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湖的回声

以敬仰的姿态,我又一次来到故乡山高水阔之处——阳明湖,我心中的湖!它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罗霄山脉密密匝匝的大山深处。阳明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脱俗,目之所及,湖水深不见底,碧绿清澈,平滑如镜;初秋的艳阳直射水面,泛起满湖金光,熠熠生辉。微风拂过,吹皱一湖碧水,如锦似缎,如梦如幻。一只山鹰掠过湖面,将雄壮的写意定格在苍穹之上。逶迤起伏的如黛远山环抱在湖泊四周,静静地守候着地老天荒的远古时光。

长空蔚蓝,云水幽深,群峰穆然。在这宁静的氛围里,历史的瞬间在湖面上闪现,历史的声音在山水间回荡。透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分明看见一位身材瘦小而灵魂伟岸的智者,正向前走来,他就是一代宗师、南赣巡抚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是王阳明的最高人生追求,而赣南辽阔的大地,正是他施展报负的大舞台。明正德十二年间,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王阳明肩负朝廷使命,出任南赣巡抚。上任伊始,便剑指崇义横水、桶冈贼乱,十一路人马经龙勾、琴江口、杰坝、金坑等地围攻贼巢,上犹江两岸,齐云山谷间,顿时刀光剑影。两个月间,将“南赣数十年桀骜难攻之贼,扫荡无遗。”

直面残酷的战争和生灵涂炭的现状,王阳明内心矛盾纠结,他深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于是提倡并践行德治教化,仁政安抚。首先奏请朝廷,整合上犹、南康、大余三县之地,设立县治,取名“崇义”,寓意“崇德尚义”。然后“释其胁从千有余众,归流亡,使复业。度地居民,凿山开道,以夷险阻。”用怀柔手段,让贼民改邪归正,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平乱剿匪,除暴安良,这是“破”字当头;扶持民生,布施天下,这是“立”在其中。王阳明的足迹踏遍了横水、思顺、过埠、金坑、平富、营前的山山水水,他曾在营前蔡家城驻兵休整,面对锦绣河山,在与学生离别时写下了“天际层楼树杪开,夕阳下见鸟飞回。城隅碧水光连座,槛外青山翠作堆。颇恨眼前离别近,惟余他日梦魂来。新诗好记同游处,长扫溪南旧钓台。”的诗篇。他在当地兴修水利,垦荒种植,兴办书院,改善旧俗,在百姓中留下了久远的传说。五百年弹指一挥间,王阳明的军事战功镌刻在思顺茶竂沧桑的石壁上,而他的亲民仁政业绩、知行合一心学,则如涓涓之溪流、澄澈之湖水,永远荡漾在赣南人民的心中。

阳明湖的前身是陡水湖,形成于二十世纪50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活力张扬的时代,国家制定的“一五计划”有156项重点工程项目,其中之一就是江西省上犹江水电站。为了供应开发赣南的稀有矿产资源所需用电,国家决定在铁扇关兴建上犹江水电站,从1955年3月拉开建设的序幕,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一座高67.5米的混凝土重力坝,似铜墙铁壁屹立在险峻的铁扇关,滔滔江水在这里服服帖帖听从使唤,“高峡出平湖”,一个充满诗意、充满活力的陡水湖从此诞生。

江西著名诗人文莽彦先生曾到工地采风,面对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诗人诗兴勃发,写下了激情四射、豪迈奔放的《上犹江放歌》诗篇(刊载于《人民文学》1958年第5期)。他动情地写道:“我们的党给你们安排了壮丽的前程,/工程师正给你赶制新的出生证,/潜水工在寻找水晶宫的起点,/放炮手四方响炮,为你开启窗门。/出碴工在河底搬出一个个山头,/风钻工又把两边的悬崖削平,/上犹江啊,你快快起来吧,/木工已给你做好全副整形的模型。/电焊工在给你缝制钢铁外套,/浇捣工在给你兴造卧室餐厅,/安装工在给你安排巨大车床,/苏联专家等在身边为你催生。/于是我看到门式起重机巨臂挥动,/一座巍然大坝徐徐出水上升,/上犹江在欢呼声中仿佛一跃而起,/明珠万里,衰老的江河突然返老还童。”

上犹江水电站是中苏顶尖水电专家的杰作,是上万名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凝聚,完美的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永远记住如下名字,并送上深深的敬意和祝福!他们是上犹江水电站建设的技术栋梁,支撑着铁扇关大坝的徐徐升起。他们的劳苦功高、倾情奉献像巍巍群山、滔滔江水一样,将永远铭刻在上犹的史册中——苏联水电专家:华里西科、戛瓦里列茨、康德拉辛;苏联地质专家:卡富里列茨。中国水电专家:李津身、赵人龙、贺毅、潘圭绥、马钟珩、任尚卿;中国地质专家:刘国霖、吴祺德、吕濂、王敬、覃信初。

现在,经赣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并报请省编办批准,陡水湖更名为阳明湖,同时设立阳明湖景区管理委员会,这是家乡的福音。阳明湖,迷人的湖!在这温婉灵秀的湖水里,簇拥着一阕山水的隽永秀丽,回响着王阳明南征北战的鼓角声声,揉进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心学精髓,传扬着上犹江水电站建设者们的千秋功业。湖水明丽,我心飞翔;“吾心光明,亦复何言?!”(黄晶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