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

說起《聊齋志異》相比大家都不陌生,就算是沒看過書籍的,也肯定看過電視劇的,畢竟當初張國榮演的確實是經典,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介紹這位中國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

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生於明朝崇禎十三年。我們都知道,許多有名頭的人物身世總是不一樣的,具體表現在降生時的一些異象,蒲松齡也一樣。傳聞蒲松齡出生之前,他的父親夢見一位偏袒上衣、乳際粘有一貼圓如銅錢藥膏的病瘦和尚進屋,當蒲松齡降生之後,他父親果然看到蒲松齡的身上有一塊青痣,而這塊青痣的大小、位置和他夢裡看見的那位病和尚的一模一樣,所以後來的蒲松齡經常以“病瘠瞿曇”降生來調侃自己,在面對潦倒窮困的生活之時,總能說一句“誰讓自己是苦行僧轉世呢”。

但是要知道的是,蒲松齡並不是一開始就窮困潦倒的,他小時候的生活放在今天那可以算是小康了,蒲松齡的父親早年改文經商,積攢了一些財富,所以蒲松齡小的時候過的生活是蠻滋潤的,只要安安心心的讀書就可以了,根本就不用擔心生計的問題。之所以後來會變得窮困潦倒,是因為分家而造成的。

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

蒲松齡在家裡是排行老三,上頭有兩個哥哥,下頭還有一個弟弟,這兩個哥哥雖然都是秀才,但是卻娶了兩個潑辣的女子,整個家裡就被這兩個女人搞得雞犬不寧的,蒲松齡的老爸為了安靜,所以便將大家召集起來,分家。之前我們說過了,兩個嫂子都是潑辣的,而蒲松齡的妻子卻是很賢惠不善爭辯的,所以這個家一分下來,蒲松齡只得二十畝薄田,二百四十斤糧食,先不說田多田少的問題,就單單蒲松齡從小讀書沒幹過粗活的,根本就養不活家,所以,分家之後的蒲松齡就長期的陷入了為生計愁苦之中。

可能會有人問,既然讀書這麼厲害,為什麼不嘗試考科舉呢?考是考過,但是沒中,因為當時蒲松齡所寫的東西根本就不符合當時的傳統規範,所以接連考了四次都沒中,到頭來只中了個秀才的頭銜,所以後來乾脆就放棄了。放棄科舉的蒲松齡為了養家餬口,做過幕僚,做過塾師,但沒用,這些賺的錢還是很難養家,所以長期下來蒲松齡就一直處於一種窮苦的狀態了。這期間他還做過一首《除日祭窮神文》:“窮神,窮神,我與你有何親,興騰騰的門兒你不去尋,偏把我的門兒進?難道說,這是你的衙門,居住不動身?……鰾粘膠合,卻像個纏熱了的情人?”以此來嘲諷自己窮。

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

但是蒲松齡的生活雖然窮困潦倒,卻一直沒放棄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對於《聊齋志異》的撰寫。這本書蒲松齡以其畢生精力寫完,從年輕的時候寫到暮年,一共寫了8卷491篇,大約寫了40餘萬字,其中的故事大多是寫各類的鬼狐妖媚,將這些鬼狐妖媚的事物人格化,將他自己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也寫了進去,可以說,如果沒有蒲松齡幾十年的堅持,那麼今天大家可能也就見不到這本文化中的瑰寶了。

公元1715年,76歲的蒲松齡感覺自己的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好像許多年齡老的人都能感覺到這種情況),這條窮苦的人生路走到這裡也該完了,所以,蒲松齡先是到祖先的墳前祭了祖,然後回到家裡等著,果不其然,不久後的蒲松齡就因病病逝於家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