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堆煙,簾幕無重數

翠竹堆煙,簾幕無重數​去了拙政園之後,原本在猶豫要不要去留園,想來都是古代蘇州私家園林,風格大概會相似。甜建議去周莊,據說那裡有一家老店裡收藏了三毛的親筆書信,甚想去看看。但最後還是抱著想去看看留園和拙政園到底有多少相似的好奇心去了留園。

之所以有這樣的好奇心,主要是拙政園建造者王獻臣之子嗜賭,在王獻臣去世後不久與留園主人徐泰時之子賭博,酒過三巡,徐家之子在最後時刻作弊換成一個六面都是六點的骰子贏了王家之子,而當時王家之子的賭注正是拙政園。

可惜王獻臣歷時十八年心血打造的拙政園,連兩代都沒住到,就被不肖子孫給敗掉了。自此,拙政園和留園這兩座蘇州頂級的私家園林都歸徐家所有,徐家在拙政園居住了百年之久,在留園更是長達一百八十年。讓人難免揣測,兩個園林經一家之手後會不會大同小異。

去了之後卻是大大的驚喜,甜甚至說,相比拙政園,她更喜歡留園。拙政園大氣,留園小家碧玉。拙政園以水做線,留園以山石見長,隨處可見的奇山異石,無不體現出歷代主人對奇石的鐘愛。留園更加的曲徑通幽,各院落之間都是層層疊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移步其中,庭院深深深幾許,翠竹堆煙,簾幕無重數。

翠竹堆煙,簾幕無重數


留園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到了清朝嘉慶年間,徐家敗落後,劉恕購得此園。修葺擴建後,因院內種植很多的白皮松和竹子,竹色清寒,波光碧影,劉恕改“東園”為“寒碧山莊”。當時也被叫做“劉園”。到了清咸豐年間,寒碧山莊被盛旭人購得,因俗稱“劉園”,盛旭人改字不改音,作“留園”。

去留園的,或被太湖石中絕品、集“瘦、皺、漏、透”四絕於一身的冠雲峰折服、或對五峰仙館的樑柱全部採用楠木的奢華讚歎,或被劉恕寒碧山莊時保留下來的印月、青芝、雞冠、奎宿、一雲、拂袖、玉女、獼猴、仙掌、累黍等十二奇石驚豔到。然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留園的曲徑通幽、雨過天晴圖、碧紗櫥、以及書條石。

園內三條長廊曲曲折折,風格迥異。北部長廊遊走在亭臺院落之間。庭院隔著庭院,漏窗對望著漏窗,門洞連著門洞。移步其中看景,彷彿看一個嬌羞的少女出場 。

翠竹堆煙,簾幕無重數


最開始,透過漏窗,偷偷的看一眼,正如風兒掀起少女的面紗,驚鴻一瞥。再繞過去,不大不小的門洞,對面的精緻,恰如一副活脫脫水靈靈的山水畫嵌在牆上。讓人想一睹真容又怕一睹真容。半是因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半是擔心真容不及她在我心中之美。

款款移步置身其中,卻是驚豔,嬌滴滴的綠,古拙拙的樸。這種心情跟當年看紅樓夢電視劇是一樣的。紅樓夢是我的最愛,看電視劇之前忐忑了好久,一半想看,一半怕看。黛玉在我心裡是最美,就怕劇中黛玉的模樣不及書中和我心中之美。但是看過之後,卻是驚豔,覺得這就是我心中的黛玉。

西部長廊蜿蜒在山石之間,或高或低,有時從“山洞”穿過,雖是假山,卻也與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相通。東部長廊廊壁有歷代書法名家的書法石刻,王羲之,王獻之的都有。留園第二任主人劉恕喜愛書法名畫,他將自己撰寫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刻在廊壁上。

留園內寶物甚多,我獨獨對雨過天晴圖情有獨鍾。雨過天晴圖並非什麼名家大作,而是大理石天然畫。一開始我怎麼也不相信這會是天工之作,再三確認又查了不少資料之後,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構圖上,雨過天晴圖,最上方中間有一輪明月,流雲婀娜,中間部分群山環抱,峭壁懸立 ,下部隱約可見飛瀑流下,流水潺潺。從色澤上,石色五彩 ,氣若渾水,混若天成。這一副天然的大理石山水畫,讓我徹底臣服。雨後靜觀山,風前閒看月,是對這副山水畫的最形象描述。

翠竹堆煙,簾幕無重數

注意到碧紗櫥,還是因為紅樓夢,紅樓夢裡多次提到碧紗櫥。黛玉剛進賈府,還沒有住進大觀園的時候,就被賈母安排住在自己房間的碧紗櫥裡。賈母房間的碧紗櫥是寵愛的象徵。黛玉沒來的時候,原是寶玉的。

如今碧紗櫥已經非常少見,在蘇州留園的五峰仙館內還能看到。五峰仙館內的碧紗櫥,我和甜甜前前後後仔細觀摩,紗隔上繪有山鳥畫,據說是真絲所織絲娟為底。所以,在古代,也只有大富大貴的人家才會有。紗隔上有山鳥畫,也有玻璃的透視感,從一側能隱約看到另一側的事物。

翠竹堆煙,簾幕無重數

五峰仙館內的這一副楹聯也是經典至極,是陸潤庠題留園五峰仙館北廳。這是我見過最喜歡的對聯,沒有之一。

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

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裡神仙。

如果攜一心靈相通之人,在這樣的曲徑通幽裡執手漫步,時而輕聲耳語,時而深情對視,時而駐足觀望,一起在歷史的長河裡,聊一聊文人雅士,品一品詩詞歌賦,哼幾句江南小調,那是何等的風流雅緻。於我,早已是卻似神仙,勝似神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