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名却写得很妙的3副对联,文采不一般,不要看走眼哦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有大量名联,也有很多不出名的对联,需要知音的赏识。而现在有许多文章介绍的好对联,往往有失文雅与韵味,让人觉得不过尔尔。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爱好对联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不出名却写得很妙的3副对联,文采不一般,不要看走眼哦。

第1副: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

这个对联的作者是清代名臣林则徐。林则徐在即将卸任两广总督任时,有感风狂雨骤的形势,有归田之意,于是他为自己的书楼写了这副对联。

不出名却写得很妙的3副对联,文采不一般,不要看走眼哦

上联说“因病得闲”,那不但是指他的身体有疾病,更是对眼前局势的一种无奈和牢骚。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林则徐公忠为国,虎门销烟,却受到了报复打击,被清廷问责,还派了大学士琦善赴粤查办林则徐,革了林则徐两广总督的职位。

上联的“散材”,典故出自《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意思没用的树木,却因为没有用处而颐养天年。

显然,林则徐认为自己十分委屈。他可以说忠心耿耿,忧国忧民,却遭遇了不合理的对待,很自然说起了气话,也流露出心灰意冷的意思。

下联的“炳烛”,也是一个典故,出自著名琴师师旷的名句:“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意思是老了也可以看书学习。意思是退居书楼,再不管书外风波。

不过这个对联显然是林则徐的牢骚话,后来的林则徐即使贬官伊犁,却依然没有因为个人的荣辱而停止忧国忧民。也因此,林则徐也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第2副:众花胜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

这个对联的作者是清代的乾隆帝。大家都知道乾隆帝这个人比较喜欢附庸风雅,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虽然成就不高,但也说明他对诗歌十分喜爱。而乾隆不只是写诗,也经常题写对联。特别是乾隆经常南巡,所以在各处也留下了不少对联。

不出名却写得很妙的3副对联,文采不一般,不要看走眼哦

比如这个“花胜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的对联,就是乾隆在南京栖霞山受翠楼写的对联。单单看这个对联,文采飞扬,意境也颇为优美,具有一种禅意,可以看出乾隆还是很有文学才华的。

特别是下联“群鸟喧时鹤一声”,具有一种留白的艺术效果,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生动体现了一种优哉游哉的心境和清凉自在的禅理,也能够给人一些艺术享受。很多人嘲笑乾隆写诗就是贻笑大方,但要是让他们写出和乾隆一样的诗和对联,只怕竭尽脑汁也难以写出一些类似的诗与对联呢。

不出名却写得很妙的3副对联,文采不一般,不要看走眼哦

第3副: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此地即西湖。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在惠州任职时,著名诗人宋湘来拜访伊秉绶。这时候的宋湘还只是一个秀才,不过名声已经比较响亮了。

伊秉绶也早就听过宋湘的名头,于是在酒席中让宋湘写一副对联出来,同时要求必须带有“东南西北”四个字。

这个要求颇为困难,但是宋湘才思敏捷,当即回答说:“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此地即西湖。”

这是用苏东坡的典故来写对联。大家都知道宋代文豪苏东坡曾经被贬官惠州,也就是南海地区。而苏东坡也曾经在杭州当官,在西湖留下了苏堤的佳话。

这个对联是说苏东坡来到惠州,因为了有了文坛北斗,惠州就堪比西湖名胜。当然,宋湘言外之意,是用苏东坡来恭维伊秉绶,暗示伊秉绶德高望重,地位超然,拥有苏东坡般的才华。

伊秉绶一听自然非常开心,大大夸奖了宋湘。从这一个对联看出,宋湘的确是对联高手,水平让人拍案叫绝啊。

不出名却写得很妙的3副对联,文采不一般,不要看走眼哦

大家还知道哪些好对联呢?欢迎留言哦。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