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如何穩健理財——如何投指數基金?

接著上一期的 ,本期聊的主要是篩選指數基金和定投

指數基金之所以能追蹤指數行情,是因為它通過一個和對標的指數相匹配的投資組合來實現的。

而篩選的思路不但要看指數基金的組合和業績表現,也應結合自己的風險偏好的既有的投資組合。

篩選——看什麼?

沿用上期的兩個例子,先看看它們的累計收益率走勢:

基金如何穩健理財——如何投指數基金?

同樣都是指數基金,但兩者走勢非常不一樣。

  1. A的累計收益率徘徊在0-10%之間,最近六個月才慢慢從0爬上10%,但和同類型基金相比,差得挺多的。
  2. B差不多和A一起攀升,但B能攀升到20-40%之間,好幾個月都跑贏同類型基金。

這兩個栗子都重申了指數基金必須篩選,而不是像有些大媽朋友們一樣,覺得指數基金都長一個樣。

那為什麼它們業績如此不同?要去看投資組合裡都有些什麼。

基金如何穩健理財——如何投指數基金?

借用“漏斗”的眼光去看,先從大的行業配置入手,這裡顯示A和B的第一大持倉股票是製造業,A是40%,而B更是高達50%。

但第二大持倉股票就開始分化了,A是金融業(佔30%),B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佔30%)。

金融行業股票的表現在這幾年的萎靡不振是有目共睹的,而科技/IT行業,即便在戰疫的非常態,仍然堅挺。

找到這個比較大的區別,心裡有個數,可以進一步去看具體持倉的個別股票,瞭解它們的歷史行情和將來的前景如何。(為了避嫌,這裡就不進入具體的股票分析了。)

大範圍的研判還可以看看具體的財務指標,例如歷史財務指標顯示在2018-2019上半年,當時的股市行情大體波動向下時,A比B抗跌。

不過,在目前的戰疫這種非正常情況,當製造業在艱難前行時,反而持倉裡有科技行業的B更能衝上去。

基金如何穩健理財——如何投指數基金?

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實業出問題基本就會傳導到金融行業,因為出去的貸款就有問題,即兩者正相關。

A持倉中的70%就是金融+製造,在今年的前景應該不如B,因為B有科技行業的持倉。

在研究了指數基金的一些關鍵數據後,不要忘了和自己已有的投資做配置。

對於風險接受程度不高的普通投資者而言,配置的重點應放在對沖,例如如果既有的投資裡已經有買入個別科技股,可以暫時放一放B,避免重複投資,等等。

定投

舉個栗子:對標上證指數在2020年1至2月的行情,某基金在1月2日以單位淨值1.00元開始申購

甲投資人:

  • 從2020年1月2日起,每七天定投1000元
  • 定投了6期,共6000元,總份數6026.452
  • 按照2月28日的單位淨值0.9629賣出,得5802.87元,
    虧損3.27%
基金如何穩健理財——如何投指數基金?

乙投資人:

  • 1月2日,當時證指數3,085.20,直接投資6000元,買入某基金6000份
  • 2月28日賣出,上證指數2,880.30,賣出全部6000份,得5777.296元,虧損3.71%

結果是甲比乙虧損稍小。

雖然栗子用的是兩個月左右的數據,但它仍然顯示了定投的平均投資如何在長期持有時發揮作用。

定投的間隔越短,相對的平均作用(即投入固定的資金,單位淨值越低,買入的份數越高)就更明顯。

定投和指數基金都有助於長期的穩健投資。

基金如何穩健理財——如何投指數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