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疫情之下,学生延迟返校读书,父母延迟上班打工。2020年的这个年,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突如其来的长期相聚,也往往带来了矛盾的上升和摩擦。

这两天,四川眉山的一位13岁孩子,午夜趁妈妈熟睡之际,持刀将母亲杀害。之后淡定报警,他后来告诉警方,“杀掉我妈后,我拿起手机报了警”。

为何少年会对自己的妈妈下此毒手,更何况,报道说到孩子父亲已经去世,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少年。却因为家庭琐事而做出如此举动?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这两年,不断的有类似这样的悲剧被报道:

2018年12月,湖南益阳12岁男孩吴某,将母亲砍杀身亡后,说到弑母,这个男孩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2019年3月,苏北一13岁男孩邵某,将母亲杀害。而这个少年,在班里学习成绩很好,平时乖巧听话的孩子,但没想到却会弑母。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3点沉重警示

这些案件的背后,都指向了同一类型的人群,而这,是令人十分担心的一点。

这类人群都有这样的特点:

1、母亲长期独自照顾孩子或者为留守儿童

眉山少年父亲7年前因病去世,至此和母亲一起生活。妈妈为了照顾好他,没有再婚,没有再谈恋爱。身心全部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

益阳男孩吴某,父母广东打工,幼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等到父母有了小宝,母亲才返回与其一同生活。此时吴某已经是11岁,与父母的关系冷漠疏远。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盐城13岁男孩邵某,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与其共同生活,长年都是母亲独立照顾孩子生活起居。

2、父亲教育上缺失,没有起到父母应有的作用

眉山少年父亲7年前病故,益阳吴某留守老家,照顾他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父母一年回家一两次,偶尔与家里电话联系。7岁那年,吴某被车撞伤,虽然伤势不重,但对于一个长期缺少关爱的孩子来说,太需要父母的安抚了。但父母认为伤势不重,因此没有再回家来看孩子。

同样的,盐城邵某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对孩子的事很少过问。父亲的教育完全不存在。这导致了孩子在自身的成长上,没有了来自于父亲的教育。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3、母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又缺乏沟通,面对进入叛逆期的孩子,容易引起反抗

眉山少年刘某,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之后刘某于母亲熟睡时将妈妈杀害。虽然具体什么事情没有说明,但我们可以看看类似的情况。

益阳吴某妈妈因为需要照顾小宝回家后,发现自幼在老家长大的儿子不爱学习不听话。妈妈脾气暴躁,管教孩子的方式就是打骂。有一天,吴某在学校抽烟被妈妈发现后,妈妈与他产生激烈争吵,暴躁的妈妈甚至用腰带打骂孩子。这直接点燃吴某情绪,在妈妈熟睡后拿起了刀。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盐城邵某也有类似情况,妈妈极其强势,对孩子的管教是说一不二,十分严格。邵某学习成绩很好,但事发前因为玩宠物狗和打游戏,成绩下滑,这引起邵母的愤怒。

邵母告诉孩子:如果你再玩,我就打死小狗!而邵某回答:你打死小狗我就打死你!

邵母真的在气头上当场摔死小狗,邵某则在妈妈睡着后,用锤子砸死了妈妈。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问题背后的因素

母亲的强势与教育的简单粗暴,会让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孩子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进而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

如果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成为留守儿童,或者为单亲家庭,父亲教育因种种原因缺失,母亲独自抚养男孩长大,或许会成为面对孩子教育失控下的高危人群。

这不是危言耸听!

国家卫健委曾经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健康问题突出,并且随着年龄增加更加突显。

3周岁以下和3-6周岁阶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几乎没差异,而随着年龄增加,到了初中一年级时,留守儿童孤独、沮丧、想离家出走和自我伤害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其中,想离家出走占比达到23.1%,自我伤害比例为16.8%。

当然,以上所占比例并不代表就一定有实际行动,但达到和接近五分之一的比例,仍旧令人不安。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从儿童行为心理上来说,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跟随长辈生活中,自己的心理无法得到很好的照料与安抚。甚至会因为长辈身体有病而“逆照顾”,加重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同时,母亲独自抚养男童,容易产生某种变异的复杂情感

正常的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夫妻关系,由夫妻关系衍生出来的,向下是亲子关系,向上则是子亲关系。

夫妻关系与孩子,共同构成孩子的原生家庭,父母家庭中各自有自己的职责,孩子会被保护得很好。父亲在教育中的角色,偏向于外向、勇敢、力量和行动力,有父亲参与到孩子抚养与教育中来,孩子会学会独立、事业与自信。

母亲在教育中的角色,偏向于内向、细致、周到及沟通,从母亲身上,孩子获得的,是对家庭的认可,是对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正确认识。

所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这么说:

“人从诞生一刻起,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亲密性,母亲有天然的优势;另一个是独立性,父亲对此有特别的责任。”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一旦因为某种原因,父母离异或者父亲教育缺失,家庭关系缺失重要一角,家中的男孩就会被赋予部分父亲的角色,承担起自己本不应该承担的压力。

很多妈妈会不自觉的将对丈夫的失望、情绪和想法,都加诸在男孩子身上

,在心理上,男孩起到了家庭中孩子的角色与部分父亲的角色,在混乱的认知中容易丢失自己,变成这种家庭关系下受伤害的弱小个体,进而激发自我防卫与情绪化的言行。在受外力刺激之下,更容易采取极端手段来维护自己。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频频发生的弑母案中,轻易找到相似的线索。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如果家庭情况类似,父母一定要引起警示,并且重视起孩子的心理健康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改变。

1、适当放手,也许就是少唠叨几句

孩子到了青春期,其行为会有一种心理偿付作用,长期积压的情绪与能量会有一个释放过程。此时的孩子,父母管教上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到了这个年龄,是孩子教育失误下积累出来的结果,希翼通过更加强力的控制与打骂,反而会激化矛盾,引发家庭争端。

因此,适当放手,此时就算父母想管,也管不了,少唠叨几句,减少对孩子的刺激。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2、改善亲子关系

此时再来提升亲子关系,已经不是最佳时机,但在孩子内心,还是渴望获得父母的认同与理解,不妨从这个角度来重新建立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尊极其敏感,父母的教育,一定要避免直接的人身攻击,给予尊重与接纳,虽然很难做到,但仍旧会有效果,这需要父母真正重视孩子的内心和想法。

3、争取父亲教育的回潮

父亲教育长期缺失,此时家里男孩往往对父亲会有冷漠、敌视和厌恨的情绪。孩子既会因为父亲没有陪伴自己而产生种种情绪,也会在父亲试图返回进行教育时,采取强烈的抵抗。

父亲教育最难过的一关,是放下自己的身段,主动靠近孩子,给予一些善意的做法。靠近孩子并非要父亲用控制与武力来镇压,而是认可孩子长大,已经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与独立,实际上,这是非常有难度的做法。需要父母间有良好的夫妻关系和沟通,共同来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请记住犹太人说的这句话:

“父亲不是因为生下孩子,而是因为教育孩子,才被称为父亲。”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4、提升自身的育儿和教育能力

只靠自己的改变与领悟,父母感觉往往无法做对,反复摇摆之中难以改变和孩子的关系,难以看到孩子背后的想法和情绪,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建立更好的沟通,如何重建亲子关系。

此时,就需要有外力来协助,提升自己的育儿和教育能力。

这方面可以通过加入我的圈子,参与学习来解决,但要注意,家中孩子超过12岁的话,要改变的难度很大,所以家长学习也只能针对2-12岁内的父母。同时,会有一些训练,这些训练会让家长在实践中开始真正改变,获得效果。



只有符合以上两点,才适合加入,请注意。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庭爸想说

孩子的教育,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果,而因,都藏在了幼儿时期、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阶段,就在7岁以前。此时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极其重要,尽早意识到问题,我们才能彻底改变孩子,进而改变整个家庭。


眉山13岁少年弑母:警惕!这类父母或会成“高危人群”


同时一定要认识到,父母不需要一切都奉献给孩子,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凡是将所有都给予孩子的,往往也会向孩子索取同等的回报。

这是无法承受之重!

但愿父母们有足够的认识。

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