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是怎樣實現對當權者的諷刺和底層人民的同情的?

廬隱曾經說過:迷信具有偉大的權威,尤其是當一個人在倒黴不得意的時候,或者在心靈失卻一句徘徊歧路的時候,神明便成為人心的主宰了。

在封建社會,禮教壓抑人性,官場黑暗舞弊,科舉制度更是讓有志青年痛苦不堪,所以除了寄希望於神佛,他們別無他法。而對於蒲松齡來說,作為一介書生,他還有手中的筆,不能正大光明的指責,隱晦一點總沒人管吧,所以也就有了《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以鬼怪亂力為依託,講述的一個個令人歎為觀止的故事。這本書有多出名,不用做多贅述。但是它通過狐仙,鬼怪,山石,鳥獸等揭露的官場黑暗,人性的詭辯,愛情的悽美等註定它成為傳世之作。它將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蒲松齡也因此被稱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聊齋志異》除了故事曲折有趣,情節引人入勝之外,更大的價值是反映了勞苦大眾對封建勢力的反抗精神,每一個超乎現實的故事後,都會講述一個大道理,所以《聊齋志異》也是最早的小故事大道理合集。


《聊齋志異》是怎樣實現對當權者的諷刺和底層人民的同情的?

一、故事曲折,情節動人,是它的魅力所在

《聊齋志異》故事篇幅短小精悍,往往一個故事就兩三頁結束。但是故事都很曲折離奇,不看到最後,根本就猜不到答案,就算猜到了答案,也會想要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據說蒲松齡的故事素材都是他徵集來的。蒲松齡是一介書生,屢試不第,讓他喪失了繼續科考的信心,後以教書為生。他自幼就喜歡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傳說他為了蒐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蒐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最偉大的藝術恰恰在最平凡的地方,所以這些口口相傳的神怪故事,在蒲松齡潤色之下,用自己高超的語言技巧,娓娓道來,就成為了一篇又一篇不朽之作。

愛情故事在《聊齋志異》中佔據了最大的篇幅,悽美的愛情,總是讓人神往的。張恨水在夜闌人靜之時,看天邊銀河耿耿,腦中呈現一幻象:“

一雲裳倩影,綽約磯頭,以孤獨少年,依依柳下,而江心月白,風露寒衣,兩地相思”。寥寥數語,就勾勒了一個悽美的故事。

張恨水這一幻象就是受《聊齋志異》的影響,這是中國文藝的魅力之處,也是《聊齋志異》的魅力所在。愛情不是死去活來的狗血劇情,他通過故事告訴我們的是要修成正果有時候需要戰勝的是自己,有時候更需要打敗敵人。

我們耳熟能詳的《畫壁》、《瑞雲》、《連城》、《蓮香》等等,都是愛情故事中的的代表。女子皆是曼妙佳人,是狐是鬼是幻象,男子著迷,為之痴狂。除卻愛情,還有至孝之人,成痴之人,世間萬物都可以幻化成有生命,有情感的存在。通過曲折離奇的情節,精彩充實的內容,讓世人在故事中勘破天機,找尋出真理。

所以《聊齋志異》是有趣的,有魅力的,引人入勝的一部奇書,出現“流播海內,幾千家有其書”的境況是意料之中。


《聊齋志異》是怎樣實現對當權者的諷刺和底層人民的同情的?

二、故事題材廣泛,品類齊全,是它的精彩之處

世人皆知蒲松齡的代表作是《聊齋志異》,事實上他並不單單隻會寫小說。他涉獵極廣,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200萬言。

這也註定了他寫《聊齋志異》時,題材廣泛。最初,他寫一些神怪故事時,遭到朋友恥笑,在旁人眼中,不努力讀書, 志在入仕,就是不務正業。也有友好的,語重心長的勸阻。不過這些都不妨礙他醉心於狐怪傳說,不屈從,年過花甲才擱筆。

題材到底有多廣泛?可以這樣說在他的筆下,一景一物都有靈魂。除了我們頗為熟悉的狐仙,或者叫狐狸精外,還有幻由心生的壁畫,士為知己者死的石頭,被封為夫人的夜叉,揭露官場黑暗的促織,更有情深義重的烏鴉等等。當然,不能少了神仙的加盟,比如移花接木以刀錐施於頭頸的陸判、感激一頓飯的雷神等。

除了這些,還有女扮男裝,替丈夫掙得功名的胡四娘;呈現的不同騙局的三則局詐;“敵人出去我就回去,敵人回去我就出來”的獅子貓等等。最有趣的是《書痴》,喜歡看書是好事,若看書成痴,生出魔障,那就樂極生悲了。就連蒲松齡在此篇後面都寫到:“

那美人的妖異,就是書籍的魔障,這事近於怪誕”。過猶不及,凡事需要一個度,否則結果就會適得其反。

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在他筆下一一出現。一花一草,一蟲一鳥,都與人產生了情感糾葛,經過他的語言勾勒,對情節的策劃和設計,都變成了精彩紛呈的故事。

除了題材廣泛,《聊齋志異》涉及的情感類別也比較多。人有七情六慾,同樣的,在蒲松齡筆下萬物皆是生靈,都有情感。透過故事,他傳遞的是,親情,愛情,友情,恩情等等。

翻開書,你永遠猜不到下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更琢磨不到他要寫的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題材的廣泛,品類的齊全,就是這本書的精彩之處。


《聊齋志異》是怎樣實現對當權者的諷刺和底層人民的同情的?

三、故事超乎現實,背後是對現實的無聲反抗

蒲松齡生長於鄉村,所以對底層人民的生活現狀有深入的瞭解。他知道生而為人,受封建禮教的束縛,貪官汙吏的迫害,是多麼的不容易。

他幼時,蒲家已為蒲松齡聘劉國鼎女。後來訛傳朝廷將選良家女充宮掖,人心惶恐,紛紛慌亂中嫁女,劉國鼎就送女兒來蒲家,與蒲松齡母親同寢一處。傳言平息後,才又回到了自己家。

比如《促織》,天子偶爾喜歡使用一樣東西,或許過後就拋在了腦後。但是奉命行事的各級官吏,就定下了進貢的常例。官員貪婪,吏役暴虐,最後逼得老百姓賣妻子兒女,也沒有休止。民怨載道,卻求天不應,叫地無門。

他從十幾歲開始,刻苦讀書,奈何直到他六十三歲,連鄉試都沒有通過,甚至屢次因犯規被罷黜。在這大半生中,他看透了官場上的黑暗,甚至大肆掠奪、濫殺無辜的暴虐,更痛恨科場考官的昏庸舞弊,所有的不忿,都幻化成語言,融入了自己寫的故事中。

在他的故事中,最後大都是以喜劇結束,是圓滿的結局,這更是對現實遺憾的補充。才子佳人,自古都是人人渴求的神仙眷侶,奈何禮教束縛,總是被迫與至愛之人咫尺天涯。歷史上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和焦仲卿、《釵頭鳳》的主人公蘇軾和唐婉等等。

在蒲松齡眼中,這些被世俗割裂,被人為肆意破壞的情感都有了可能。薄情男兒變得情深義重,比如《瑞雲》中的賀生,不因瑞雲變得醜陋,就厭棄她;風塵女子受盡折磨,也無二心,就像《鴉頭》中的鴉頭一樣。

世人皆信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奈何在滅人慾,等級專制的封建社會,哪裡有平等和公平而言?普遍現象是殺人者橫行霸道,被欺侮者忍氣吞聲。重大變故後,壞人活著,好人死了。活著的令人氣得咬牙切齒,死了的令人悲傷流淚。但是在蒲松齡的故事中則不然,庚娘忍辱負重,談笑如常,伺機殺死仇人王十八,而後自我了斷。最後的結局是壞人都死了,好人因緣際會,死而復生,重新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全書中數不勝數,每一個故事背後都隱藏了作者無聲的吶喊和對現實的對抗。不論是對封建禮教還是封建專制的犀利描述,又或者對官官相護等醜惡嘴臉的繪製,都體現了他的這種精神,除此之外還有他理想中的生活,理想中的愛情,理想中的深情。這些傳遞出的思想是這本書除了故事精彩,題材廣泛外最大的價值。


《聊齋志異》是怎樣實現對當權者的諷刺和底層人民的同情的?

​四、故事結束,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聊齋志異》在歷史的長河中,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它更是將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無人能及改變成影視,戲曲,搬上熒屏,更是讓它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存在。

近代文學家郭沫若評價它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自古以來,談鬼色變,對於各種狐精,妖怪,都是敬而遠之,他們是恐懼的代名詞。但是在蒲松齡看來,它們有情有義,比某些披著人皮,為非作歹,殘暴惡毒的人更像人。那麼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示到底有哪些呢?

1、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生在世,只有心存善念,才會有福報。

2、凡事有度,切勿肆意而為。過猶不及,絕不是危言聳聽。不論是對待什麼事情,一旦成為了魔障,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3、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切不可被外表的假象所迷惑,到時候追悔莫及,也無濟於事。不論是喜歡一個人,還是看待一件事,都應該擦亮眼睛看清楚是妖怪還是美人。

4、遇事要沉著冷靜,切不可盲目衝動。否則就會像大鼠一樣落入獅子貓的陷阱之中,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當你心有困頓,被俗世纏繞時,不妨翻開這本書,從故事中感受樂趣,從樂趣中汲取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