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觀瀾 臺大校長案,這屆臺大學生行不行

王義偉

時至今日,筆者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看走眼了。

在之前的評論中,筆者曾兩次預測:9月初新生入校後,對於蔡英文當局公然踐踏大學自主、拒絕任命管中閔為臺大校長一案,臺大學生會發起新一輪學潮。蔡當局迫於學潮的壓力,將在10月份下發任命書,管中閔會走馬上任。

現在(筆者撰稿時),9月已至下旬,10月馬上到來,臺大學生毫無動靜。

所以,筆者心中漸生疑惑,這屆臺大學生行不行?

當然,如果真看走眼了,筆者不是唯一,蔡英文當局也曾十分忌憚9月入校的臺大學生。

在被任命為管中閔案爆發後的第三任“教育部長”之後,葉俊榮先是一再表示,要和臺大做有溫度的溝通,7月份又放出風來,說未來兩個月是解決臺大校長案的最佳時期。葉俊榮之所以把7月、8月看作最佳窗口期,當然是因為9月學生返校,形勢將變得複雜。5月份的時候,臺大學生已經發起過一次“新五四運動”,如果學生9月返校後發現管中閔還沒有上任,大概率會再鬧一次。

9月到了,臺大新生報到了,臺大老生返校了,臺大學生沒有鬧,臺大的學生看起來很乖。

於是,葉俊榮“部長”扯下了溫情的面具,出手了。

9月12日,葉俊榮公佈了對臺大校長案的處理決定:第一,臺大必須重新遴選校長,回到當初5位候選人競選校長的階段;第二,重新遴選之前,遴選委員會必須先討論決議,遴選委員會委員、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是否需要回避、或是否需要解除其遴選委員職務。

和之前的兩任“教育部長”相比,葉俊榮做出的決定,更具殺傷力。他不但要除掉管中閔,還要一併剪除其“黨羽”。

由於之前已經多次公開發布過拒絕重新遴選的聲明,對於葉俊榮的決定,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未作回應。各方輿論也認為重啟遴選已無可能。臺前“教育部長”曾志朗認為葉的決定“無聊、沒新意、可笑”,這樣的處理方式“到底要讓全世界的人笑多久?”

葉俊榮發佈新決定至今,臺大學生依然沒有反應,彷彿此事與他們無關,彷彿管中閔是別的學校的當選校長。

為什麼?

筆者分析,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民進黨的黑手已經伸進臺大校園,培植了反對管中閔就任校長、干擾學潮的力量。

這方面,已經有跡象可尋。在5月份的臺大“新五四運動”中,就有學生以“假摔”的方式企圖碰瓷這項運動;後來管中閔到美國大學演講,竟然有上百名臺大校友聯名登報,反對管中閔演講。有關報道顯示,反對管中閔的學生和老師,主要集中在臺大法學院,而臺大法學院正是現任“教育部長”葉俊榮的根據地。他不但是從臺大法學院畢業的,還長時間在該院任教,一直做到副院長。

其二,包括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在內的臺大教師,宅心仁厚,不願意利用學生,希望學生以學習為重。

為了抗議民進黨的能源政策,臺灣“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黃士修等人持續在臺“中選會”前絕食抗議。9月23日夜,管中閔前往絕食現場看望黃士修等人。黃士修稍後在Facebook上發佈了他與管中閔交流的內容。管中閔告訴黃士修:“我們這一輩年紀大了,不知道還能做什麼,你們年輕一代還有未來,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換取民進黨已經不存在的良知。”

筆者相信,管中閔既然能對黃士修說出這樣的話,他對臺大學生,一定也懷著同樣的關切之情。

臺大人已經付出了這麼多的努力,依然沒有喚醒民進黨當局的良知,身為老師,怎麼會忍心讓學生們再做無謂的抗爭呢。

話題回到臺大校長遴選的技術問題,葉俊榮要求臺大重啟遴選、並去除一個委員,在臺灣媒體看來,似乎是露出了一個破綻,讓臺大可以反敗為勝。

臺灣媒體是這麼分析的:在法理上,有一個“無害錯誤”原則(harmless error),是指一個決議過程若發生輕微的錯誤,而此錯誤不會損及當事人權利或影響實質結果,則此輕微錯誤不構成原案件須重新審理或取消判決的依據。

葉俊榮要求臺大確認遴選委員蔡明興是否適任。而當初的投票結果,管中閔獲得12票,比第二名候選人多3票。也就是說,蔡明興的一票不會改變遴選結局,即使去除他這一票,管中閔為最高票當選人的結果依然不變。臺大遴選委員會如果能重新開會,決議將蔡明興的票作廢,而遴選的結果,依然是管中閔當選,這樣臺“教育部”就沒有理由拒絕管中閔,只能給他發聘書。

這樣的建議,似乎很有道理,但在筆者看來,並不可行。葉俊榮看似露出破綻,但是更大的可能是賣個破綻,引誘臺大遴選委員會上鉤。

因為:一方面,遴選委員會成員複雜,一旦重新開會,如果有人突然提出新的動議,要求真的重新投票遴選校長,就不好辦了;另一方面,臺“教育部”拒絕任命管中閔的主要理由,是認為他擔任企業獨立董事的報備程序有問題,即使將蔡明興這一票去除,臺“教育部”依然可以以這個理由拒絕發聘書。

所以,目前臺大遴選委員會的應對策略是正確的,以不變應萬變。

這屆臺大學生沒有反應,勉強也可以理解。

畢竟那是大人的事,學生們只是一群孩子,學好功課是第一位的。

大概是這個道理吧。(主編王義偉 編輯嚴葭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