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烧柴火灶现象该不该被禁止?

古瓷片儿


即使是为了环保,即使是为了所有人呼吸的空气更清新,我还是不支持农村禁止燃烧柴火灶,那可是农民取暖最主要的渠道啊。

我是七零后,小时候的冬天,我们白天依赖着破棉袄破棉裤抵御寒冷,到了夜里就靠着柴火烧的略微温吞的土炕来挨过温度最低的夜晚,破棉被的重量在二十斤左右,厚实却不够暖和,都是很多很多年的旧棉花被子。

大概八十年代末,我们农民的生活才开始冲着好的方向发展,最起码那时候有了那种丝棉棉袄,我们当时叫它面包服,像刚流行的面包,柔软轻便,而且比我们的旧棉花棉袄保暖性能并不逊色。

穿已经不是大问题了,最最让我们农民欣慰的是烧火用的柴够用了,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冬天只能睡稍微温吞的土炕,因为没有可以让我们敞开烧的柴草,玉米秸秆,花生藤蔓,还有小麦秸秆都是很不耐烧的草,而当时山里的柴不准随便打,因此大家家中的柴都不够用。

当八十年代末,冬季我们可以躺在热乎乎的土炕上睡觉时,幸福的夜里会有无数美梦诞生,那时候的幸福就是晚上赶紧回家吃了热乎乎的饭,钻进热乎乎的被窝里睡觉,小日子便是知足满意。

后来九十年代,到两千年,甚至现在的一零年以后,我们农村生活越来越好,家中如今可以安装空调了,村里都有了天然气管道,天然气做饭如今成为农村大趋势,但很少有人用天然气来取暖。

我们现在习惯的还是夜里睡热乎乎的土炕,农村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部分喜欢睡土炕,在烧土炕的同时,锅灶一直燃烧的火会提升家里的温度,热乎乎的炕也会散发一定的热量,我们再烧一烧煤炉,冬天就没那么冷了。

烧柴火几乎是农民们一直维持不变的一个生活习惯,现在山里的柴很多,大家闲暇时去山里打些柴草,夜里烧一烧土炕,睡一个安稳舒适的觉,这是农民们的最爱。

一旦禁止烧柴火,以环保的名义来禁止的话,农民们取暖就得用天然气或者电之类的取暖工具了,记得前几年我们村还有附近村都出现过冬天家中发生火灾的事情,每个家庭都被烧的非常残败,而失火原因就是电热毯忘记关开关引发,所以说睡电热毯不安全。

而用天然气或者空调取暖的话,农民们可能会再次被打回七十年代时的室内寒冷温度,那时候是没有取暖条件,现在会是舍不得高额取暖费用,大家想想看吧,农民们有几个舍得冬天花费两三千的费用来取暖的?一般买煤烧煤最多一千块钱,如果取消了烧柴和煤炭,那么用天然气和电类取暖设施,农民肯定舍不得。

我记得以前写过农民为什么不可以有退休金,很多有退休金的人这样反驳我:那些有退休金的人都是提前交了钱,后来享受退休金,农民不提前拿钱还想享受退休,哪有那么多好事?

在此我想告诉大家,不是农民捂着钱袋子舍不得投保,而是大部分农民种植一年的农作物卖的钱太寥寥无几了,我们投不起,如今城里人冬季有取暖费用,农民没有这样的费用,可能农民一年种粮食卖的钱只有几千块钱,所以冬天很多农民舍不得用天然气或者空调取暖。

假如禁止了烧柴草,那么最先扛不住的会是农村老人,虽然子女会给他们买空调,但这些老人心疼钱财,一定是很少舍得用那样的取暖方式取暖,我们村出现过这种情况,老人们说多穿点衣服就不冷了。

我觉得真没必要禁止烧柴草,村里那种污染特别厉害的化工厂还在每天排放着毒气,那些比我们烧的柴产生的污染毒素多了不知道多少,假如想要抓好环保,请有关部门做最应该做的事情,放老农民一马吧,我们冷不起。


悠然见东山


一切决定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农村烧柴火灶现象看似会对大气污染造成影响。但实际上这种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柴火灶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也构成了无数代人的儿时回忆,许多人应该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小的时候放学之后背着书包飞快地跑回到家中。晚上要吃的饭菜还没有做好,便守在厨房的灶台前看着妈妈做饭,帮着妈妈往锅底下添几把柴把火烧的旺旺的。刚刚从地里摘来的蔬菜在热油锅里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

近些年我们国家为了改善大气环境状况,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禁止各类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比如说出台更为严格的气体排放标准。提倡使用更为清洁的新型能源,比如说用电能、风能、太阳能代替传统的火电能源。

另外近些年更是对烟花爆竹等物品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要求。许多地区更是设置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和范围,提倡老百姓绿色过节,平安过节。多关注节日本身的意义和内涵,减少比拼谁家燃放的烟花爆竹更好看、更壮丽等攀比心理。

这些举措都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响应,人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换来一个绿水蓝天和新鲜清新的空气。同时使用清洁能源和减少燃放烟花爆竹,也可以为老百姓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降低生活成本。

然而如果禁止农村使用柴火灶则并不符合当前农村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中国农民大约占了一半左右的人口。而且全国各地的经济水平发展不一,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着许多贫困落后的山区农村。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老百姓主要的经济来源包括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而如果家中不幸丧失了年轻的劳动力,只有老人和儿童一起生活,那么老人外出务工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则只能靠自己分摊到的几亩薄田在家务农。而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则有几项主要开支压在身上。包括老人看病、子女教育、亲朋往来和日常生活支出。

而如果只靠在家务农种地,靠变卖粮食换钱根本无法维持上述几项开支。毕竟即使是风调雨顺的年份里,一亩地的一季粮食去掉耕田、灌溉、薄膜、农药化肥和种子成本后能够赚500块钱已经是幸运的事,根本不能够填补上述几项开支。但是老人看病、子女教育和亲朋往来的开支几乎无法减少。这几项开支一般由不得自己做决定。

因此许多人便在日常生活支出上不断压缩成本,省吃俭用。夏季舍不得开电风扇,冬季舍不得生煤炉取暖,一年四季舍不得看电视,晚上不敢熬夜太晚怕电灯亮太久浪费钱。三里二里路能走路就舍不得骑电动车。

自然,如果能够使用自家粮食作物收获后剩余的秸秆,或者利用农闲时去山上捡来的树枝树根烧火做饭。尽管使用传统的柴火灶会脏点累点,但是可以很好的减少家庭支出。因此老百姓舍不得使用昂贵的煤气灶做饭。

谁都想拥有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生活品质。出门有豪车车接车送,回家后有空调暖气热水器等各类现代化家电。饭菜可以一个月不重样,换着法子每天都是尝试新鲜花样。但是客观条件和农村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水平不允许。

所以奉劝那些早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并且有着丰厚的收入和一应俱全的物质生活的专家学者们,不要再“因居庙堂之高而忘江湖之艰辛困苦”。多考虑一下中国底层老百姓的实际情况再做决定。


珞珈山的猫


我感觉不该禁止,而且应该给补贴。昨天也就是3月18号晚上京津冀大风。这很多人都知道吧!大风天反映出问题又谁关注了呢?我认为有两大问题。第一大风起火消防难。第二就是大型广告牌和轻型彩钢房问题。就说大风火灾消防难问题吧!荒郊野外为什么起火?有人肯定想可能是烟头没熄灭引起的火灾,有的说是彩钢房被吹到高压线出的火花引起的。这些都是点火源。但是燃烧是有条件的。可燃物 氧气 火源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氧气肯定是管不了的,只能控制火源和可燃物了。野外的可燃物无非就是树,树枝,树叶了。而树是湿的一般不太容易起火,起火的也就是干树枝树叶。树叶和干草最容易燃烧了。这也就是我想说补偿的地方了,干草和干树叶的清理问题了。我认为应该鼓励65来岁有劳动能力的人 ,去处理那些羊吃剩下或没人管的干草干树叶,在家烧了。然后国家给些不尝,减少火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