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超長40日“三伏天”生存指南

今天是農曆“入伏”第一天,一年裡最炎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今年的“三伏天”長達40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三伏天生存指南,快快收藏吧~

防中暑減少外出

市民要儘量減少外出,特別是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段,若此時必須外出,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做好防暑降溫準備。暑熱天氣,小孩、老人的耐受性比成人差些,會更加容易中暑,因此在老人及小孩預防上更要注意,注意通風、補充水分和鹽分,不要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中。如發現老人和小孩有出現中暑跡象,最好及時送醫院觀察治療。

防感冒和消化道疾病

伏天是感冒高發期,尤其是長時間在空調房裡或吹電風扇,會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狀。建議不要長時間在低溫空調下滯留,晚上睡覺時應儘量開窗通風,開空調最好讓風向上吹,避免冷風直吹身體和麵部;空調設置以26℃為宜,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10℃。

注意飲食衛生

伏天悶熱、氣壓低,細菌黴菌滋生繁殖快,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夏天是腸胃疾病多發季節,容易受到病毒侵襲,這類人儘量的不要吃生冷食物。因為冰淇淋、雪糕等冷飲中均含有膽固醇、糖和澱粉等成分,吃冷飲影響正常的食慾,又會使腹瀉進一步加重。

解暑飲料多備點

應供給足夠多的含水分食品,更重要是補充出汗時損失的各種礦物質,尤其是鈉和鉀。普通甜飲料中僅僅含有糖分和水分,卻不能提供鈉、鉀、鈣、鎂等電解質,也不含維生素。因此,不要單靠甜飲料來解渴,應當儘量多吃水果蔬菜,還應當在家中準備營養豐富的粥湯和解暑飲料,其中尤以豆湯、豆粥最佳,它們對補充鉀、鎂等礦物質最有幫助。綠茶、花果茶、酸梅湯等也是比較好的選擇。飲用湯水時要注意少量多次,因為暴飲可能造成突然的大量排汗,還會導致食慾減退。

保證蛋白質攝入

在35℃以上的高溫中,人體排汗會丟失大量蛋白質,同時體內蛋白質分解也會增加。特別是悶熱天氣中,人們往往食慾不振,又不下廚烹調,很容易發生蛋白質攝入不足現象。靠零食、飲料和冷飲不能提供足夠蛋白質。建議:夏天時候每天要保證1杯酸奶或牛奶,1個雞蛋,再加上一份豆製品或一碗豆粥,要經常吃些瘦肉和魚等。

控制情緒少“咆哮”

天這麼熱,萬一再有點什麼不順心的事,人們往往會自動開啟“咆哮”模式,本來脾氣就暴的人更是會化身“炮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首先要“明”,意識到我現在的憤怒可能不是目前這件事引起的,而可能是天氣引發,有意識地調控下。“問”,想發火之前先問問自己,“發火能解決問題嗎”,“換個方法是不是更能解決問題”?把自己從焦慮的情境中切換到理智的思考中去。“轉”,轉移注意力,覺得自己控制不了煩躁的情緒時可以做做深呼吸,活動活動再回來,也許怒氣就消失了。

①健康時報網:三伏“燒烤天氣”該如何應對?

②健康時報2013-07-18 三伏天請關閉“咆哮”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