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冷知识:商水八景之梧桐栖凤、殷渡秋游、荒城夕照、银杏蟠龙

清乾隆十二年《商水县志·疆域志·艺文志》上,记载有景点的和时人吟咏“八景”的诗篇七十四首,反映了时人对乡土美的赞颂。

文史冷知识:商水八景之梧桐栖凤、殷渡秋游、荒城夕照、银杏蟠龙

商水沙河岸边

一、梧桐栖凤。

老志书《古迹》篇载,“老城中心西侧有一高台名叫凤凰台。相传台畔有梧桐树。汉宣帝时黄霸为颍川守,凤栖于此”。清乾隆十二年,本县庠生陈大琳写诗云:
灵鸟出丹麓,胡为鸣颍川;
高梧堪托足,太守若为贤;
哕声今已邈,芳踪此相传;
旷怀千古事,重见在何年。

文史冷知识:商水八景之梧桐栖凤、殷渡秋游、荒城夕照、银杏蟠龙

梧桐栖凤

据史书载,黄霸字次公。阳夏(今太康)人,西汉宣帝时曾任颍川太守。他为官以宽和出名,后迁尚书直至丞相。颍川郡治所秦时在阳翟(今禹县),三国时迁长社(今许昌市)。商水处颍水南岸,秦称殷疆县属颍川郡。任官与栖凤是两码事,毫无因果关系。大概是出于仰慕所谓清官之意才有此说。

二、殷渡秋游。

旧志书载:“县治东门外石桥处即古殷水。常于秋月,鼓棹东流,荷花袭裾,沙鸥翔集,爽气迎人,极清旷之雅致”。清乾隆时本县副楼贡生郭熙(清乾隆十二年《商水县志》编修)写诗云:
盈盈秋水绕高城,缓棹中流浪不惊;
添得游人无限趣,澄波倒照晚霞明。

文史冷知识:商水八景之梧桐栖凤、殷渡秋游、荒城夕照、银杏蟠龙

秋渡

据记载,东关古溵水经过,寨海河很宽,石桥两侧有专供游乐的雇船。秋天气候宜人,水中有荷有菱,有鸟有鱼,岸边芦葺高瓜,岸上树木葱绿。从南寨海乘船穿桥而过,可通北关上岸,再登章华台游乐。所以诗句有“泛泛清凉日,登登旧楚台”。“沙洲惊宿鹭,水面起浮鸥”。“兰浆歌来杨柳月,锦帆棹向楚山云”。“超然尘世外,宛如五湖秋”等等诗句。

三、荒城夕照。

旧志书载:“城西有楚怀王墓,高冢如山,雉堞(城墙上齿状矮墙)遥映返照,东窥草树离离。殊足豁人心目”。清乾隆十二年县训导吕一敬写诗云:“荒城临大道,返照射余辉;雉堞明初灿,楼台影渐微;牧童驱犊返,倦鸟戴霞归;不觉烟光暮,山风冷浸衣”。

文史冷知识:商水八景之梧桐栖凤、殷渡秋游、荒城夕照、银杏蟠龙

荒城夕照

四、银杏蟠龙。

旧志载:“城南东岳庙有银杏一株,枯干不朽,不知何时植也。明太祖北征止此树下跸树(一足蹬树),足迹深寸许,至今不泯”。清乾隆时知县张崇朴观后诗云:
鸭脚无枝老干遒,不知经历几多秋;
争传玉辇当时过,还看足痕今尚留。
蟠曲不随风雨萎,虬龙空与栋梁侔,
金銮去后无消息,存得枯枝说未休。

文史冷知识:商水八景之梧桐栖凤、殷渡秋游、荒城夕照、银杏蟠龙

银杏蟠龙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建立者,公元1368-1398年在位,他出身贫农,少时当过和尚,后参加了郭子兴红巾军,逐步掌握了兵权。后接受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了军力,杀死了红巾军首领韩林儿,公元1368年建都南京,国号明。同年北征,攻克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统一了全国。北征确有此事,是否在商水驻跸银杏树就是传说了。传说多有讹误,既有此事足力也不会入木过寸。诗中“鸭脚”谓银杏树别称,因叶似鸭掌故名。驻跸指帝王途中停留时一足登树。

文史冷知识:商水八景之梧桐栖凤、殷渡秋游、荒城夕照、银杏蟠龙

梧桐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