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四川土匪

四川,我國人口第一大省,民國時期土匪問題可謂氾濫成災。 民國時期四川土匪問題嚴重並不是偶然的,它與四川各種社會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繫:四川地主剝削嚴重,政府賦稅繁多,自然災荒頻發,使農村經濟遭受嚴重破壞;政局長期動盪不安,四川軍閥連年混戰,軍隊往往招匪、縱匪,大量散兵流為土匪;秘密結社迅速膨脹、匪化嚴重,使社會環境日益惡化.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四川大量民眾不堪重負而破產,被迫進入土匪隊伍. 。

民國時期四川土匪

四川土匪,有活躍於川陝邊境的巨匪王三春、袁剛,有在四川廣漢活動的侯拜子、烏雞兒,有在四川秀山活動15年之久的賴子方,也有流竄於金堂一帶的賴金廷、賴合山、蔣炳南等土匪。當然,也少不了活躍於川北,有“川北土皇帝”之稱的巨匪黃清沅。老話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確有其道理。黃清沅的父親黃德齋在四川梓潼重華場一帶,本就是大族出身,也曾中過清末的秀才,也曾是民國梓潼縣參議員。但是,黃德齋卻是典型的為富不仁。黃德齋倚仗家族在當地的勢力和秀才的身份,包攬訴訟,欺壓鄉民。雖然其無惡不作,但是,由於黃德齋抽大煙,又日嫖夜賭,家境很快敗落。

民國時期四川土匪

黃德齋生了四個兒子,老大黃清沅、老二黃庸如、老三黃復初、老四黃燎如,“上樑不正下樑歪”,受土匪惡霸父親的影響,黃氏四兄弟很快成為當地影響力最大、也作惡最多的土匪,兄弟四人也被當地人稱為“黃門四虎”。

而黃氏四兄弟中,尤其以老大黃清沅手段最為兇殘、最無人性。作惡也是需要“能力”的,而黃清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以黃清沅為首的黃氏四兄弟,利用江油、梓潼、劍閣交界處的重華作為老巢,縱橫周邊200餘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