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最後的棒棒》引發思考:“底層男人,結婚是最好的出路”

池魚/文

01

前兩天的時候因為看了《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深有感觸,所以也推薦了身邊的不少朋友看。

這部紀錄片,用真實的鏡頭語言,像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在生活中面對的考驗和困難,固執和堅守,幸福和迷茫,還有選擇和被選擇。

有些人的命運,因為種種原因,受到的限制遠遠大於我們的想象。

有很多人問:為什麼他們不去工地上幹活,或者去找點輕鬆的事做,那樣錢不是更多嗎?

這個問題,紀錄片裡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很多在大眾看來更輕鬆的活兒,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幹不了。

每個人,都不能只是用自己的思維去衡量別人。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引發思考:“底層男人,結婚是最好的出路”

因為人生經歷不同,受過的教育也不同,自然而然差距會越拉越大,有陽春白雪,自然也就會有下里巴人。

我們能夠做的,是要用平等的心態,尊重每一個人的努力。

我看完這部紀錄片以後,更多的考慮是這些東西。

而昨天,我的一個好朋友看完後,卻提出了一個不一樣的觀點,她說:“我發現底層的男人,結婚是最好的出路。

我開始還有些懵,她解釋道:

“你發現沒有,那些棒棒中最後過得好的,比如大石這種,都是娶了老婆有家庭的人,還有老黃,他雖說沒有妻子,但還是有女兒,每年回家也能有個團圓,有盼頭。而那些單身的棒棒,這一輩子好像都沒有任何追求,過一天算一天,有一天是一天,日子越過越懶,越來越沒追求,永遠落在了底層。”

我想了想,好像的確是這樣。

朋友說,她感覺自己的父親和紀錄片中的河南很像。

河南被很多觀眾稱為“賭神”,倒不是因為他的賭藝有多精湛,而是他前期實在是太喜歡賭,沒錢了要去賭,寧願不吃飯還是要去賭,渴望靠著賭發家致富。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引發思考:“底層男人,結婚是最好的出路”

02

她做了一個假設:

“要是我的父親不成家的話,那麼他的命運絕對能夠從這部紀錄片裡找到原型,一輩子都在幻想,一輩子還是沒有混出來任何名堂。”

因為她家裡的一切,都是她的母親操持辦起來的。

當初家裡買房,是她的母親張羅著去借錢,她的父親主張的是:錢要自己先用了來,要是不用的話,錢就是白掙的。

如果那時不是母親堅持,結果可想而知,她父母的掙錢速度,遠遠比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到了現在肯定就買不起了。

要是按照她父親的要求來生活的話,那麼到現在肯定也沒有什麼存款。

她說,父親還喜歡喝酒,喜歡打牌。

年輕的時候,她的母親因為打牌這點,和父親沒少吵架,兩個人因此打過不少架,最後在親戚的說和下,父親能夠好一陣子,過不了兩個月還是繼續悄悄去了牌桌。

母親小時候喜歡叫她盯著父親,父親總是用糖哄她,讓她不要把打牌的事告訴母親。

她說那時還小,不懂,看在糖的面子上,她就真的沒說。

現在想來,母親真是一片良苦用心。可惜的是,父親從來不曾意識到:他的人生是因為娶了母親,才開始全新的改變。

當她越是長大,開始用家庭的責任感去衡量父親的時候,才感覺父親真的缺失很多東西,而母親這輩子,也是真的辛苦。

紀錄片中,每個男人住的地方,幾乎都是一團糟,很亂。朋友說,這不奇怪,家裡如果沒有母親收拾的話,父親真的也是這種人。

她現在27歲,在家裡沒有看到父親洗過哪怕一件衣服,拿過一下拖把,寧願捱罵也不做家務。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引發思考:“底層男人,結婚是最好的出路”

03

她現在大學畢業工作了,去年過年的時候,給了母親兩千塊錢,說了一句“媽,你這些年辛苦了!”

她說一直感覺母親是個脾氣比較暴躁的人,但是這話一出,母親當時就紅了眼眶。

誰的心裡,沒有柔軟之處呢?

她想起以前母親總是嘮叨“自己這輩子就是操心的命,沒人關心心疼自己”,她有時還覺心煩,認為母親就如同父親說的一樣:話太多。

也是無奈吧。

如果母親不說,不去逼著父親改變,督促他努力工作賺錢,要是由著父親本心的話,家裡現在不知是什麼樣子,恐怕他們一家人得去睡大街。

與此同時,她當時也給了父親一千塊錢,她瞭解父親的性子,不敢多給。

果不其然,父親那天晚上和家裡的幾個叔叔打了一晚上牌,第二天早上回家的時候,兜裡只剩不到兩百塊。

因為過年,再加上她和哥哥都回家了,母親沒有罵人,只是對她哥說:“你以前說,我不應該把錢管得死死的,只給他吃飯的錢,這樣是不給男人面子。你看這樣,我敢多給嗎?你信不信我把家裡存摺給你爸,他第二天就能輸完。”

她的哥哥沒有說話。她的父親做錯了事,也還是有所忌憚,破天荒地在吃飯之前主動去擺碗。

能夠如此,她的母親現在就已然滿意。

大概是人年紀大了,母親脾氣緩和不少,也大概是她和哥哥都大學畢業了,家裡負擔減輕,所以母親也給了父親一些更大的犯錯空間。

要是以前,她說估計兩人又得大鬧一場。

我聽朋友講完這些,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引發思考:“底層男人,結婚是最好的出路”

04

朋友和我差不多的家境,爺爺那輩都是汗珠子落地摔八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到了父母這輩,開始出門打工,因為沒什麼文化,做的也都是體力活。

所以,我才感覺劇中的“棒棒”其實離我的生活並不遠。

我聽母親講述他們以前剛出去打工時候的事,同樣是各種心酸在其中,也是社會的底層。

然後,到了我們這一代,都是家裡父母努力供我們上學,畢業以後,在更大的城市安家,過上了父母口中的“可以坐辦公室”的日子,繼續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而朋友描述完自己的父親後,我感覺其實我的父親身上,也有她說的很多缺點,母親同樣比較辛苦,主內也主外。

而我的身邊,其實像父母他們這個年代的人,多的是這樣的情況。

他們的婚姻,不比得現在,婚前還有考驗期,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見過兩面後就定下來了,所有的脾氣也都是婚後才暴露出來。

然而,就算過得不好,多數也是一輩子。當然,也有過得好的,這樣的情況屬於比較幸運。

婚姻,給一個人帶來的東西有好也有壞。這種好壞,有時取決於這個人本身在婚前的得分,有的人因為結婚被拉上一個臺階,而有的人,因為結婚導致原先的生活水平下降。

​所以,婚姻裡才會因為這種落差,產生埋怨和矛盾。你認為,對於底層的男人來說,結婚是最好的出路嗎?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