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日本东芝偷卖精密机床给苏联,美国是怎么处罚东芝的?

用户5983708688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苏联的核潜艇下潜深度大,战斗力强。但也有严重的缺陷——噪音太大。有一种夸张的说法,美日海军对付苏联潜艇时。根本就不用开启声呐。苏联潜艇一出港。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军就能够听到噪音。

苏联潜艇貌似战斗力十分强大。但由于噪音过大,失去了隐蔽性。在美日海军面前,战斗力几乎为零。

后来一次,苏联潜艇深入美国海军基地附近。居然没有被发现。美国还是通过间谍获取苏联海军情报。得知某天有一艘苏联潜艇潜入美海军基地附近。

不可能,不可能,苏联潜艇一向是海底拖拉机。怎么可能没被发现。美国就开始对此事进行调查。调查之后才知道。日本向苏联出口了几台民用的高精度机床。这几台机床在日本并非什么高科技。远不能与日本的军用机床相比。但苏联凭借购买日本的这几台高精度民用机床。加工了直径9米的潜艇螺旋桨。使苏联潜艇噪音成倍下降。

美国勃然大怒。欲制裁东芝集团。让东芝集团破产。美国的舆论纷纷把矛头志向东芝集团。东芝集团一夜之间成了千夫所指的容嬷嬷。

日本人怂了。东芝集团和日本国家领导人一起,向美国认错、叫爹、磕头、认怂。还疯狂舔美国的痔疮。拍美国的马屁。美国心里舒服了。就把日本当成屁,把它放了。

原本美国要制裁东芝集团。一定要把东芝打死,让它破产的。现在,网开一面:只制裁东芝机械公司。制裁期限从五年减少到三年。制裁力度也有没那么大。让东芝公司长长记性,就可以了。

日本并没有向苏联出口军用的高端高精度机床。而是最低端的民用高精度机床。居然能让苏联的潜艇性能,实现质的飞跃。小日本不可小觑。日本虽小,却是强国。
【日本媒体也把矛头指向东芝】


杨朱学派


相信大家对日本东芝这个品牌并不陌生,对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冬芝可是个很硬的牌子,当时松下、东芝、日立、三洋等日本品牌那可绝对是世界上先进科技水平的代表。谁家要是有那么一个这种牌子的电器,那可是在邻里乡间十分长脸的事情。

那历史上东芝却因为一件事情差点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呢?就请跟随笔者去偷偷了解一下东芝的“作死”环节。

这件事情就是冷战期间著名的“东芝事件”。当时东芝集团见钱眼开,私下给美国的敌对势力苏联出卖精密的机床和技术,这件事情一经纰漏,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日本和东芝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里先着重强调一下东芝的这个行为的恶劣影响,它将日本的先进技术出卖给了苏联,就将意味着美国在这方面领先于苏联的优势荡然无存。这可惹恼了美国,美国上下都对东芝和日本群情激慨,势必要制裁日本和东芝这种叛徒行径。美国议员当时生气极了,曾经拿着东芝的录放机在国会大厦台阶上抡起大锤砸,并大声喊着抵制日货。

那究竟日本是怎么东窗事发的呢?这就要从1986年说起。

1986年10月,美国当时最先进的核潜艇奥格斯格在直布罗陀海湾进行执行任务的时候,和一艘不明国籍的潜艇擦肩而过。尽管只是这惊鸿一瞥,但是却让美国人压力倍增,这样技术含量极高的潜艇绝不可能是北约国家的,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它归属于苏联。

之前众所周知的是,苏联的潜艇以高噪音出名,这在作战过程中国是个致命的缺陷,美国在远处就能通过这样的噪音来判断苏联已经要来了,这就给足自己准备时间。美国人感到深深的疑惑,为什么苏联的潜艇朝夕之间便脱胎换骨了呢?莫非苏联开了外挂。美国人就去紧急调查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这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泄露机密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好盟友——日本。日本的东芝集团将一项尖端技术的设备卖给了苏联,苏联以此为跳板,将自己之前的劣势消除,大大增加了自己的作战能力。

这里先简单讲述一下为什么美国人会对这项技术的泄露如此上头。潜艇一经诞生,就变成了现代海洋战场上的守护神和终结者,一个国家的潜艇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它在战场上的胜利与否。先进的潜艇可以为自己的国家保驾护航,在拦截别国的战舰入侵的同时为自己的海军建立起一堵厚实的城墙。因此,将自己的潜艇质量提升一个档次至关重要。

而苏联的劣势在之前就十分显著。苏联人的噪音非常得明显。假设东西方之间,爆发了战争,苏联的潜艇及时他们的短板,顺势从这个短板入手,华沙条约国的潜艇就将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那笔者不禁发问了,苏联如果自行研发来克服自己的这个劣势不就可以扭转不利局面了吗?这看起来其实就是天方夜谭,苏联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非常得落后,通过自己的能力和科研成果来克服噪音怕是极为不可能的事情。补充一点,苏联的卫星和核弹技术没有一项是靠自身的能力自主研发的,都是走的捷径。于是在走捷径深有心得的苏联就将视角转向了去“偷”。

可是这并非易事,西方阵营对此可谓是拥有铜墙铁壁般的防备,苏联要想偷有如水中捞月。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在漫长的等待之后,苏联人找到了契机。1980年,日本东芝集团的商务代表在莫斯科举行洽谈会,希望通过此次商谈来达到他们的产品在苏联打开市场的目的。为什么日本东芝集团会如此重视苏联这个市场呢? 90年代的苏联经济增长滞后形态明显,在工业机械进口方面更是江河日下。

为了保住苏联这个东芝的出口大市场,东芝高层绞尽脑汁,才有了这么一出。在晚宴中,苏联就是不谈正事,这可急坏了东芝代表。在他们日益焦灼的时候,一个苏联官员走到东芝商务代表跟前,悄悄用日语说,听说你们可以生产大型船舶推进器的工作母机,而且还是电脑能够操纵的机械?如果你们有诚意,我能帮你们促成。只要这笔生意成交,以后贵公司的所有产品,在苏联畅通无阻。

东芝高层当然选择了妥协,于是就有了之后的“东芝事件”,那美国人是如何处置日本和东芝集团的呢?

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制裁法案来进行对日本和东芝集团“罪大恶极”的罪行的惩罚,其内容规定此后3年禁止东芝机械公司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其实这已经是退了一步的结果。之前美国参议院的制裁更为苛刻,3年是5年。

从这里看起来,如果一个商业行为影响到了国家利益,这样的商业公司是没有道德的,希望公司能够以自己的国家为重,最后可以以自己的努力来报答国家。


无笔


1986年10月,美国最先进的核潜艇奥格斯格在直布罗陀海湾执行任务的时候,和一艘不明国籍的潜艇擦肩而过,虽然只是短暂的几秒,但让美国海军官神经紧绷,觉得不可思议。

美国海军知道,跟美国潜艇“相撞”的决不是北约潜艇,既然不是北约潜艇,那只有一种可能,这艘潜艇是苏联的。

要知道,苏联的潜艇以高噪音见长,它在国际上有个外号是“东方拖拉机”,美国潜艇可以在250海里之外就能感测到它神奇的噪音。可为什么苏联潜艇的噪音突然就没有了呢?莫非真是苏联得到了神助吗?  

美国人做梦都不会想到,帮助苏联人消除潜艇噪音的神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铁杆盟友日本。

是日本的东芝公司把拥有一项尖端技术的设备,违规卖给了苏联,解决了苏联的潜艇噪音。

众所周知,潜艇是现代海战的守护神和终结者。先进的潜艇可以让敌人千万吨级的战舰葬身海底,也能给自己的海军建立起一道水下万里长城。 冷战开始后,美苏两国就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争夺潜艇技术优势。


苏联潜艇的短板就是噪音,在苏联人看来,如果解决不了噪音问题,假如东西方爆发冲突,华沙条约国的潜艇就会变成活靶子,让北约任意蹂躏。

但解除噪音谈何容易。苏联在这方面研发技术非常落后,它的卫星/核弹技术没有一样是自主研发的,都是走的捷径。要靠自己的研发水平,克服噪音恐怕要到猴年马月了。

所以,唯一的途径就是“偷”

可是偷技术又难比登天,西方阵营为了禁止先进技术流入华沙成员国,设施重重关卡,还搞了一个“巴黎统筹委员会”日夜盯防。世界之大,西方国家哪里都是高新技术。苏联有的是卢布却没有人卖!

就在苏联人绞尽脑汁,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机会来了。


1980年,日本东芝集团的商务代表在莫斯科举行洽谈会,希望他们的产品在苏联打开市场。 90年代的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形势严峻,各业发展停滞不前,工业机械进口更是逐月锐减。为了保住苏联这个东芝的出口市场,东芝高层绞尽脑汁。

酒会上,苏联官员喝着红酒,抽着雪茄,就是不奔主题,顾左右而言他。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苏联官员走了东芝商务代表跟前,悄悄用日语说,听说你们可以生产大型船舶推进器的工作母机,而且还是电脑能够操纵的机械?如果你们有诚意,我能帮你们促成。只要这笔生意成交,以后贵公司的所有产品,在苏联畅通无阻。

这个苏联官员的真实身份是克格勃特工,克格勃成员不在政府任职,可是克格勃一句话跟圣旨差不多。对苏联的全部外贸合同他有生杀大权。


面对着巨额的商业利益,一周后,东芝产品总部的技术高管带着苏联人梦寐以求的有关技术图纸和数据飞往苏联。

交易异常顺利,平时反复往死里砍价的苏联人对日本人的开价竟然一反常态交易以8.7折成交。日方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4部工作母机竟然跟金子一样值钱,卖到3了5亿日元!

可是,苏联人不是冤大头,真正高兴得要蹦起来的是苏联人。

35亿日元不过2000万美元,却让苏联的潜艇技术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而东芝公司的高层也为跟苏联人的这场神不知鬼不觉的交易而暗自窃喜。

可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

东芝集团高管在1985年12月的一场公司年会上对公司一年中业绩不佳的几名高层主管提出了措辞严厉的批评。但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这次批评却让东芝公司当年跟苏联人的交易彻底曝光,差点葬送了这个百年老店。 

年会结束后,会上受到批评的一个高管向公司递交了辞呈。与此同时,一封东芝向苏联出口高级机床的揭发信也寄往“巴黎统筹委员会”。

1987年,美国和有关方面经过周密调查,确认东芝公司曾违规向苏联出口车床,铁证如山。

调查结果公布后,北约方面一片哗然:东芝公司成为西方国家众矢之的,为千夫所指。 美国全国更是群情激愤,参众两院一致决定对日本东芝这个知法犯法、见利忘义的叛徒实施严厉制裁。  

东芝事件让各界对日本的不满情绪在美国迅速蔓延,美国各界对东芝的声讨之声一浪高过一浪。美国国会议员甚至怒不可遏高举铁锤砸向东芝产品。  

美国国会议员向国会提交了一揽子制裁东芝公司的议案。 议案包括:对东芝公司处以巨额罚款150亿美元,对所有东芝集团进口美国的产品加征一倍的关税冻结东芝集团产品对美国的进口期限5年。  

日本全国也是舆论汹涌指向东芝集团的叛国行为,日本政府出于国内外压力对此迅速做出了反应,东京警视厅以涉嫌违反《外汇及外国贸易管理法》,对东芝机械公司提出诉讼。   

1987年5月15日,东芝机械公司社长饭村和雄宣布辞职。没多久,东芝董事长佐波正一和总经理杉一郎也引咎辞职。


5月27日,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被日本警视厅逮捕,并受到指控,分别获刑10个月和一年。 东芝公司因为东芝苏联走事件花费1亿多日元在全美各大报刊整整版道歉广告。   

面对美国暴怒的制裁大棒,东芝不遗余力,积极应对。东芝为走私事件在美国各界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游说。为此花去的费用几乎达到了一亿美元。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由于东芝危机公关和游说非常成功,也由于东芝方面道歉态度诚恳,美国国会对东芝没有一棍子打死。1988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对东芝的制裁法案,制裁范围由东芝集团缩小为东芝机械,禁止进口的期限所短为三年。

虽然东芝泄密事件最后的制裁似乎是雷声大雨点小,但其中过程惊心动魄,让人心有余悸,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东芝之后,再也没有西方企业敢见利忘义,以身试法。  


小约翰


1987年,美国政府爆出了一个天大的丑闻,日本的东芝公司竟然背着美国将精密机床卖给了苏联。美国政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就是美国政府又将如何处罚日本的东芝公司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二。



关于日本东芝公司偷卖精密机床的丑闻,这一切都源于苏联的潜艇技术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在二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了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他们为了保持军事上的优势,一直在搞军事竞赛,可谓是旗鼓相当,平分秋色。然而,苏联虽然在潜艇技术上很先进,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就是他们潜艇的噪音太大,很容易被美国的水下声呐发现,为此苏联伤透了脑筋。

后来,苏联的专家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就是他们潜艇的螺旋桨有问题,需要重现设计和生产新的螺旋桨。随后,苏联的专家们设计出了新的螺旋桨,但是没有足够精密的机床来生产,为此苏联苏联人绞尽脑汁。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西德和日本拥有这样高精密机床,但是美国和西德都是苏联的死对头,最后苏联人将目标盯上了日本的东芝公司。

在二战后,日本人在美国的扶持下,快速发展本国经济,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年代,日本完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日本是美国的小弟,但是他更是有奶就是娘的主儿,苏联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给日本的东芝公司许以高价,经不住诱惑的东芝公司,以普通机床名义向苏联提供了4台加工精度和效率都非常高的MBP-110铣床。



苏联得到这批精密机床后,他们的潜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直接降低了30分贝的噪音,令美国人的水下声呐吃瘪了。后来,美国中情局经过调查,发现了日本东芝公司偷卖精密机床给苏联的丑闻,这是赤裸裸地背叛,愤怒的美国国会议员公开抡起大锤砸日货,而美国政府更是直接3年内禁止进口东芝公司的产品。而日本人为了平息美国人的愤怒,一是东芝公司高层全部下台,二是花费1亿日元在美国主要的媒体刊登悔罪书。最后,要不是日本政府请求,东芝公司差一点就破产了。



虽然美国人口头上谅解了日本的背叛,但是美国人并没有放过日本,他们逼着日元升值,最后导致日本经济泡沫,一下回到了解放前,从此日本人又开始乖乖地听美国爸爸的话。历史早就证明了日本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国家,总有一天还会重演农夫与蛇的故事,美国也不例外,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密探零零发


当年东芝见钱眼开,给美国死对头苏联出卖精密机床和技术,可以说是捅破了天。几乎让美国对苏联的潜艇优势荡然无存,损失不可估量。东窗事发以后,日本政府和东芝成了西方盟友的众矢之的:“我们之中出了叛徒。”美国朝野更是群情激愤,除了把日本骂了个狗血喷头,还挥起了制裁大棒,要全面制裁东芝,严禁东芝产品进入美国,全国掀起了激烈的反日情绪。美国议员更是气得拿着东芝的录放机在国会大厦台阶上抡起大锤砸,大喊抵制日货。



议员们甚至为此制定了一大批制裁东芝的议案,其中就有:罚款150亿美元,对所有从东芝集团进口的商品加收100%的关税,停止从东芝集团进口任何商品5年,关闭东芝在美国的所有工厂,把东芝从美国永久赶出去,以前卖出去的商品售后服务全部免费等。

乖乖,这可把日本政府和东芝吓得不轻,日本政府迫于压力,让东京警视厅对东芝提起了诉讼。起初东芝还想挣扎,但是看到事态不可预料,于是乖乖服软认错,花了差不多一亿多日元在全美报刊上变态谢罪。日本政府发布命令,禁止东芝在一年内向14个国家出口任何产品;而对为本次非法交易牵线搭桥的和光贸易公司给予警告处分。



紧接着,东芝高层,判刑的判刑,辞职的辞职。为了减轻处罚,东芝下了血本,向各界陈情,向美国过会游说,达到了破财消灾的效果。

最终,美国的制裁大棒轻轻落下,1988年通过的法案,制裁对象从东芝集团缩小为东芝机械,期限从5年缩短为3年。殊不知,东芝机械,只占东芝在美国美国销售额的十分之一。

此外东芝还关闭了莫斯科办事处,停止了东欧的贸易来以示态度。虽然东芝损失巨大,但是好歹活下来了,避免了被美国爸爸打死的命运。可以说,东芝的危机公关做得是相当成功。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芝事件”。


吐蕃国护法国师鸠摩智


说到当年震惊世界的“东芝事件”,就不得不提到美苏冷战的进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正值冷战高潮。当时,苏联的核潜艇数量一度超过美国。不过美国人却不以为然,因为苏联潜艇的静音性不佳,噪音太大。


可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海军却突然发现苏联核潜艇的噪音降低了90%以上。美军很多舰长都向国防部报告说,过去那些噪音巨大的苏联潜艇就像消失了一样,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

就在美国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之时,一个叫做熊谷一男的日本人突然站出来告诉了他们事实的真相。这个叫熊谷一男的日本人是因为不满公司没有兑现加薪承诺,所以才向美国告密,捅出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向苏联海军秘密出售高端数控机床的事,这就是当年震惊世界的“东芝事件(东芝机械)”

当时,日本所生产的这种数控机床可以用来制造加工40英尺的核潜艇螺旋桨。而由于美苏冷战,美国是明确禁止日本向苏联出口加工能力10英尺以上的数控机床的。担任着日本“和光交易所”莫斯科支店长的熊谷一男正是当时负责联络苏联方面和日本东芝机械公司的一个中间人。


从1982年到1985年这段时间里,苏联政府通过“和光交易所”从东芝机械公司一共购买了8台数控机床,分别是4台九轴联动数控机床和4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正是依靠着这些先进的设备,苏联人在短期内就制造了大量静音性良好的柴电潜艇和核潜艇,扭转了自己在核潜艇领域的竞争劣势。那么,美国人最终是怎么处罚日本东芝的呢?

“东芝事件”被曝光后,不只是美国民间出现了疯狂的反日风潮,就连美国国会的议员们也提出了一系列制裁提案,包括150亿美金(80年代)的巨额罚款、增加1倍进口关税、5年内停止进口东芝集团商品5年以及关闭东芝在美国的所有加工厂等等。不过由于日本政府良好的认错态度,以及东芝集团的补救措施,美国的制裁对象从整个东芝集团缩小为了东芝机械公司,制裁期限从5年缩短为3年。同时,日本政府为了平息美国的愤怒,也在国内对东芝进行了很大的处罚。
(当年的日本报纸这样批评东芝)


世界人文通史


东芝事件的前因后果就不赘述了,只说说美国对东芝的制裁过程和制裁的背后原因。

制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7年6月,美国参、众议两院通过了东芝的制裁法案,具体制裁措施有三项:

一、美国军方取消了一项从日本东芝机械公司购买导弹技术的协议。

二、美国国防部取消了原定从东芝进口的150亿日元的计算机合同,而且禁止通过与东芝机械公司间的任何新的军事合同。

三、美国对东芝集团的所有产品实施禁止向美出口2-5年的惩罚。比如当年美国空军的电脑投标,东芝电脑就落选了。

另外,美国政府还于1987年4月对日本其它公司的部分出口产品加征100%关税。

由于东芝对美国的制裁没有准备,因此制裁条令一出,东芝机械当年的营收和利润均有大幅度的下滑。


第二阶段

美国的制裁法案实施后,日本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迅速开始纠错。比如日本通产省依据《外贸及外汇管理法》,对东芝事件中的涉事企业全部进行了处罚,日本警视厅还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的两名高层管理人员。

其后,日本立法院修订《出口管制法》,对凡是违反“安全出口管制”者,一律处以重罚。处罚期限从原来的1-3年提高到了3-5年,罚金标准提高到相当于出口贸易额的3-5倍。

同时,东芝集团也进行了自责,东芝机械公司的社长,东芝董事长和总经理,先后宣布引咎辞职。

然而美国方面不为所动,三名共和党议员通过打砸东芝产品的“行为艺术”,表示了对东芝的不满。并且还建议美国政府加大对东芝集团的处理力度。



日本方面见美国的意见依然很坚决,便决定打“苦情牌”和“游说牌”。

一:1987年7月,东芝公司投入一亿日元在美国50个主流媒体的整个版面上登“谢罪广告”,博取美国人的同情。

二:1987年8月,东芝组织在美国分公司的雇员向国会议员集体写信陈情,申明美国对东芝的制裁会导致自己的失业。

三:1987年9月,东芝集团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发现一家法国公司也有向苏联提供高精度机床的行为,表示美国“不能将板子都打在东芝身上”,企图拉法国人下水。对此,法国方面坚决否认。

四:1987年9月,日本派出游说团到美国联系与东芝有密切生意往来的美国本土大型企业,求它们对国会山展开密集游说。

“可能”是日本人的“苦情牌”和“游说牌”起了作用吧,198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最终法案,将制裁范围由东芝集团缩小到了东芝机械公司,时间也由5年缩短至了3年。

最终制裁落地后,东芝的股价大涨,截止至 1989年底,涨幅达到175.17%。约为日经指数的三倍。


第三阶段

美国放宽对东芝的惩罚,其实并不完全是东芝方面的“苦情牌”和“游说牌”导致的。毕竟事已至此,即便制裁日本也挽回不了苏联掌握了高精尖技术的现实。

那么,美国对东芝减轻制裁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真实目的是:逼迫日本加入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并向美国转移高新技术。

东芝事件曝光之前,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储备干不过日本。比如1983年美国商务部提出五个科技核心领域中,美国领先的领域只有两个,当时世界十大半导体厂商中,日本占据一半。不夸张的说,日本的高新技术在当时是世界第一,美国远不如日本。

所以,美国需要以东芝事件为契机,让日本心甘情愿的向自己转移高精尖技术。

比如1989年6月,日本就邀请美国加入新型战斗机研发计划,共同开发FS-X战斗机。所有研发费用由日本承担,美国方面只负责40%的工作量。但计划结束后,美国有权得到所有技术。



综述

东芝不顾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约定,偷偷向苏联出卖高新技术,遭到美国的制裁,这是它自作自受,无可辩驳。

不过,在东芝事件曝光前,当时巴黎统筹委员会各成员国对禁运协议都是心照不宣,不仅是东芝偷偷卖技术给苏联,就连美国厂商也会因为利益向苏联贩卖技术。

比如1978年,负责对社会主义国家贸易审核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接到的1700件西方国家企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申请中,由美国厂商提出的申请就占了63%!相比于美国,日本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Mer86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想到了一句话,为了钱的鬼子才是好鬼子,这样的鬼子多多益善才好。

言归正传,要想了解这事,咱最好了解一下,这东芝是干嘛的?有了这问题打底,咱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

东芝

东芝?瞅着这俩字,一般人一准会想,这货不就是个卖电视机的,家电用品的,似乎还在IT行业掺和了一脚,他们那笔记本有些年头瞅不见了。

如果您要抱着这种想法,俺只能呵呵了。

这货搁小鬼子的地头那可是个庞然大物啊,从二战开始这货就开始为小鬼子提供各种坦克,机枪,大炮,到现在都没消停过。所以这家伙可是小鬼子哪破岛子上正儿八经的军工企业。

也就是说,这家伙弄个啥精密车床的,那是手到擒来,压根就是他自己生产,自己用的。

打开头东芝其实是两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个是所谓的田中制造所,造电报设备的,另一个叫啥白热舎,造电灯泡的。

大家伙瞅着这俩家伙压根就是不搭边的俩公司,合并之后,赶上了小鬼子那明治维新,这一家伙狗尾巴被点着火了,一家伙就窜了起来,成为了世界级的工业大厂。

他为嘛能窜的这么快呢?您觉得和他哪军工没关系,打死俺都不信。

咋说呢?这后来地球这个小破村子变化太快,东芝这压根就适应不了这变化,在内外的压力下于2007年,一家伙就被拆成了四个独立的公司。

这也就是为嘛,现在搁世面上很少瞅见东芝东西的原因。

好了,东芝的事说完了,咱接着聊聊东芝事件的背景墙。

背景墙

话说,这东芝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上正好是勃列日涅夫的统治后期

勃列日涅夫?好吧,这是一个超级喜欢收集军功章的人,有着世界荣获奖章最多人的荣誉称号,这可是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到现在都没有人破了。

嗯,他的工作相对于他的奖章来说可就逊色了很多,到了他统治的后期,整个苏联别说是科技了,就连老百姓日常的消费品的生产都陷入了大麻烦之中。

没的办法,老百姓吃的粮食,他也只能外购,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本来资金短缺的局面,让苏联人的资金更加的短缺。

购买工业机械设备这事只能一拖再拖的往后推了,毕竟钱是有限的,苏联要积攒更多的钱去购买更多的粮食不是。

苏联面对这样的困局,却把小鬼子着急坏了。这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监急。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鬼子着啥急呢?这又不是他们哪破岛子上的事!”

这您就不明白了吧,因为苏联的工业设备最主要的采购对象就是小鬼子。

苏联人把这资金的口袋往紧一扎,那么小鬼子的产品可就没地卖去了,他们不急才怪呢?

所以这蹲在莫斯科几十家小鬼子企业,挤破脑袋的想往苏联人的资金口袋里钻,推销自己的破纸片子合同。

这是啥?狼多肉少啊!

“卖俺的!卖俺的!”

“俺的便宜!”

“拉倒吧!俺还负责技术培训!”

“滚!俺这出售技术!”

好吧,本来很糟糕的局面,出现这样的一个让苏联人喜闻乐见的结果。

那么东芝事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东芝事件

话说苏联人潜艇号称水下拖拉机,几百海里之外他们那潜艇一动,欧洲这帮子老邻居的声呐稳稳的就抓住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苏联人开着潜艇在水下,欧洲老邻居的各种勘察船,就蹲在水面上采集各种各样的数据。

“哦!天哪!该死的发动机!”但苏联人还能怎么样呢?

当数据采集的差不多了,人家的潜艇就围了过了。就差拿大喇叭喊:“嗨!哥们别装了,出来吧!你的屁股俺们早发现了,已经研究透了。”

这家伙把个苏联人气的,眼珠子都绿了。

咋办?只能改进他们的发动机。

可要命的是,他们的车床,整个就拉不出好东西了。

所以克格勃们瞅准了这几个机会,找到了东芝。(为什么找东芝大家应该了解了吧)

这买卖做的,一个愿意被打,一个愿意拿板子抽,成交是必然的结果。

四台母机,每部十亿日元,算下来就是五百万美元,总计二千多万美元。

小鬼乐疯了,苏联人开心坏了。

当然让小鬼子更加开心的是,这次的苏联人居然没有像往常一样的抠门。

要知道苏联人的抠门那是榜上有名的,那次成交不是扣了又扣,算了又算,拦腰杀价那都是常有的事,杀到你只有原来的两层这都不稀奇。

可这次苏联人居然只杀了不到两层而已。

小鬼子疯了,苏联人假装恼了。最后的成交价是八七折,就这折扣俺想到了名品店。

好吧,1983年那是一个春天的大晚上,苏联人出动了万吨级的货轮,拉着几十个箱子走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难道小鬼子不知道这玩意的危险程度?”

嗯!小鬼子不是瞎子,他们知道,而且他们比咱知道的更加清楚,在谈判的时候,他们就说了这玩意除了可以让潜艇的推进性能改善之外,还可以让苏联人的航空母舰的推进器得到改善。

嗯!事实上确实如此。而且直到今天,美国人想要发现新型的俄罗斯潜艇依然很困难。

当然苏联人可不是白痴,价钱虽然高了一点,但东西一到地头,苏联人变脸了。

他们压了10%的货款,要求就是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而且其中的两台车床他们要自己装。

嗯,在培训的过程中,小鬼子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体格可以和北极熊摔跤的苏联人,居然在培训没几天,就开始顶着黑眼圈上课,而且个个无精打采的,像是大半夜不睡觉,出去嗨皮了一样,而且属于那种嗨皮过了头的那种。

读到这里,估计大家伙也明白了,这帮子苏联人在干嘛?

白天听小鬼子讲课,现场装机器,到了晚上他们不睡觉现场组装另外两台机器。

当然为了万无一失,苏联人还留了一个后手,找了一个大美女策反了小鬼子那头一个挪威籍的技师。

好吧,据说这技师,天生有点迟钝,相貌也不咋地,被好多女人骗过,到现在已经开始不相信女人了:“漂亮女人都是骗子!大骗子!”

好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克格勃用了两个月拿下,顺道让美女嫁给了这个技师。

嗯!这项婚姻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据说这技师结婚的时候,有许多苏联高官来捧场,场面不可谓不宏大。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小鬼子压根不知道。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这事进行的很隐秘,苏联人不说,小鬼子不说,按说美国人不会发现的,那他们是咋知道的呢?”

嗯!咋知道的!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搁以前欧洲人将声呐往水下一搁,苏联人的潜艇分分钟钟就抓到了。

但当苏联人的新产品上市,还声呐往水里一搁,你就是把声呐塞苏联人潜艇的屁股后面,也听不到了。

这事可不就发了吗?美国人知道了这事,怒了,拍着桌子大骂小鬼子混蛋,那叫个群情激奋啊,就差生撕了小鬼子。

得咧,为了平息这事,小鬼子的首相亲自向美国人道歉,而且还花了一亿日元搁美国五十多家的报纸上整版整版的刊登道歉广告。

而蹲在一旁懵圈的挪威政府,也拍着胸脯保证这事绝对不会再次发生。

最终挪威人驱逐了苏联一个外交官和三个贸易代表,才把自己身上的事擦干净。

而东芝这头两个小鬼子被抓了起来,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最后插一句,有些人在说道科技的时候,老是喜欢扯到咱大华夏,说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

俺就说一句,建国的时候,咱大华夏连显微镜那大玻璃片子都造不出来,更加别说飞机那大轱辘,为了科研,咱是派出工作小组在全国各地的垃圾堆里找东西。

可现在咱啥都有了,天上的卫星,地上的导弹。你说你有GPS,咱现在有北斗,你说你有航母,咱也不差。

所以别说那些给自己脸上抹黑的丧气话,一切都会有的。一个大唐一般的盛世就在眼跟前发生,你咋就看不见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东芝事件的背后是日美的贸易冲突。

东芝事件的表面是日本向苏联输出数控机床,违反“巴统”协议,使美国丧失对苏联潜艇的水声探测优势。但背后是日美的贸易冲突,和彼此在高新技术领域竞争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

东芝事件后,美国对东芝公司采取制裁,包括终止合作以及出口禁运,但冲击力有限。

其实,东芝事件在“巴统”中仅是冰山一角,各成员国对禁运都是心照不宣。但美国在东芝事件上如此大动干戈的背后是日美在高新技术领域竞争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的现实。当时,日本占据世界十大半导体厂商中的一半。东芝事件后,日本加入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美国打开获得日本技术的渠道。

东芝事件后,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向美国道歉,花一亿日圆在美国报纸上刊登“悔罪广告”,逮捕相关涉事人员。

但这一切终究没能令美国平复内心的不安,后来的制裁,日本美丽的经济泡沫破裂,近二十年也没有缓过来。


五味社


东芝事件的发生,是美国的一次重大失误,也是苏联的一大胜利。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的核潜艇已经是全面落后于美国,原因就是苏联没有精密机床。

当时这种精密机床只有日本、德国和美国可以生产,而美国企业的机床规格更高。

按照这个趋势,美国便能始终保持对苏联的核潜艇优势,而且是压倒性优势。

因为当时美国精密机床加工出来的核潜艇,其噪声比苏联的要小30分贝左右。

而苏联的重工业虽然先进,但是对于这种新材料、高精密的机床技术一筹莫展。

究其原因就是苏联的工业发展,走的是规模化道路,所以这种精密机床起步晚。

苏联当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研究,但是闭门造车,收效甚微。

于是苏联打起了日本的注意,当时由于东德西德的关系,西德不可能卖给苏联。

只有日本的东芝重工,有可能会出售低级别的精密机床给苏联。

事实上东芝的技术来自于美国,日本经济腾飞的时候,美国政府主导美国企业入股了东芝公司,相应的也就提供了精密机床的技术。

所以在日本国内,东芝吸收的西方技术最多,也是日本最大的军民企业,拥有制造坦克、飞机、军舰的能力。

东芝号称可能战时年产坦克一万三千辆,就是得益于其先进的技术。

当时东芝公司也是害怕美国,不过苏联想出了一个完全之策,那就是通过挪威。

也就是苏联派人在挪威向日本购买精密机床,这样可以瞒过美国。

最后苏联用这种方法获得了一套精密机床,如获至宝的苏联人立刻进行了研究。

事实证明苏联的山寨能力也是十分不错,苏联果真在短时间内突破了技术瓶颈。

于是苏联的核潜艇越难越被发现,不过却被美军发现了这个问题。

经过美国的调查,东芝公司很快便露出马脚,结果就是公司高层全部下台,东芝公司为此受到了长达了三年的制裁。

要不是日本政府出马,东芝公司可能就挺不起这次危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