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點唐詩宋詞元曲,被元曲吸引,請教元曲的影響為啥弱小些?

星升201907


首先,就文學藝術水準來說,元曲和唐詩宋詞對比,還是不能比擬的,弱了很多。其次,元曲用句用詞大多過於平白化,語境也沒有那麼優美,並且,曲意的深度有限,內涵不是十分豐富,思想也比較膚淺。另外,唐宋乃至更前,那些詩詞大家,經過更多時間的流傳和被學習,早已經家喻戶曉,盡人皆知。而元曲相對較晚,流傳性便沒有那麼廣。還有,古代帝王以及貴族等都推崇唐宋乃至更前的詩詞,造成客觀上的元曲被排擠,流傳性更小了。綜合以上種種,因而導致元曲的影響要弱小很多。


慕容三十二


不可否認,元曲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在文化史上具有較大的重要性,但元曲所取得的成就是遠不能和唐詩宋詞相比的。

其中有四個主要原因:

1.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

唐朝國力強盛,文人地位也很高,使得唐詩在唐朝長時間繁榮;宋朝經濟發達,文風開放,各類優秀詞作品應運而生。但是元朝則不同了,因為是遊牧民族統治,注重畜牧業與農業,輕視文人,並且各類制度嚴苛,這極大地限制了元曲的發展。

2.唐詩、宋詞的文學地位

在古代,詩詞是可以作為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依據的,並且詩詞是較高的文學形式,能很好地體現作者的才華。它們在文人階層、統治階級具有更高的地位,而元曲更多是底層民眾的娛樂形式,得不到文人們的重視。

3.唐詩宋詞的傳播時間和範圍

唐詩自漢魏開始,並經唐朝的發展,前後發展了共六百餘年,唐詩不僅深入各個階層,甚至傳到了日本等國;宋詞自南唐李煜時興起,至南宋滅亡,前後繁榮了三百餘年,被各個階層所認可。而元朝一共只延續了不到一百年,元曲的傳播也主要在底層人民中,這是無法與唐詩宋詞相比的。

4.唐詩宋詞背後的文人群體龐大

唐朝的文人們將各個題材的詩寫到了極致,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小民生活,唐詩幾乎都包含進去了,唐朝詩人數量很多,自然能誕生許多優秀的詩作;因為難以在詩上超越前朝,宋朝文人們就將詞寫到極致,宋朝人口龐大,文人數量是元朝不能比的,優秀的詞作品也是數不勝數。但元朝歷經戰亂,人口數量和文人數量都較小,誕生的優秀作品自然較少了。

唐詩宋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學的頂峰,是後人難以逾越的。因為上述原因,元曲雖然也有優秀的作品存在,但總體上的影響力是無法與唐詩宋詞相比的。




陌上花Kai



文心雕詩


大家好,我是“滄浪有話說”,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話題。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是當年學歷史時,教科書上對種花家文學藝術的概括!總體來說,元曲在讀者中的影響力確實不如唐詩宋詞。對唐詩宋詞,吟誦者要比元曲多。

主要原因

第一、朝代歷史短

元的國祚只有99年,而唐接近300年,兩宋合計超過300年。單從時間跨度來說,元時期能出的元曲大家與作品,自然沒法和唐宋相比!唐朝詩人,從初唐到盛唐到晚唐,每個時期都有一些代表性的大家,而宋時期,從散文到詩歌到詞,大家更是數不勝數,在元曲方面,教科書的說法也只有四大家。


第二、文人地位

唐宋時期,通過科舉等其他途徑,不少的文人能夠走向仕途,優越的生活條件,為他們創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元,科舉取消,又把全國人分為四等,漢人的地位是最低的。而大部分文人因為仕途路阻塞,在社會上從各方面都是處於底層!南宋遺民謝枋得把社會階層分為十等,讀書人號稱“九儒”,這樣的社會地位,文人還能有多少閒情逸致去搞啥創作呢。但這也促成了元曲的民俗化。

元曲藝術造詣並不低

元曲當中也有不少的精品。比如被後人譽為“秋思”絕唱的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寥寥二十八個字,卻把一幅悲秋圖盡現眼前!

元曲藝術造詣,在中華文化歷史上也是濃重的一筆!


滄浪有話說


大家較為熟悉唐詩、宋詞,但實際上元代對中華文化,在傳承、發揚廣大上比唐、宋豪不遜色。元在朝短暫,因廢除科舉,文人讀書求取功名之路被堵,文才的出路,只能在文學藝術上宣洩,反使中華文化得以發揚廣大。元在朝89年,出了四千餘位詩人、詞人,除創造詩、詞十幾萬首外,還寫了大量的小令、戲曲。而唐在位289年,宋在位319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唐出詩人2200餘人,作全唐詩五萬餘首;宋出詩人、詞人9000餘人,作詩、詞二十餘萬首。

要說影響弱小,主要是唐、宋詩人、詞人如:李白、王維、崔顥、杜甫、孟浩然、蘇軾、辛棄疾、陸游、李清照等人的作品深入人心先入為主,實際上元朝也出了不少優秀的詩人、詞人,如:白樸、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王實甫、趙孟頫等,他們的作品在意境、結構、技法、修辭上極為講究,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細細品來越讀越有味。


福榮


元曲沒有唐詩宋詞高雅,元曲屬於民間小調,通俗直白,普白老百姓都懂,都會吟唱,不需要多高深文化修養,元朝統治階級馬上民族,多數都是沒什麼文化的人,所以對這種民間小調頗為欣賞,這對當時推廣元曲廣為流行也算是一大助力!但文人雅士們卻頗不以為然,但當時的文人多屬漢人,按現在話來說這些文人雅士都是些沒有話語權的人,所以不能阻止元曲在元朝的大流行,當然元朝過後到明朝又是漢人士大夫主政,肯定又對唐詩宋詞力捧,哪怕是清朝同屬馬背民族,但滿人從上到下都喜歡漢化,所以元曲當然漸行漸遠,也就讓人覺元曲不怎麼高大上,但我覺得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所長!


用戶宏古堂


依個人愚見,華夏文化的基礎還是漢文化。上下五千年,唐宋元明清,唐宋處在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繁華的鼎盛時期,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官宦平民均多出才俊。人民安居樂業,對文化的追求也水漲船高,詩詞歌賦精品頻出自然水到渠成。而到了元朝,帝王多為政治謀權,皇位更替較快,再者加之異族統治,與漢文化相對脫節,較唐宋逐漸衰弱。不過,元曲也不乏精品之作,有很多還是值得我們推崇的!



平陽一虎


《元曲選》是明代臧懋循編輯的雜劇選輯,所收元代作品佔現存總的一半以上(總數不足200)。兩個原因:1、它是劇中唱曲,只有少數看戲的有勢有錢人接觸它,與社會大多數人無緣。2、它當時無人收集傳向社會,且數量少,直到明代才有人輯集刊行,且數量又減近一半,故影響勢微。


逢春186177958


三個原因:

一,所謂雅俗共賞。在這一點上,元曲有先天的不足。如果用PH值來比喻,他的值不是7,偏酸或者偏鹼多了一些。

二,元代的時間太短,沒有產生李杜白蘇辛柳這樣的大家,影響力不夠。

三,還沒有成年,元曲就做了戲劇的乾兒子,失去了獨立發展。


謝洪波沔陽


朝代跨度長短和詩詞曲作者數量等會影響詩詞曲的數量。數量不一樣,影響廣度深度就不一樣。這和作品的普及度有關。另外和能否歌唱有關:詩詞可以歌唱,但唱的不普遍。詩詞發展較成熟,題材廣泛,並且已經發展出敘事詩唱和詩應酬詩御製詩婉約詞豪放詞等等多種題材形式,已經脫離音樂成為純文學作品。元曲的唱法在元代應該比較普及,並且還沒有完全脫離音樂戲劇。三者所擴展的藝術領域不一樣。202002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