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海上钢琴师》两个人生的似与不似,您怎么看?

定位未来


两部电影的结局不同,但是我认为对于1900和楚门来说人生意义是相同的,都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路。


《海上钢琴师》

1900生于佛吉尼亚号、死于佛吉尼亚号。1900虽然从未登陆过陆地,但是游轮的小社会也他以小见大见识了外面的世界。1900目送了一批又一批美国梦的寻梦者,他决定留在船上,坚守了自己的船、也坚守了赤子的梦。

很多人认为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但渐渐的发现世界没有什么是自己的。外面的世界道路千千万万,但人终归只能选一条路走下去。

或许1900在恋爱激情促使下决定上岸的时候,他是想去改变自己追寻爱情。但他又选择留下,比起爱情,他更珍惜自己的生存方式。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的道路都无法坚持,又怎么能守护住爱情呢?

同样,1900在佛吉尼亚号一路成长、成名,这就船就是他的人生意义,已经分不开了。离开意味着,丢掉了自己一切过往,自己也将是陆地上无归处的孤魂野鬼。

最后,1900选择了他认为正确的道路,随着他的钢琴、音乐、回忆、爱情、甚至是家,一同消失在岁月里。

1900何尝不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化呢,但是现实往往很残酷。能够坚持理想甚至放弃生命,这样的人不值得钦佩吗?


《楚门的世界》

楚门从一出生就被选定成为一部真人秀节目的主角。从小生活在一个虚假的摄影棚世界里,除了自己,身边的一切都是别人事先安排设计好的。

虚假的世界虽然充满着欺骗和谎言,但是生活的安逸、小世界的友善,何尝不是很多真实世界人们所向往的。

当楚门打开出口的那一刻,如果迈出去,他面临的选择将是一个一样充满欺骗、谎言未知的世界。

此时在自己的内心需要和外界导演强烈干扰的时候,是坚持还是妥协?是抗争还是屈服?放着熟悉且安稳的生活不要,还是要自己去闯荡和探索新的生活?

楚门的选择遭遇几乎我们都会遇到,每个人都不愿被别人束缚,但是真正鼓起勇气放弃安逸去挑战未知,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最终,楚门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坚定地迈出了那一步,从此开启自己新的人生旅程。

楚门的选择,给我们以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让我们能够大胆去尝试新的生活。


两部电影,两位主角都做出了他们人生重要的抉择,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这种选择,代表了自己莫大的勇气和坚定地信念。

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能够勇敢的坚持自己的道路吗?假如你有什么类似经历,可以再下面评论处留言。

我是无垠。


无垠电影


楚门和1900,从形式上看,他们都是囚徒。一个囚于伪造的世界,一个囚于海上的游船。

既然是囚徒,两个人都需要自由。而两个人眼里的自由又不相同:楚门想要的自由,是摆脱禁锢自己的小世界,逃出镜头和人们的视线,进入真实的大世界。而1900心中的自由,是躲开那开喧嚣的大世界,永远停留在那轮船上,停留在88个琴键上,哪怕失去生命。

那么,这是两种不同方向的自由吗?

楚门所面对的世界,是被他人安排好的世界,这里所有的故事都是有剧本的,他不能够逾越出剧本一步。这是在隐喻大多数现实中的人,他们的人生是被社会体制、权力、文化的习俗禁锢了的,那些社会里约定俗成,就是套在每个人身上的剧本。人们在剧本中生活得久了,会认为这就是自己真实的人生。而当有些人想要突破禁锢时,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劝阻,包括善意的和恶意的。

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不是楚门对身边现实的绝望和他坚定的意志,他还会不会选择逃离?外面那个不确定的,动荡的,未知的世界,才是他心灵的归宿。

相比之下,1900的世界更小,只是一艘船,或者只是一架钢琴,他不需要逃离。当他爱上一个姑娘,并且想要为她登上陆地时,他退缩了。他说:“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有开始,有终结,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琴键,在这有限的88个琴键上。 你可以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

1900的自由生长在无尽的音乐里,相比于无尽的音乐,外面那个没有尽头的世界反而是制约他的牢笼。

哪有不同方向的自由,自由只有一种,就是让心灵向往和安住的地方。


一个人的很多瞬间


《楚门的世界》是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也是;我看完楚门,立刻想到了1900。它们有所共性,里面有一个独立的世界,并以主角为中心旋转。

《楚门的世界》是一个从世界里面走出来的故事,《海上钢琴师》也是,只是结果不一样,1900没有走出来。

刚见楚门的时候,他是个傻子一样蒙在鼓里,不知道这周围是他的世界,不知道诠释世界的热都在看着他的节目。后来他无意间发现了他死去多年的父亲,慢慢想起以前见过的一个女孩,对他说过这一切都是假的。

这世界的破绽越来越多,楚门更不停地与他们做斗争,一波三折,最终还是让楚门找到了出口,他只需再向前踏一步,就能逃离这个虚假的世界。

而1900不一样,他很聪明,他的世界是船,与钢琴。1900成为了船上的钢琴师,只要听过他曲子的人都觉得他能够在陆地、在城市里享誉盛名。

其中最有趣的插曲就是斗琴那一段,一个蜚声海外的音乐家闻名而来,实为挑衅,结果可想而知。

那以后,人们更是劝他去陆地上闯一闯,前途不可限量。中途他见到了一个女孩,他喜欢她。或许因为情愫,船停在那个城市时,他提着行李,和大家告别,心里想的可能是去找到那个女孩吧。

楚门站在画着蓝天白云的墙边,面前就是出口。基斯督,也就是楚门人生这部戏的导演叫住了他。

他对楚门说,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你属于这里,回来吧,楚门。

楚门站在那里没动,过了一会儿,楚门转过身,对他说了一句他的经典“台词”:假如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楚门一脚踏过了门槛,走向外面的世界。

当1900站在船和大陆的楼梯上,他一手压着帽子,一手提着行李,抬头望着面前这块安稳而无边际的大陆。他突然像是看见了什么,他伸手飞旋出自己的帽子,看着它慢慢落、慢慢落,旋落回了大海的这一边。

他伫立着,转身,回去了。

他说他站在船舷往城市望的时候,感觉很好,感觉自己前途无量。可是他发现,城市太大了,楼太高了,一眼望不到尽头。城市太大了,大到看不到琴键的尽头,他不知道该怎样来弹这样的曲子。它很大,可是它又很小。

1900的结局是悲惨的,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那艘船,直到陪着它一起爆炸。这个故事是借他人之口说出来的,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对1900肃然起敬,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坚持。所以这结局又是完满的。

对1900来说。

相比之下,楚门还没有结局,因为他去了一个新世界,那个世界在1900口中是那样的大无边际,观众还都不知道他之后是怎么活的,有可能带着自由和干劲开心地活下去,也有可能会怀念那种任何事物都被安排好的生活吧。

显然前者的可能性会更大,因为楚门是红色的人,他热情、活泼,敢于冒险,所以他才敢走出门,他也敢寻找自己的新生活。而1900是蓝色的人,他安稳,优雅而保守,他不愿接受未知的改变,很少去追求什么,他就一直待在船上,唯一的遗憾是那个女孩。

他们俩是相反的人生、想法的人格,但是世人的眼光最可爱,无论结果如何,都欣赏他们俩。

楚门的生活就是大家的电视节目,他们希望楚门待在桃源一直演着,他们又想看见楚门追求自己的自由而成功;1900不下船的时候大家都劝他下船,当他准备下船后来又不下船了,大家又很高兴。

因为群众们都希望,楚门是他们看到的那个楚门,1900是他们认识的1900,他们不会因为一些人得到的一些话就改变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即使有所动心,也能够坚持下去。

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里,也同样有着无数各式的小世界。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要踏出来,有人伸头看看,又缩了回去。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退回来,都没有错,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内心想要的是什么。还要弄清楚,我们为谁而活,我们在群体之内还是群体之外,我们可以处于现状还是迈出心中筹划很久的一步。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小温讲电影


1900和楚门,他们看上去是很相似的:都是生活在一个很美好、很小的世界里,都从未去过外面的世界,都很单纯。

但他们本身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1900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艺术家”,他有着极高的天赋,但对于把钢琴演奏变成商业行为感到不理解、痛苦和害怕。

也因为童年就没有出过这条船,这条船就是他安全感的核心区域,一旦下了船,他便感觉到眩晕、失控、恐惧。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社交属性是空白的。

楚门则不一样,在这个为他而造的假世界里,他有幸福的父母、爱他的妻子和朋友们,尽管他们都是演员,但他们高超的演技也曾给予楚门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换言之,在人格上,他是一个健全的、甚至比普通人更有自信和勇气的一个人。

所以当他得知这一切都是谎言和欺骗时,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

人之一生所追寻的两样东西,无非是爱与自由。

对于1900来说,他需要的爱,是他和他的钢琴一直相爱、是他和他自己的对话、是根植于这份爱所带来的幸福与安全感。自由对他来说,是可以演奏自己喜爱的歌曲的自由,这个自由比一切都重要,一旦下了船,他也许就要受制于人、听命于市场和听众。但他根本不在乎听众,他在乎的是自己想弹奏什么。

所以对他来说,下船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失去自我。

而在《楚门的世界》里,对于楚门来说,留在这里意味着妥协与屈服,这里的爱也并非真的,这里的自由背后更是无尽的谎言与监控。

所以他一定会离开,去寻找真正的自由。

他们两个人看起来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最终却是殊途同归。


火狐说电影


楚门不愿被他人操控自己的人生,毫不犹豫地走向外界。

1900不愿进入他无法掌控的陆地世界,被名声、派别、金钱、人际等层层绑架,坚定地守在了他生命的故乡与音乐天才的起源——海上行船。

看起来毫不相似——一个是渴望冒险、生活却平淡的小镇中年人;一个是生于船、死于船的钢琴天才。

1、他拥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无论是父母、爱人还是朋友,甚至他所谓的人生挫折幼年丧父之痛都是人造灾难。然后有一天,他终于发现这一切皆是假象,于是他毫不留情地放弃了这一切。他是楚门。

2、他拥有的一切就是海上的行船与钢琴,他的灵魂即是他的音乐,他的音乐演奏他所谓的世间一切。然后有一天,他面临不下船便会失去性命,而下船却会失去他对生命掌控感的抉择。于是他毫不迟疑地留在了船上。他是1900。

很简单,他们都选择了自我。






苏童


内心的纯粹,以及对于自由的渴望,是楚门与1900人生中相似的地方。内心纯粹的人,才有对真实自由的渴望,尽管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使得二者有不同的价值观,但是内心对真实自由的态度却是一致的。楚门从小到大生活在所谓的桃源岛小城,但当他知晓桃源岛实际上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摄影棚时,毅然决然的逃离,用实际行动追寻真正的自由;1900不下船,是因为一旦踏上陆地,要融入这个世界,面对的将是看不见尽头的城市,以及无数的琐碎事物,1900不愿妥协与退让,坚守内心的自由。

一个逃离原地,一个留守原地,这是楚门与1900对于人生境遇所做出的不同选择,也是对“真实”与“虚假”的不同理解。楚门认为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桃源岛是虚假的;1900却与之相反,他认为外面的世界是虚假的,而这艘船对他而言才是他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的广阔搅动着他内心的不安,就像1900跟朋友告别时所说的话:“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香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

楚门与1900人生的似与不似却又是紧密联系的:楚门的逃离与1900的留守,都是出于对内心自由的坚守,而这种坚守不是我们大多数世俗的人所敢于尝试的,只有内心纯粹的人才办得到。





左岸的solo


相似的地方是两个人都在渴望自由,只是打开自由的方式不一样。楚门向往那种自我掌控的自由,于是他想走出去。原因是他知晓自己之前的人生被导演操控,世人知晓。细思极恐一下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他完全没有隐私。他小时候尿过床那些羞羞脸的隐私全部公之于众,人性里最恐惧的不是未知的死亡而是已知死亡。所以楚门要走出导演设的局,即便外面的世界充满未知的凶险至少他有保留自己隐私的体面。

相反1900向往的自由是抗拒外界,他不愿意走出去。他跟楚门不一样,他们的成长经历不一样。他在船上,虽然是一搜船却也是一个小型社会。而且船上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部分人是因为伤心要离开此岸去彼岸。因此这条船会给他带来很多负能量 ,再加上他的养父那种未知的突如其来的死亡。还有自己的音乐被利益熏心的人,刻意售卖。他觉得那样的音乐就失去了它原本的颜色。他是一个纯粹的人,几十年的船上生活他了如指掌,船才是他可控的自由。外界有太多的变数和人心难以揣测他觉得那是不可控的自由。

相似点就是两个人都遵循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诉求不扭曲不压抑。放肆追,不后悔。

不同的就是两个人经历不一样,一个是被安排的人生没有任何隐私赤裸裸的暴露。所有人都知晓的一切,如果这所有的一切楚门不知道,倒也还可以继续。关键是他知晓这一切,那么他的人生就会陷入这种已知的恐惧和愤怒。再一个楚门未走出以前活的太平稳和顺利安逸了。越是平稳安逸,就越会向往外界不可预知的挑战的刺激。而1900从一出生就被抛弃,被父母遗弃在钢琴上。养父的突然离世,船上的悲欢离合他一眼望尽,他一生是坎坷的。连一条小小的船都能牵扯出那么多悲欢离合更何况是不可未知的广阔的天地间所带来的悲欢离合呢?他不喜欢那种不可控的无限大的外界所带来困扰。就连他最爱的音乐,也会因为名利显得不纯粹。所以他死也要将自己留在船上。人生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有个好故事遗留人间那便是传奇不朽了。


胖是因为吃素


《楚门的世界》、《海上钢琴师》两个人生的似与不似,您怎么看?

大家好,我是橙子光影,一个看电影,说电影的女孩子

《楚门的世界》是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也是;我看完楚门,立刻想就到了1900。它们有所共性,里面有一个独立的世界,并以主角为中心旋转。

《楚门的世界》是一个从世界里面走出来的故事,《海上钢琴师》也是,只是呢结果不一样,1900没有走出来。这两部影片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两句话,分别是: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和虽然我们互相笑着说“回见”,但是我们都心知肚明,分离即永别。但橙子觉得:或走或留,他们一样忠于内心!

他们都有着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伪造的真人秀世界,一个海上城市。当楚门发现这世界的破绽越来越多,一切都是虚假的时候,楚门更不停地与他们做斗争,一波三折,最终还是让楚门找到了出口,他只需再向前踏一步,就能逃离这个虚假的世界。楚门站在画着蓝天白云的墙边,面前就是出口。基斯督,也就是楚门人生这部戏的导演叫住了他。

他对楚门说,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你属于这里,回来吧,楚门。

楚门站在那里没动,过了一会儿,楚门转过身,对他说了一句他的经典“台词”:假如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楚门一脚踏过了门槛,走向外面的世界。

而当1900站在船和大陆的楼梯上,他一手压着帽子,一手提着行李,抬头望着面前这块安稳而无边际的大陆。他突然像是看见了什么,他伸手飞旋出自己的帽子,看着它慢慢落、慢慢落,旋落回了大海的这一边。他伫立着,转身,回去了。

1900的结局是悲惨的,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那艘船,直到陪着它一起爆炸。这个故事是借他人之口说出来的,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对1900肃然起敬,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坚持。所以这结局又是完满的。

楚门走了出去,1900留了下来,一去一留,他们同样拥有勇气。他们坚定的选择了自己心中的结果。以上就是《楚门的世界》、《海上钢琴师》两个人生的似与不似,我是橙子,希望大家喜欢


橙子光影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值得细品。《楚门的世界》和《海上钢琴师》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命运充满了似与不似。楚门和1900面对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走向各自不同的方向。但实际上,二人的内心道路走上了同一条:掌握自我命运,追求自己想要的世界。


影片里,楚门和1900的三个相似:1900是否下船和楚门是否走出幕布;小号手与1900的将心比心,前女友与楚门的心有灵犀;1900深爱那位邂逅的女子,楚门深爱被强行离开的前女友。

二人又有不似:一生一死,一喜一悲。

01. 人间归途:面对早已熟悉的小世界,是逃脱或者停驻

《楚门的世界》结尾,楚门扬帆出航,克服对大海的恐惧,直抵幕布。在惊讶之后,同导演克里斯多夫和全球观众展开灵魂谈话,最后一句:“祝你早、午、晚都安。”他微笑着说再见,并坚定不移地走了出去,去寻找外面的世界和爱的人。

《海上钢琴师》的最后,小号手通过修复多年前录制的碟片,找到1900。遗憾的是,1900坚持和船共存亡,最后随着一连串的爆炸,大海上再也不见它的踪影。

其实,当多年前1900下决心收拾行装要离开时,走到半空后又毅然返回,这已为结尾埋下伏笔。

当我们试图询问别人一个问题时,其实内心早已有了答案。究竟选择心之所向,或是掩耳盗铃,在于自己。楚门的离去,是追求真实却未知的世界。他受够了全部人的欺骗,尽管桃源岛美轮美奂,但对于他来说并不真实。当身边的亲朋好友以爱情、亲情、友情、薪水、贷款压力试图打倒他时,他的灵魂仍然清醒地明白自我追求。

1900一辈子生活在船上,她的艺术天赋让他闻名遐迩,但并未使他离开这艘船。甚至是煊赫一时的黑人音乐家也不得不上船寻求挑战,并失败。1900是弃婴,自养父因救人身亡后,他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儿。

对于1900来说,最真实的莫过于这艘船,因为这里有过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因为这里的一切他都熟悉,外面一切都是如此陌生。

炸药被引爆,1900如愿以偿和船永远生活在一起。

正如歌德所说:“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二人都选择自己所追求的世界,都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一个奔向花开灿烂,一个奔向星火璀璨。

遗憾的是一生一死。

02. 将心比心:“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感谢你懂我

伯牙与子期是百年难遇的知音,这是家喻户晓的人间佳话。无论在古代或是现代,知音难觅是个难解的亘古奥秘。


楚门遇见了自己心爱的姑娘,正如姑娘结识了心爱的楚门。他俩心心相印,但影片对于二人的正面描写很少。两人爱情更多的有这位姑娘在电视前的言语所表现。


她不顾禁令,告知楚门真相。当楚门面临抉择时,电视机前她的想法和楚门真实内心想法一致。

比起天天在楚门面前做广告的现女友,前女友是真正懂楚门的人。

《海上钢琴师》中的小号手亦然。从刚来时候惊叹1900的精湛指法,到后来与1900成为挚友,以至于在和乐器店老板谈到1900时仍热泪盈眶。


当他用小号演奏1900曾创作的哪首歌曲时,小号手与1900真可谓伯牙子期。

大加图曾说:“一个知己比任何医师都可贵。”

生活中,有个理解你的人比一万句谗言谄媚都幸福、充实。一份美好的友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不论是职场生活或者日常交往,重视起沟通技巧往往会让我们收获良师益友。

莎士比亚谈朋友这个词,认为朋友必须是患难相济,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友谊,真朋友。

小号手最终带着1900的祝愿度过余生,前女友则是兴奋地跑出门去迎接出门的到来。


其实说到底,楚门和1900都收获了难能可贵的知己,这是人生幸事。遗憾的是一悲一喜。

03. 邂逅爱情:犹豫会败北,勇敢去追逐


《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爱上了一位坐船的女孩,影片里1900并没有同女孩讲很多话,只是临分别之际有几句寒暄。最后关头,因为人群,1900没有将碟片送给女孩,但是女孩希望他来找她。

1900想说的话,其实都包含在碟片里。那是他对爱情的向往和认知,影片有一幕画面美极了。女孩在窗户外,1900在室内弹琴,令人难忘的倩影在圆形玻璃上被勾勒出来,饰以浪漫琴声,令人陶醉。

但因为犹豫,1900在下船的那刻放弃了,因此也放弃了与爱情重逢的机会,他偷吻女孩的那一晚,成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吻。

《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爱着那个不惜被驱逐也要告知真相的女孩。因为楚门知道只有女孩懂他,而楚门也懂她。


楚门上班买报刊,为的是找出和女孩相似的图片,裁剪各部分拼成女孩。楚门一心想要去斐济,是因为假冒女孩父亲的人说了句要将女孩送去斐济。

楚门最后走出幕布,寻找女孩。结尾女孩热泪盈眶,开门冲了出去。

他们追寻自己的真爱,并如愿以偿。

唯有勇敢付诸实践,才有可能获取爱情的甘美。

罗曼·罗兰曾说:“一个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

尽管没有下船,1900仍深爱着女孩,正如楚门深爱着前女友一般。

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如同掌握自己的内心一般,明确爱的人是谁,明确自己想要的目标是什么。

心理学中有个手表定律,即给成功设立一个目标。当我们有一块手表时,看时间以此手表为准,但是拥有两块甚至两块以上手表就会制造混乱,我们看时间就没有信心。

毕业求职,有两家不分伯仲的企业向你伸出橄榄枝,你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去做。

如果你在乡下小径迷了路,一个村民告诉你朝左走,你会不假思索的继续走,但是如果你问了四个人并得到四个不同方向,你就不知道如何选择了。这是因为你的思维乱了。

人生道路也是如此,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心中有一杆秤,朝着一个方向走,选择一条道路。如此做才能实现目标,抵达理想彼岸,倘若东看西看东逛西逛,反而迷了路。


结语

其实楚门和1900的人生命运不同,但是人生选择相同。最终二人都相信自己,命运都由自己掌舵。追求自我相信的世界,其实就已足够幸福。

他们只戴了一只表,走一条路,爱一个人。


关河青年


楚门是内心渴望自由,渴望真实,逃离这个牢笼,想看一看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模样。。那种苦笑那种歇斯底里,那种大喜到大悲,那种被所有人欺骗背叛,哀莫大于心死。

1900是内心渴望永恒,渴望音乐相伴,渴望这条船能永远航行,梦想着一人,一琴,一船,一世界。。。那种凝望着船下的人,事,物却内心挣扎的样子令人心疼,试问一个人一生都在一个地方,突然告诉他你所处的世界不过是你的世界,你的世界以外还有真实的世界,1900接受不了,他宁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其实两部电影都代表了一部分人,他们也许现在的世界足够完美,或者现在的世界开始崩塌,是接受新的世界,还是固步自封于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都是赢家。

如果说楚门是不顾一切想要迎接身的自由,那么1900就是不顾一切想要心的自由。也许楚门在真实世界活的不够好,也许1900可以在真实社会活的够好,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值得关心的了,因为他们已经做出了自己最正确的选择,我们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