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伏羲得到了河圖,上天又給大禹洛書?《河圖洛書》憑為什麼稱為華夏文明起源?

看鑑


河圖是五星各月份出沒規律圖示,用來提示人們認識月令。洛書是北半球星空八方主要星座圖示,用來辨別方向。並不神秘。只是《周易》編著者不懂河圖洛書初始緣由,將之解釋神秘化,誤導人們幾千年。河圖、洛書的起源非常久遠,估計在伏羲時代之前的採集漁獵時代,是星辰觀測的產物,比物候紀時令法更具有廣泛地域指導意義。物候只有在溫帶、亞熱帶才具有指導意義,在海洋、草原、熱帶、寒帶沒有指導意義。所以,河圖洛書更具有神聖性,更具有文化意義。


灰鍋23003


《河圖》和《洛書》一直被當成中華古文明的源頭被人們推崇,雖然關於《河圖》《洛書》的記載比較早,在《周易·繫辭上》裡就記載:“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意思是天生神奇的物品,聖人挑選它;天地間有變化的規律,聖人仿效它;出現天象預示吉凶,聖人模仿它;河出《圖》,洛出《書》,聖人研究它。

傳說上古伏羲氏時,黃河中浮出一匹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八卦,成為後來《周易》的理論依據。大禹治水時,洛河中浮出一隻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作《洪範》九疇,終於治水成功,劃天下為九州。

但是,這僅僅是傳說,關於《河圖》《洛書》的真面目,誰也沒見過。

到漢朝的時候,文人們就對《河圖》《洛書》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有些人覺得,這兩本失傳的書有可能只是和鳳凰等神物一樣的祥瑞。古人對祥瑞特別在意,聖人出世時,沒有點異象是說不過去的。所以,伏羲時,河出圖,大禹時,洛出書,都是聖人在世的祥瑞現象,還紛紛感嘆,現在天下沒有聖人了,因為河不出圖,洛不出書了。

也有一些人認為,《河圖》《洛書》是八卦和九疇的原始理論依據,伏羲根據《河圖》上的圖案創立了八卦,大禹根據《洛書》上的圖案創立了九疇,這就比較接近流行的傳說了。在這個故事背後隱藏的是君權天授的潛臺詞。你看,真正的天子都是上天垂顧的,碰到困難時,老天也會來幫一把解決問題。所以,這個觀點得到了帝王家的喜歡,被當成正統傳承下來了。

還有一些人認為,《河圖》《洛書》是本預言書,是讖緯之學,因此,漢代有許多方士依此泡製了大量預言吉凶禍福的書。

但《河圖》《洛書》上到底記載了什麼,沒有人能說清楚。一直到了宋代,傳說有一個仙人,叫做陳摶老祖,向世人出示了傳說中的《河圖》《洛書》,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圖案。

但大部分人不相信,認為這是偽造的,從先秦到宋朝,這麼多年都沒了,不是你隨便拿出張圖我們就信的。於是,這一爭又爭了一千多年,直到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出土了太乙古佔盤,上面記載了洛書,人們才確信,當年陳摶傳下來的寶貝竟然是真的。

《洛書》其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階幻方:九宮之義,法以靈龜,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讀者們是不是覺得這個歌訣有點耳熟?對了,這就是金仙人《射鵰英雄傳》中,黃蓉破解瑛姑術數的橋段。三階幻方是最基礎也是最簡單的,可是根據這個幻方來推演變化,卻可以得到很複雜的數學遊戲,也難怪桃花島的陣法這麼厲害了。

《河圖》就更不用說了,直接確立了陰陽八卦的理論。所以,稱《河圖》《洛書》是華夏文明的起源並不為過。中國人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靈感都來自於簡單的陰陽,比如筷子、圍棋等等。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為什麼伏羲得到了河圖,上天又給大禹洛書?

剛才其實已經說過原因了,上天會給真正的聖人一個禮物,給了伏羲河圖,再給大禹洛書。就像你有兩個兒子,不會只給一個兒子生日禮物吧?而且要根據他們各自的喜好精心選購禮物,才對他們的成長有用。所以,伏羲得到河圖,發明了八卦,大禹得到洛書,發明了九疇,這兩位都是有理想會創造的好青年,上天這禮物沒白給。


李異寒山道


關於河圖與洛書,此講幾條意見。A,河圖與洛書作用不同。圖是天地之起源太極,故稱為先天。書則是顯示時空方位的,故稱後天。互不可代替。

B,河圖八卦與洛書八卦,特徵不同。河圖八卦是動態的,卦畫可逆轉,亦可順轉。洛書八卦是靜態的。

C,河圖八卦與洛書八卦,物象含義不同。河圖太極兩儀,陰儀坤艮巽離,卦象分別是無極太陰,太易,太初,太始。陽儀坎震兌乾,卦象分別是太母,太公,太巢,太陽。洛書八卦之象八方,坎北離南,震東兌西,巽東南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

D,河圖與洛書發祥地不同。河圖出自黃河,其原型天然八卦可能在孟津縣之上河圖村及下河圖村。洛書出自雒河,原型天然八卦在盧氏縣五里川村。

E,河圖與洛書在易學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周易》古經通行本,三千年來畄下的未解之謎太多太多,多都與河圖中的八卦迭失關係密切。文王演易,64卦列序依據就是河圖八卦。今重填河圖八卦,《周易》古經之謎可得解矣!

綜上簡述,天賜伏羲河圖而畫先天太極八卦,易學創立而知天地之起源於太極!周文王囿而據河圖八卦以演易,遂著作《周易》而易學大成,知天地人及萬物衍化史!後又以洛書八卦制指南針,舟車遍天下。

河圖八卦與洛書八卦,是解讀《周易》的兩把金鑰匙。


蘭州易道王


我去年買了一本週易,在周易最開始的部分呢,就講過這個河圖洛書,說實話我沒看懂,後來這本書就扔家裡了。不知道你們能看懂了吧。

為什麼要買周易這本兒書呢?

很多年在農村老家,有很多算命的,其實這這些人呢,可能會一點周易,但是卻把很多算得神乎其神。所以抱著這個心態呢,我也想嘗試著去讀一讀這本書,看一看到底有哪些非常神奇的地方。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的圖案,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旅,被譽為宇宙魔方,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

河圖洛書最早的時候在尚書中其次在易傳之中。千百年來,人們總是把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聯繫在一起。朱熹更是把合同落書置於易學著作卷首,大家推崇,中國古代的學者大都認為伏羲愛河圖啟發而創立八卦,周易又源於八卦。

關於河圖洛書的兩個傳說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在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了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了伏羲,伏羲依此而言化成了八卦,後為周易來源。這就是伏羲得到河圖的傳說。

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揹負洛書獻給大禹。大禹因此治水成功,遂化天下為九州,又以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

因此有了"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傳說。

伏羲和大禹呢,本來不是一個時代,伏羲最早人類始祖跟女媧一個時代,接下來就是黃帝,最後一個時代就是大禹,大禹是三皇五帝的最後一個。

文明起源

兩個活動一直是貫穿在整個人類發展史的,那就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河圖洛書也是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積累下來的,我們現在也考證不了河圖洛書的真正來源。因為實在太過久遠,所以說呢,這個傳說,也是我們解釋合作和論述的來源所在。

認為河圖洛書是華夏文明起源的,這個就是我們在認識的一個過程。


內蒙範兒


這只是神話傳說而已,莫把神話傳說當史實!

〔原創〕《河圖》《洛書》之原型與意義!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而知其所以然!

漢儒認為,《河圖》是伏羲八卦,《洛書》是禹受《洪範》九疇,此乃漢人始創之說。如《漢書·五行志》說:“《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劉歆以為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 殊不知,實非如此!

據易學史料,黑白點《河圖》《洛書》兩幅圖,至宋代始有。鄙人考證:

1、現在所見到的黑白點《河圖》圖像,其原型是《管子·幼官圖》與《太玄·玄圖》,源於(漢代)五行生成數(天地數)。

幼官圖,是《管子》第九篇篇名。該圖次序即西方本圖、西方副圖、南方本圖、中方本圖、北方北圖、南方副圖、中方副圖、北方副圖、東方本圖、東方副圖共十圖。

比照《幼官圖》繪畫排列順序及文字說明之數字,結合《尚書·洪範》五行之生數,恰與宋儒“河圖”吻合,故說“河圖”原型即《管子·幼官圖》。

《太玄》是西漢楊雄仿《易》經撰寫的著名《易》學著作。其《玄數》中涉及的五行生成數並推演的《玄圖》或源於《幼官圖》。

《太玄卷第八·玄數》雲:“三八為木,為東方,為春……四九為金,為西方,為秋……二七為火,為南方,為夏……一六為水,為北方,為冬……五五為土,為中央,為四維”,以五行生成數推演而成的玄圖《太玄卷第十·玄圖》雲:“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共朋,三與八成友,四與九同道,五與五相守。”

五行生成數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分別代表五行——水、火、木、金、土之生數,源於《書·洪範》雲:“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由於土居中為萬物之母,若每一生數再加五,則變為各自的所謂成數。生數為一至五,象徵事物之發生;成數六至十,代表事物之形成。

五行生成數亦名天地數。《易·繫辭上》雲:“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東漢鄭玄注:“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陽無偶,陰無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併(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七成火於南,與地二並(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並(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九成金於西,與地四並(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並(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也。”

所謂五行生、成數,只不過是古代賢哲們試圖藉此說明天地、陰陽、奇偶的聯繫及變化關係。根據天為陽,地為陰,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這樣相加的結果是,五行當中每一行都有一個生數和一個成數相配,也就是一個奇數(陽)和一個偶數(陰)相配,構成一對陰陽互藏的關係,以說明水有陽水、陰水,火有陽火、陰火,木有陽木、陰木,金有陽金、陰金,土有陽土、陰土等陰陽配伍關係,從而形成了陽有偶、陰有配的陰陽相反相成的關係。

《幼官圖》《玄圖》與東漢鄭玄注天地數相同,而其說早在漢初《太玄》已有之。

2、目前流行的黑白點《洛書》圖像,其原型源於東漢以前《易緯·乾鑿度》鄭玄注“太一下九宮”,漢代謂之“九宮”數。九宮,源於西漢初《大戴禮記·明堂》“九室”說。

“九宮”之數,表示四時和一日陰陽二氣寒暑的變化。與西漢孟喜、京房之卦氣說有關。

一、三、五、七、九為奇數,亦稱陽數;二、四、六、八為偶數,亦稱陰數。陽數為主,位居四正(東、南、西、北),代表天氣;陰數為輔,位居四隅(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五居一、三、七、九的中間,屬於土氣,為五行生數之祖,位於中宮,而寄旺四隅。數字的多寡,標誌著四時氣候寒溫的變化,和一天晨昏晝夜光熱的強弱。

其中奇數為陽,代表了四季春、夏、秋、冬和一日晝、夜、晨、昏的溫度和光度的變化。如三代表春溫,九代表夏熱,七為秋涼,一是冬寒;以及三為黎明,晨曦始初,光線漸強;九為正午日頭正中,故光熱最強;七是下午,太陽偏西,光熱漸弱;一是夜間,光熱最弱。

一數居正北方位,為一年之陰極,時值冬至;九數居正南方位,為一年之陽極,時值夏至;從一到九為陰消陽長,由寒到熱,從九到一為陽消陰長,從熱到寒;三處東方時值春分其氣溫,七為西方為秋分之令其氣涼。如此說明九宮(《洛書》)的數字代表著空間方位和時間時令,並且還象徵四季六氣的熱度和光的強弱。

又,《洛書》圖像與文王后天八卦圖(卦氣說)、《靈樞·九宮八風》篇兩個首圖一致。


河間金棟


說到囊括華夏文明一切的經典百科全書,很多人肯定會想到《易經》,除了天文地理,還能明白為人處事的道理,俞大猷還通過《易經》悟出了兵法。

可是,《易經》出現的時候,畢竟已經有了文字,我們祖先在沒有文字的矇昧時期,又是怎麼探索世界的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古今第一奇書——《河圖洛書》。

傳說在伏羲氏時期,從黃河裡浮上來一匹龍馬,它身上的旋毛變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圖形,這便是“河圖”,伏羲氏依照“河圖”畫出八卦。

而在大禹治水的期間,從洛河裡浮出一隻神龜,神龜的背上長有紋、圈、點,自列成組,這就是“洛書”,大禹對“洛書”進行闡釋,此即《尚書》中的《洪範》篇。

河圖成書在倉頡造字的前夕,洛書也是一個圖案,把河圖洛書稱為“無字天書”是有道理的,它的出現有了八卦,而八卦正是《易經》思想的核心。

《河圖洛書》與易經八卦的聯繫

河圖洛書,象中有哲,哲中有數,數中寓哲,哲中存象,象理、哲理、數理三者一體,相輔相成。

舉個例子,當初有三個科舉考生問一個算命先生,三人科舉結果如何,算命先生有絕對的自信,不準不收費,先生只做了一個動作,伸出了一根手指。

這一根手指就是象,這個象包含著數字“一”,而這個一又可以有多種解讀:沒有一個考得上,只有一個考得上,只有一個考不上,沒有一個考不上。

這種解讀就是哲理,那麼由此可以看出,這個算命先生是精通河圖洛書的,他的一根手指頭已經囊括了所有會發生的事情。

河圖白圈象陽,黑圈象陰;白圈數奇,一三五七九;黑圈數偶,二四六八十。

由是而陰陽奇偶之道顯,對待成焉。奇一陽也,偶二陰也,故伏羲有以則之畫一奇為陽,畫一偶為陰也。

如是則陰陽之道立,對立之象成焉。

拿到現實生活中來說,沒有對立,沒有摩擦就沒有進步。

就比如說劉備被曹操追趕了一輩子,在漢中大戰之中,劉備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時刻。

曹操恍然大悟,他這一生雖然一直想消滅劉備,可如果沒有他的壓力,劉備也不會發奮圖強,可以說曹操也間接成就了劉備。

我們從河圖上同樣能夠看出,白點最多的時候,也就是陽最盛的時候恰好陰最衰弱,而它在對面的圖像恰好相反,而白點和黑點在左右兩側幾乎勢均力敵。

假設曹操為陽,劉備為陰,順時針運轉,幾乎就可以看出這樣的過程:

曹操絕對碾壓劉備,劉備棄新野,奔夏口;劉備努力追趕曹操,赤壁之戰臥薪嚐膽,隨後拿下四川;劉備勢力最旺,在漢中,劉備唯一一次擊敗了曹操,關羽威震華夏;雙方力量重新平衡,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隨後死去,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虧輸,諸葛亮北伐前,雙方再無大規模的戰爭。

河圖所展現的恰好是這樣的天下大勢。

陰陽除了對立,還有統一,最直觀的例子,仍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我們人都有兩條腿(陰),但走路總是先邁一條腿(陽),我們有兩隻手,但每隻手有五根手指。

曹操與劉備雖然為夙敵,但兩人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卻說:“天下英雄,唯吾與使君耳。”

因為,曹操不過是心腸硬一點的劉備,劉備是臉皮更厚的曹操。

曹操一直想代漢,卻在最後一步戛然而止,畢生反對名教的曹操彌留之際成了名教的奴隸;劉備高呼復興漢室,處處以克己復禮的形象展示給世人,卻在漢獻帝還活著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稱帝。

這就是說,陰陽是統一的,也是可以轉化的。兩個人明明是對手,可又是彼此最交心的;同一個人,即便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都是他本人的選擇,絲毫不奇怪。

河圖的陰陽對立又統一的思想,也可以在《易經》中找到。

易經《系詞》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陰·陽二爻兩個符號的基礎上的,這兩個符號按照陰陽二氣消長的規律,經過排列組合而成八卦。

拿最重要的乾坤二卦來說,乾為天,坤為地;乾為父,地為母;天與地是對立的,但是沒有天地,就沒有我們生存的環境;父親與母親性別是不同的,只有這樣組建家庭才會有子子孫孫後代的出現。

《河圖洛書》隱藏著銀河系宇宙的秘密?

《河圖洛書》能夠展現世間萬物包括人心向背的一般規律還不是最神奇的,讓我們驚訝的是我們的老祖宗沒有任何先進的天文儀器,卻成功地勾勒出銀河系的形狀。

現代科學發展起來以後,我們知道銀河系是一箇中間厚,邊緣薄的扁平狀盤體。

它的主要部分稱為銀盤,是一個旋渦結構,直徑約為10萬光年,中央厚約1萬光年,邊緣厚約3~4千光年。銀盤外面是由稀疏的恆星和星際物質組成的球狀體,被稱為銀暈,直徑約3萬光年。

銀河系也有自轉,仔細觀察銀河系,可以發現銀河系有四條旋臂,分別是人馬座旋臂、獵戶座旋臂、英仙座旋臂和三千秒差距臂。

銀河系有兩個伴星系,分別是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除銀河系之外的星系被稱為河外星系。

太陽系位於獵戶座旋臂內側與銀河系中心距離約27,700光年的位置。太陽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旋轉一週約2.5億年。

當我們和古人的觀測角度調整到一致會發現河圖和銀河系的對比簡直是太相似了:

如果再細心一點的讀者朋友可能會發現,銀河系明明有四條璇臂,而上古時期的河圖才兩條“旋臂”,這是怎麼回事?

請不要著急。這個時候,我們再把洛書也拿來看看我們會發現,從河圖到洛書,旋臂變成四條,請你數一數“卍”字的四條邊就知道了。

可見,河圖是銀河系的靜態圖,而動態圖就是洛書。

這四條旋臂被認為對應著佛教中說到的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又稱四洲、四大洲、四天下,是中國佛教中認為的在須彌山周圍鹹海中的四大洲,分別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而我們的太陽系就在南瞻部洲之中。

看來,《河圖洛書》就像只無限無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裝進去了。

中國人的數字崇拜和時空觀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我們的祖先腳踏實地,在這片土地上努力耕耘;同時又仰望星空,對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大自然充滿了好奇。

在他們認識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規律為我所用的過程中,還不時記錄一些東西,這就構成了華夏文明的來源。

在沒有文字問世以前,我們的祖先靠著數字和圖像來記錄文明,雖然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共同發展歷程,但能夠創造出如此璀璨文明的,只有我們華夏一家。

中國遠古先民對數字的頂禮膜拜,對“1”—“10”的基本數字,以及由此產生的數字疊加、相乘產生的百、千、萬等,賦予了它們具有祥瑞、美學、世界觀等意義。

河圖與洛書同出一源,所表達的就是遠古時期先人們的一種數學思想,而最直接、最基本的表達方式就是數字性和對稱性,相加之“和”或相減之“差”的數理關係,則構成了其基本內涵。

《河圖洛書》既反映了我國古代先民的時空觀念,又被創造性地用在了社會人文方面,目前對於《河圖洛書》的解讀仍是沒有窮盡,有待考察和深入探究的地方仍然很多。


看鑑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我來回答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河圖和洛書,也要清楚伏羲和大禹之前的關係。

人皇伏羲

傳說中的人皇,也是人類文化始祖,後世對於人皇的理解有很多,傳說中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而這三皇是平等的,傳說中最後一位人皇是帝辛,後面都以天子自居也就是上天的兒子,只有始皇帝才能算半個人皇。

這也就看出了伏羲的地位,傳說伏羲是給人類帶來了智慧和文化,人類才得以繁榮,傳說伏羲在洛陽東北孟津縣內的黃河中出現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這裡可以看出河圖出現的背景,伏羲是為了給人們傳遞智慧文化,才出現的河圖。

大禹

洛書出現的背景,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大禹是為了治水,和洛書才出現的,

在世界歷史神話記載中,確實有一場世界級的大洪水發生,而這個時間點就是大禹治水的時間,西方世界的記載是諾亞方舟,而中國的加載是治水,但是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毀滅,西方世界沒有辦法才躲方舟,因為世界上所有的動植物都沒毀滅了。可見這場洪水帶來的災害,它決定了人類的生死存亡,人皇伏羲帶著人類智慧,人類才得以發展繁榮,但是這場洪水幾乎要毀滅人類社會,這個時候洛書出現,大禹成功治水,挽救人類文明。

華夏起源

人皇伏羲得到河圖,帶給人類智慧,人類才得以發展和繁榮,這樣看來,也就是河圖是華夏民族的起源,但是伏羲是人皇,也就是說河圖不可能是其他神創造的,伏羲得到河圖很有可能是他創造的,後來不斷演變。

大禹得到洛書,人類社會才得以延續,也就是說洛書的出現拯救了人類,沒有洛書也就沒有現在的人類。所以洛書和河圖被稱為華夏民族起源。

可以看出是河比洛書早一步,出現在水面上,才看得到的人,人皇伏羲,這也就否定了河圖和洛書是上天創造的結論,因為伏羲就是天,沒有比他還大的人物,其他二皇都是平等的,沒有實力來干預,其次河圖的出現能帶給人類智慧。

而洛書的出現能治理天下,挽救人類文明,也就是說河圖,洛書都是一人創造的,現有河圖後有洛書,洛書是河圖的延續,但是他們本質是不同的。上古奇書《易經》就是通過這河圖和洛書,不斷演變過來的,他包含了上天文觀測,下地理山川,中人和治理的大道智慧,也是眾多思想的底層邏輯,也是華夏文明的開端,所以河圖洛書是華夏起源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關於“伏羲得到了河圖,上天又給大禹洛書”,只能看作是傳說了。

“《河圖》、《洛書》稱為華夏文明起源”,也不很靠譜。

古籍裡,最早說到“河圖”的,是《尚書﹒顧命篇》。裡面沒提洛書。

《顧命》,是周成王病危時,召集召公、畢公等重臣,囑託輔佐太子釗,也就是後來的康王嗣位。

其曰:“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這是說,西側擺放著一系列古老的寶物,大都與玉有關;東側也擺放著一些寶物,大玉、夷玉、天球也是玉,大概只是產地不同而已。

東側還有“河圖”。河圖為何物,文中沒細說。不過,當為同類寶物。清代著名學者胡渭曰:“天球,玉也。河圖而與天球並列,蓋玉之有文者。”他認為,“河圖”是有花紋的玉石。

周康王大約於公元前1020年繼位。《尚書》裡收入的這篇《顧命》,歷來爭論不多。清華簡等戰國文獻,亦證實了此文的可信。

或許正因為《顧命》裡沒說“河圖”為何物,後來,便有了很多豐富的解讀。

《論語﹒子罕》記錄孔子的話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這是說,孔子認為,鳳鳥出現,象徵盛世;河圖,也預兆盛世到來。他感嘆,自己生命旅程快走完了,還沒見到預示盛世的鳳鳥與河圖。

問題在於,《論語》不見於先秦。漢代,才有魯齊兩家儒學分別教授《論語》。孔子不言怪力亂神,又信鳳鳥河圖,似乎矛盾。他這段話,倒很像出自西漢末年的讖緯方士之口。

戰國末期,秦國強盛。

呂不韋組織文人撰寫了《呂氏春秋》。裡面的《應同篇》說到一種祥瑞,叫“丹書”。

其文曰:“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

這部書裡沒說河圖,但第一次說到一種祥瑞——“丹書”。

近百年後,西漢漢武帝時期,淮南王劉安網羅千餘文人於門下,編寫了《淮南子》一書。這部書的主要依據是《呂氏春秋》。

此書的《俶真訓》中,第一次把河圖與丹書聯繫在了一起。其雲:“古者至德之世,賈便其肆,農樂其業,大夫安其職,而處士修其道;當此之時……洛出丹書,河出綠圖。”

這是說,“丹書”由洛水所出,這應該是洛書的“最早版本”;黃河所出綠色的“圖”,叫“綠圖”,只應該是指“河圖”。

稍晚,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裡,把孔子《論語》裡的話,改成了 “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

唐代劉知己說,補寫《史記》的,從西漢算起有十五家。改動孔子話的究竟是司馬遷還是補寫的後人,真不好說。

不過,此時所謂《河圖》與《洛書》,還只是天示的祥瑞。

《易﹒繫辭傳》非出於孔子,早成共識。此書,最早成於戰國,最晚成於西漢,此間非一次增刪,也為共識。

《繫辭傳》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此謂聖人,是指伏羲。“則之”是“根據”——伏羲畫八卦的時候,根據的是《河圖》與《洛書》。

這是伏羲得《河圖》與《洛書》最早的出處。

由此也可見,《繫辭傳》的這個說法,形成於漢代的可能性最大。

因為,漢代有一部讖緯之書,叫《禮緯》。此書何人所作已不可考,但名氣一直很大,唐宋仍有巨大影響。

其中的《含文嘉篇》雲:“伏羲德洽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

至此,就是在公元前140-前85年之間,《河圖》與《洛書》被列在了一起,並形成了後來的關於《河圖》和《洛書》的解讀框架。

那怎麼又出了一個“上天給大禹《洛書》”的說法呢?

東漢成書的《漢書﹒五行志》說,這是西漢劉歆的說法。

劉歆說:“(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

按照劉歆的說法,上天賜給伏羲《河圖》,而把《洛書》賜給了禹。

劉歆的依據,是《尚書﹒洪範》裡說:“天乃錫禹洪範九疇”。錫,就是“賜”,天賜的“九疇”裡面包括《洛書》。他說,《洛書》上寫著字。但究竟寫了什麼,他又語焉不詳了。

從漢代開始,關於《河圖》、《洛書》的書籍逐漸繁多。

關於《河圖》的,有《河圖緯》、《河圖括地象》、《河圖始開圖》等等,比較有名的近四十種。

關於《洛書》的,有《洛書緯》、《洛書甄曜度》、《洛書靈準聽》等九種。還有託偽老子、孔子的《河洛讖》各一種。

在所有讖緯之書中,關於河洛的,大約不低於四分之一。

當然,繁盛之間,流傳之間,也不免混亂。具體不再詳述。

自漢至唐之前,大概因為時局混亂,沒太多人關心《河圖》、《洛書》之事。

隋唐之時,因偽造的孔安國《尚書傳》又引起了對《河圖》、《洛書》的關注。

偽孔傳:“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敘”。

這是說,《洛書》上的文字不多,不然,也用不到大禹再據此演繹,劉歆的說法是不對的。

據此,隋代儒者認為《洛書》是三十八個字,或者只有二十個字。

代表人物,是隋代南蘭陵人蕭吉。他在《五行大義》裡,把《洛書》數字化了。

顯然,隋代所說二十個字,以及蕭吉的“數字化”,皆源於《左傳》所言“象數”。但“二十個字”的概括性還不強,且“象”與“術”尚未分開。到了蕭吉,則走出了與方士、術數分家的第一步,儘管他自己也是個方士。他對《洛書》概括的九個數字,來源於東漢的《大戴禮記》關於明堂“九室”的次第。

宋代的陳摶,生於五代末,是個道士,常年在華山煉丹,又熱衷鑽研《易》學,對《河圖》、《洛書》頗有心得。

陳摶的學說,後來分成了三大派別——邵雍等傳他的《先天圖》;劉牧等傳他的《河圖》、《洛書》;周敦頤等傳他的《太極圖》。

北宋的時候,有一部書叫《龍圖》,專講《河圖》、《洛書》,署名陳摶,朱熹斥之為偽書,但很可能是陳摶的學生寫的。其書說,《河圖》由龍負出,所以叫《龍圖》,這是伏羲畫卦的依據。

北宋仁宗時的劉牧,寫了《劉氏易解》十五卷。他說,《河圖》、《洛書》全出於伏羲之世,伏羲根據其畫《八卦》,只是“五行”的象數還沒顯明,所以禹後來才據之說《九疇》。

朱熹不贊成劉牧之說,他自己註解的書後來成為了官家審定的教科書,於是,劉牧之說就被否定了。

元代,吳澂說,“河圖”是黃河中龍馬背上的旋毛。

明代,趙謙寫了《六書本義》,也提供了新的“河圖”。

再往後,《河圖》和《洛書》就基本不再有新的變化了。

對《河圖》、《洛書》的嚴重質疑,始自北宋。

最早的,是歐陽修。他在《易或問》、《易童子問》等篇裡說了大致這樣的意思——如果《河圖》已具《八卦》之文,就不勞伏羲去畫了;如果沒有《八卦》之文,仍須人畫,這《河圖》又有何價值呢?如果說《河圖》雖出,仍須靠人再畫成卦,那當初為何不說是“取法於《河圖》”呢?

不過,當時不太有人聽得進他的話,他的學生蘇軾就帶頭反對。

明代嘉靖三大家之一的歸有光也站出來質疑。他在《易圖論》裡說,你講《易》有《圖》,那為何漢儒不傳?為什麼王、韓注《易》也不提?《圖》那麼詳細,聖人只是照抄, 那還能叫聖人嗎?

關於《洛書》,他說:“《洪範》之義甚明,而儒者以《洛書》亂之。其始起於緯書,而晚出於養生之家,非聖人語常而不語怪之旨也”。

清代,質疑《圖》、《書》之聲更深甚。

比如黃宗羲,還有他的弟弟黃宗炎,毛奇齡,胡渭等人。黃宗羲說,如果有“河圖”,大約也應該是地理圖而已。


20世紀初以來的學者,又有眾多人對《河圖》、《洛書》做過考證,幾乎無一人認為漢代讖緯之學以後以至明代對此的解讀是可信的。

所有人,對不是針對《易》,而是說,被漢代以後說的神秘的《河圖》、《洛書》本不存在,何況說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我發過一篇“頭條號”的文章,關於《河圖》、《洛書》講的更詳細一些。有興趣可搜出來看看。


一老沈一


“河圖”、 “洛書”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個聖人就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揹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揹負“洛書”。伏羲根據這種“圖”、“書”畫成八卦,後來周文王又依據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並分別寫了卦辭。

伏義氏畫先天八卦、河圖,建立中華道德文明的基礎。

【先天八卦】

那麼先天八卦說的是什麼?

先天八卦,是先人對自然的樸素認識。

設想一個場景,先人站在黃河邊上的傳教臺,對先民進行八卦教育。

面南而立,我們的頭頂著天,為乾;我們的腳踩著地,為坤;太陽從東面升起,為離;黃河之水從西邊來,為坎;東南方的大海,為兌;西北方的高山,為艮;東北方打了一個雷,為震;西南方颳了一陣風,為巽。

這樣就形成了古人對自然物象的基本認識。

自然物象,具有陰陽屬性,乾為純陽,用三個陽爻表示;坤為純陰,用三個陰爻表示;

離,陽中有陰,中索用陰爻;坎,陰中有陽,中索用陽爻。

離,代表太陽,太陽外熱內冷;坎,代表水,水結冰封藏,外冷內熱;離坎,火水,是生命化生之根本。

如此等等,先天八卦的本來意義,並不複雜,亦無迷信。

【河圖】

河圖,講的是天人合一的關係。具體說,講的是一年四季,天地陰陽交互,以及五運六氣的變化規律。

萬物有陰陽生成,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相輔相成,一年四季循環轉化。

冬至

冬至一陽生,太陽遠極而返,生命開始新一輪循環。陽氣生髮之初,用陽數一表示。

對於植物來說,如冬筍開始在地下萌動。

同時,冬至陰氣甚重,用陰數六表示。

所以冬至時節,陽一陰六,叫做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對應於人體,則是壬水、癸水旺相。壬水,足太陽膀胱經;癸水,足少陰腎經。

春分

春分陽氣上升,用陽數三表示;同時,陰氣很重,用陰數八表示。

對應人體,甲木、乙木旺相。甲木,足少陽膽經;乙木,足厥陰肝經。

為什麼春分比冬至陰氣更重呢?

春分時節,陽氣生髮,冬天蘊藏在地下的陽氣升騰到空氣中去了,這時候地下的陰氣反而比冬至更重。

譬如,一棵竹筍,在春天迅速生長,短時期內大量消耗竹子根部蘊藏的能量,竹根的陽氣變弱,陰氣變重。

譬如,一棵大樹,冬至的時候,大樹的陽氣藏於根中,而春分時,大樹的陽氣上輸至樹梢發芽生葉,而樹葉的光合作用能力尚未形成,所以這時候的大樹陽氣消耗,陰氣反而重。

夏至

夏至陽氣旺盛,用陽數七表示;同時,陰氣最少,用陰數二表示。

在人體,對應丙火、丁火旺相。

秋分

秋分,陽氣最盛,用陽數九表示;同時,陰氣漸長,用陰數四表示。

在人體,對應庚金、辛金旺相。庚金,手陽明大腸經;辛金,手太陰肺經。

為什麼秋分的時候,陽氣比夏至還重?

還是以大樹來比喻,盛夏生長積蓄的能量,到了秋分時節,都向根部輸送,這時候樹根能量充足,為冬藏作準備。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陰陽之氣,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後天八卦】

生命的本質是陽氣的運動。後天八卦,表現的陽氣一年四季、一日四時的圓周運動規律。

《說卦》有專門的闡釋: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也乎艮。

帝出乎震:陽氣在春分磅礴生髮,相當於初生的太陽。

齊乎巽:陽氣在立夏長大了。

相見乎離:陽氣在夏至盛極。

致役乎坤:陽氣在立秋時節,開始向地面沉降。

說言乎兌:秋分時節,陽氣肅降至地下。

戰乎乾,立冬時節,把天上的陽氣收藏於地下。

勞乎坎:冬至時節,一陽生,生命力開始萌動。

成也乎艮:又到了一年的立春時節,陽氣集聚如山,就象黎明前的太陽,等待噴薄而出。

【洛書】

洛書是先人對一年四季天氣陰陽變化的樸素認識。

洛書與河圖,有相通之處,而又有所不同。洛書反應的是單純的天氣變化規律;而河圖體現的是天地陰陽之氣的交互轉換關係,以及相對應的人體五運六氣變化規律。

陽氣的變化

冬至一陽生,用陽數一表示,日照開始變長;春分陽氣上升至中位,用陽數三表示;夏至陽氣上升至極點;用陽數九表示,日照開始變短;秋分陽氣下降至中位,用陽數七表示。

陰氣的變化

立秋,陰氣漸長,用陰數二表示;立冬,陰氣漸重,用陰數六表示;立春,陰氣最重,用陰數八表示;立夏,陰氣漸解,用陰數四表示。







德禧福薈


至於河圖洛書之說,實質為陰陽變化之規律,道法演變之原理,太極宇宙為道,道總在一至九間運行和發展,道生一,道生萬物,有無相生,物極必反,週而復始,總不斷不停在變,在易,易實為周天,周天含天地,陰陽乾坤宇宙,周天為道,道用數字表示為零(0)既圓,天圓地方,道正為陽,道反為負既陰。也就是老子子“反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用則盛,動則易,動用有極,極為九,九九歸一,為太極。至於卦只為道之易理,既自然,自然為道。

看河圖洛書,學陰陽卦術,只為周易太極之皮毛,周易既道,道有形,道無形,道有心,道無心,道有法,道無法,總之道自然。自然既易經之理,理為陰陽互動,天地,乾坤,宇宙,人及萬事萬物皆通。人之哲學智慧辯證之法此得。

所以文明起源得於天也地也,陰也陽也道也,故此,老子講“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