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要追問做錯了什麼,更要追問做對了什麼

科學家史蒂芬平克做過一個關於人類暴力史的演講。演講最後,他意味深長地說了一段話:


“不論什麼原因,我認為暴力事件的減少具有深遠的意義,它使我們開始追問,不僅要追問為什麼會有戰爭,也要追問為什麼會有和平;不僅要追問我們做錯了什麼,也要追問我們做對了什麼。正因為我們做對了一些事情,找出我們做對了哪些事情就會很有意義。”


不僅要追問做錯了什麼,更要追問做對了什麼


隨著形勢的日漸穩定,對疫情的各種反思,成了一件大家關注的事情。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如果以後再出現疫情,我們還會重蹈覆轍嗎?


回顧,是必須的;反思,更重要。不回顧,不會進步;不思考,無以提高,甚至會在同一個坑裡栽跟頭。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回顧、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思考,也很重要。


史蒂芬平克這段話,可謂切中要害。我們的確要反思做錯了什麼,更要反思做對了什麼。做錯的,算教訓,以後注意避免;做對的,是經驗,要積累,要總結。兩方面齊頭並進,應對未來的問題,才會得心應手,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不僅要追問做錯了什麼,更要追問做對了什麼


疫情初期的失誤,要認真反思,總結教訓,比如信息的不透明、措施的不果斷,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教訓是用來幹什麼的呢?是用來汲取的,是用來內化為應對措施的。浮於表面,或者找藉口託詞,或者只知道批評、咒罵,不僅於事無補,反倒貽害更深。


我們面前就擺著活生生的例子,一些國家在中國奮力戰疫的時候,各種挖苦、各種諷刺、各種批評,唯獨沒想想自己能從中學到什麼。別人的教訓,到了他們身上,還是教訓;張三犯錯,李四笑話完,又把張三的錯誤重演一遍。不得不說,這種“傻勁兒”,是全人類的劣根性,沒有哪個國家能免俗。


我們做對了什麼,更值得總結。錯,有主觀因素,有客觀因素。比如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全新病毒,極其狡猾,就連我們尊敬的鐘南山院士,最初也沒想到它的潛伏期最長能到21天。這種客觀因素之下,倉促應對,主觀上如果不能嚴陣以待、謹小慎微,就會吃虧。


做對了什麼,則完全是主觀因素。在這方面,中國人的努力、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的忍耐,令人讚歎;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的速度,令人震撼;截斷病毒傳播路徑的各種舉措,令人動容。這些,一定要留在史料上,一定要留在當政者的記事簿裡甚至腦海裡,形成經驗,拿來就能用。


不僅要追問做錯了什麼,更要追問做對了什麼


總結“做對了什麼”,目的不僅僅是提振信心,更是提高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錯的,關鍵在如何改;對的,關鍵在於如何內化、昇華和提高。避免錯的,發揚對的,才是科學、理性的態度。




很多人好奇高了高是幹什麼的,那我就說說吧。

他是齊文化研究員,文史學者,出版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全12冊)》《人生是一場修行》《喬布斯告訴中國》《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共23本。

(《好父母養出好孩子》已上市,趁機讀點書吧)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優秀女兒的好爸爸,並以此為終身職業。他致力於把家庭教育和心理學、成功學結合,打造“家庭教育的成功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擁有幸福、成功的人生,而不僅僅是學業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