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川土匪

四川,我国人口第一大省,民国时期土匪问题可谓泛滥成灾。 民国时期四川土匪问题严重并不是偶然的,它与四川各种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四川地主剥削严重,政府赋税繁多,自然灾荒频发,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政局长期动荡不安,四川军阀连年混战,军队往往招匪、纵匪,大量散兵流为土匪;秘密结社迅速膨胀、匪化严重,使社会环境日益恶化.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四川大量民众不堪重负而破产,被迫进入土匪队伍. 。

民国时期四川土匪

四川土匪,有活跃于川陕边境的巨匪王三春、袁刚,有在四川广汉活动的侯拜子、乌鸡儿,有在四川秀山活动15年之久的赖子方,也有流窜于金堂一带的赖金廷、赖合山、蒋炳南等土匪。当然,也少不了活跃于川北,有“川北土皇帝”之称的巨匪黄清沅。老话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确有其道理。黄清沅的父亲黄德斋在四川梓潼重华场一带,本就是大族出身,也曾中过清末的秀才,也曾是民国梓潼县参议员。但是,黄德斋却是典型的为富不仁。黄德斋倚仗家族在当地的势力和秀才的身份,包揽诉讼,欺压乡民。虽然其无恶不作,但是,由于黄德斋抽大烟,又日嫖夜赌,家境很快败落。

民国时期四川土匪

黄德斋生了四个儿子,老大黄清沅、老二黄庸如、老三黄复初、老四黄燎如,“上梁不正下梁歪”,受土匪恶霸父亲的影响,黄氏四兄弟很快成为当地影响力最大、也作恶最多的土匪,兄弟四人也被当地人称为“黄门四虎”。

而黄氏四兄弟中,尤其以老大黄清沅手段最为凶残、最无人性。作恶也是需要“能力”的,而黄清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以黄清沅为首的黄氏四兄弟,利用江油、梓潼、剑阁交界处的重华作为老巢,纵横周边200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