

何謂道理?

一般來講,道理就是我們所遵循的規律、法則、標準。比如說:做子女的要孝順、做人要謙卑不要驕傲、經商要真誠不要欺詐、不管是行人還是車輛都要遵守交通法規……,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就熟知的道理。人與人之間的糾紛、生意之間的談判、國與國之間的矛盾都需要共同協商、討論最終形成共識的道理後才會解決問題,形成共識的過程都是講道理的過程,最終道理是共識的還是分歧的就形成了最終的結果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如果,彼此間都沒有道理而言那就是沒有交流的可能,就像動物之間的衝突一樣,沒有道理可言,直接開撕!還好,人類已經進化到“講道理”這個程度,只是這道理是大道理還是小道理,是好道理還是不好的道理,是歪理還是正理?所以,人與動物還是不一樣的,我們認定什麼道理就有可能導致什麼命運。你認定的道理有哪些?你為什麼要持有和認定這些道理呢?

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聽道理?

我們很多人愛講道理,也有很多人不愛聽道理。到底要不要講道理?講出的道理不愛聽怎麼辦?這是我們很多人都遇到的事情吧?

老子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關於這裡的解釋可以這樣理解:當你給人說道理時,你要看對方是什麼層次的人。上士的人就是虛心的,愛上進的,渴望的,這樣的人聞道後會勤而行之的,我們要好好講,要多講。中士的人比上士人的虛心,上進心,渴望度以及理解力要差些的,雖然也比較想聽到真正的道理或好的道理,但是因為自身缺少虛心,缺少上進心,渴望度以及理解力差些,所以聞道後是若存若亡的,這樣的人往往是當時聽到了道理後要麼因為不謙虛而輕慢對待,要麼就是喜歡聽而不願行動,又或是理解能力差又不愛複習和行動,所以雖有所收穫但過段時間後基本上與沒有聞道差不多了。下士的人就是虛心,上進心,渴望度以及理解力差的比較嚴重了,不但聽不進去道理,甚至還會對別人講出的道理嗤鼻一笑。對於以上這三類人我們要會區分對待,是多講?是少講?還是不講?大家再看看《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這句話我們這樣理解:上德的人,是不用道理去強調的,下德的人,總想強調自己不缺德,往往是在說明自己是無德。所以,對於下士和無德之人也不必去計較是否喜歡聽,是否按照你的意圖去做,對於合適的人說了該說的道理是本分,對方不喜歡聽,不去遵照去做那是他的緣分,也是他的福分。

成長,為什麼要講道理?

懂道理,尊道理對我們人生有哪些益處:

1.幫助我們建立為人處世的正確哲學

每個人為人處世都要建立一套正確的處世哲學,它是我們的行為準則,它就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導航系統。凡是缺少這套導航系統的人,其人生會徒增很多意外和不測的事情發生。

2.增強我們生活、工作中的軟實力

不管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上的硬件如何,最終決定我們人生結果的往往是我們的軟實力。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或我們被人評價的時候,是否欽佩與被欽佩?不見得是一個人的硬件如何,而是一個人的內涵,一個人的軟實力如何。

3.容易“人以類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不管生活還是工作都要和很多人打交道,人世間非常難的事情也是人與人如何相處。一個人越有鮮明的個人理念和哲學就越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個人嚴重缺失正確的理念和哲學其身邊也越缺少良師益友,進而事業和生活會遭遇更多不順。

4.會讓我們與合作伙伴產生共鳴

人與人合作最難得是默契,能默契合作的一定是有共識的有共鳴的,能彼此產生共鳴和共識的就是大家的理念相同的,道理是共識的。如果,我們缺少道理共識的話即便我們有合作伙伴了也有可能是曇花一現,最終是不歡而散。

5.可以讓我們有明確的“是”、“非”原則

懂道理,尊道理的人就會明“是非”,明“是非”就會知進退,懂捨得。人生很多的問題都是在該舍的地方不去舍,在該退的時候不知退,這一切都是不明“是非”造成的。

成長,為什麼要講道理?

成長建議:

作為人一定要懂道理,尊道理。但是懂道理,尊道理不是一定要誇誇其談,大講道理。如遇到適合的人就可多講講,如遇到不適合的人就適當的講。如果遇到的是不喜歡聽的怎麼辦呢?我建議就換個人、換一個環境來講道理,因為人與人交流的頻道很關鍵,找一個適合的頻道的人與環境效果可能會比自己喋喋不休的強。其實在某個角度來說,你講的道理人家不喜歡聽,這個錯可能也不在對方,有時我們要調整一下方式、方法和角度可能不但效果好而且你還會很輕鬆。

我是一名個人成長諮詢顧問,幫助更多人高效成長是我的使命!

謝謝您關注成長顧問溫桀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