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實踐中確定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被反覆討論,到底什麼是自己的能力圈,怎麼確定自己在能力圈內還是能力圈外?

什麼是能力圈?芒格說,如果你確有能力,你就會非常清楚你能力圈的邊界。若你問起,那就意味著你已在圈外。

按照肖恩.帕裡什的看法,對於一個問題,我們能夠預計會有哪些反對意見,而且知道如何應對。因為這些東西我們以前都聽過了,早就花了功夫去學習相關知識,來反駁這些意見。在我們的能力圈裡,遇到問題時,我們有很多選擇。我們對於接觸領域的深刻理解和駕馭的熟練程度,意味著我們可以從多個來源獲取信息,並理解什麼東西可以調整,什麼東西無法改變。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知道能力圈這個詞,和在實踐中能堅守能力圈是兩碼事。

在實踐中怎麼去確定自己能力圈?如果貿然跳出能力圈而不自知,這就是災難前夜。

一個可行的方法,來自於很多前輩的方法。經過慎重思考,你打算幹一件事,那麼分兩步。

第一步,在事前要反覆斟酌,慎重思考,科學論斷。這一步應該參考飛行員起飛清單,制定一個蛛網模型的檢查節點。自己不斷完成這些節點的關鍵理論或信息核實,最終在複雜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簡單結論。在結論基礎上,基本就確定是否是自己能力圈。一般情況下,通過長期實踐和學習,你對各個節點已經瞭然於胸,如果有模糊感,說明你還未達到邊界,輕易不要進入執行過程。應該不斷努力,最終在認知上首先達到蛛網節點清晰,同時路線簡單,結論明瞭,在執行前找不到合理反對意見。

第二步,在結論基礎上進入執行狀態。鑑於人的認知總是有限的,那麼雖然我們雖然確定了自己能力圈,同時也論證完能力圈內可以開始做某件事情,但事物是動態發展並且會對認知形成反饋。這時我們算是開工沒有回頭箭。我們要做的事情又分為兩點。一,不斷完善和更新原先的蛛網模型節點。二,在各個緯度上不斷尋找反對意見。這一點權重應該遠大於第一點。在認知階段蛛網節點完善最重要,在執行階段尋找反對意見最重要。但實際上我們常看見的做法是一旦進入執行環節,大部分人會變成管道化視野,只看有利信息,卻忽視不利信息。就好比受精卵受精後從此封閉,其他信息再也沒有機會,這個受精卵只會按照既定基因發展壯大。事實上,正確方法應該是開放的,並且是可逆和可糾錯的。因此,一旦發我們現有和自己當初認知完全相反並且是長期正確的意見,這時就應採取相應行動終止或修正行動。因為某些相反且可能正確的意見,你解釋不了但可以接受並可以在實踐中得到回應,說明自己超出了能力圈。

另一個可行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去找邊界。比如開始一個領域內的實踐後,不斷對做相同事情的同行或者前輩以及最新文獻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你會不斷比對,發現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是哪些。比如在調研中,很多人誇誇其談問題一大堆,但其實真正有用的調研應該是不發言不提問,主要看大家提的問題和發言有沒有超出自己預先知道的範圍。如果在調研中有些內容大大超出你所料,或者通過一次調研你感覺學到了震撼或者巨量的知識,這時說明你已經在能力圈外。人腦的構成其實類似一個可檢索的圖書館。大多數知識經過整合後有序存儲於大腦。我們的精力應該主要用於發現邊緣或者前沿知識。當你天天覺得自己都在實踐中進步很大,或者在調研中學習了很多,說明你有序存儲不夠,知識模型不夠,在該領域是業餘人士,已經超出能力圈,仍需學習。

成年人看一個小嬰兒,他一哭,你馬上能分辨他的訴求,而且知道滿足訴求後他會笑或者會揮舞腳還是手,不滿足訴求他會繼續怎樣。如果你對哭聲沒有感覺,或者茫然不知,那說明超出認知能力圈,這時要去找兒科醫生,醫生的能力圈正是大於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