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5億購買“黑鷹”,卻只能民用,對國內研發有何影響?

最近和大家聊了一些關於80年代和西方國家"蜜月"期間,空軍裝備引起方面的話題,這其中提出的一個觀點就是引起國外成品戰機對國內自研體系有干擾,而且一旦對方反水,我方的損失可能更大,甚至是推翻重頭來過,這點60年代某國專家撤回已經驗證過了。

中國1.5億購買“黑鷹”,卻只能民用,對國內研發有何影響?

那麼也有軍迷朋友回覆了一個問題,就是80年代從美國引進的黑鷹直升機是成品整機,那麼這樣引起有沒有發生上面我們分析的這種影響呢?

中國1.5億購買“黑鷹”,卻只能民用,對國內研發有何影響?

這裡可以很負責任的和大家說,黑鷹的引進對我們當時的工業沒有影響,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比較心酸的事情,還是分幾個部分和大家展開分析吧。

中國1.5億購買“黑鷹”,卻只能民用,對國內研發有何影響?

一、黑鷹的使用性質

當初購買黑鷹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在邊境高原地區用於戰術運輸工作,畢竟補給運不上去,守衛邊疆從何談起,當時的對面又蠢蠢欲動,上上下下都很著急。大家可能不知道高原地區補給運送有多難,當年鐵路運輸還不發達時,如果發動一場團級規模的戰鬥,可能要提前半年運輸和儲備物資。

中國1.5億購買“黑鷹”,卻只能民用,對國內研發有何影響?

於是在1983國家準備引起一款國外先進戰機先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項目是保利負責的,面向國外招標,空軍評估。通過實地試飛,1984年美國西科斯基公司正式中標,當時的型號是S-70C,國內習慣稱為黑鷹,而且當時為了適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S-70和美國的UH60還是不同的,主要是進一步加大發動機推力,獲得更好的高原飛行能力。

中國1.5億購買“黑鷹”,卻只能民用,對國內研發有何影響?

雖然當時國內和美國是蜜月期,各種高科技合作都很密切,但是這一型武器依然是以民用型號的方式獲得出口許可的,雖然使用方中國空軍,但是伴隨S-70C引進的除了副油箱外,並不包含各種對應的空戰武器。簡單點說黑鷹當時在國內只能運輸,所以實際上國內還是沒有合適的能在高原飛行的武裝直升機,就這點來說引進黑鷹主要還是解決有和無的問題,對國內的武裝直升機的發展和自研沒有大的影響,如果一定要說影響就是錢的問題了。

中國1.5億購買“黑鷹”,卻只能民用,對國內研發有何影響?

二、仿製方面有何影響

既然黑鷹直升機本身不能當武直使用,那麼仿製黑鷹是否可行呢?畢竟如果仿製,那麼也會影響國內的軍工企業的發展路徑,雖然這種影響大部分是正面的,但是毫無疑問這對原有的一些技術積累和研發結構還是有衝擊的,畢竟國防建設是一個系統性、連續性的工程,一旦中斷恢復起來難度很大。不過比較讓人心酸的是,國內在逆向仿製黑鷹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難,不誇張的說就是觸及了當時國內工業科技的頂棚了,有些方面材料工藝搞不定,做出的材料力學上不能承擔相應的工作環境,就算你能夠造出整個零件也沒用。

中國1.5億購買“黑鷹”,卻只能民用,對國內研發有何影響?

當時的仿製主要是兩個部分,一個是對T700-GE-701A渦軸發動機的仿製,另一個方面是對槳葉材料部分的仿製,但是兩者都沒有取得進展,以至於後來在國際禁運後,連國產化黑鷹老化零部件都沒有辦法做到。

中國1.5億購買“黑鷹”,卻只能民用,對國內研發有何影響?

三、等待時機

上述的仿製失敗,讓國內看到的了差距,從這點上來說黑鷹的引進還是有利的,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我反覆說過一句話,百花齊放總比閉門造車要好。當時黑鷹的單價是600萬,24架,外加其他設備總價是1.5億美金,當時換裝50架J8II的雷達價格也不過2億美金,可見這筆錢對於當時的國內來說還是不小的數目,但是現在來看還是值得的,至少我們把世界上最先進的直升機發動機研究了個透徹。至於材料方面的問題,那是要等待時機的,只有等國家的基礎工業和材料學發達後才行,這時候應用科學家也是隻能幹瞪眼。

中國1.5億購買“黑鷹”,卻只能民用,對國內研發有何影響?

不過綜合來說,在80年代的所有防務合作中,只有西科斯基黑鷹和英國馬可尼的合作是最為順利的,對國內起到的正面作用也是很大的。一句話,在武器研發的過程中,吸取國外的先進技術為我所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兩隻腳走路中的重要支撐,其實在90年代禁運後,我們通過各種民用方式打擦邊球也從歐洲國家獲得了不少軍事裝備技術,從這點來說,黑鷹進入中國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還是更多的,對其後直20這種10噸級的直升機也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