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各自的風格,特點有什麼不同?

洎水藍


唐詩,是由《詩經》及漢代的古詩發展而來的詩詞表現形式,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唐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古體詩又分為即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近體詩則有四種: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

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句數限定,絕句四句或律詩八句,而且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

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代許多偉大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他們的詩詞在中國家喻戶曉,長盛不衰。

總之,能夠盛行並流傳下來的著名唐詩,都有嚴謹而標準的格式和韻律,要求比較嚴格。但也因此朗朗上口,令人在吟誦中有一種美好的畫面感和節奏感。

宋詞,又稱為長短句。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

宋詞是一種盛行於宋朝的,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

宋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係。這是宋詞與唐詩不同的一個方面。

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燕樂,又叫宴樂,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來由西域胡樂與民間裡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隋代已開始流行。

與唐詩不同的是,宋詞不限制格律、押韻和字數等等。但是宋詞也有一定的規則。它有四種分類方式:長短,音樂,拍節,詞牌。所以也是有一定格式規範的。

盛行的宋詞分為兩大派別:豪放派和婉約派。與唐詩一樣,也給後人留下了眾多千古流傳,吟誦起來令人聲情並茂的絕唱。

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等等。

婉約派代表詩人:李清照,柳永、李煜等等。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

可以說,元曲是在唐詩和宋詞的基礎之上,把詩詞發展成了表達一定因果情節的故事。元曲也是中國戲劇的源頭。

元曲本是民間流傳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在元滅宋入主中原後,在大都(北京)和臨安(杭州)的南北地區逐漸流傳開來。

元曲也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

元曲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等。

元曲代表作有:《竇娥冤》,《漢宮秋》,《西廂記》等等。

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唐詩,宋詞,元曲對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影響頗為深遠,是中華民族永遠的文化瑰寶。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通過閱讀這三種古代文藝作品,特別是唐詩宋詞,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個人素質,使自己成為有較高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的人。


虞思桐說文史


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華寶庫中熠熠生輝的三顆明珠。它們最顯著的特點是詩莊、詞媚、曲諧。在這三種文學藝術形式中,湧現了很多有名的詩人、詞人和戲劇家,想要學習古詩詞的朋友們,不妨瞭解一下。

一、唐詩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唐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唐詩須分三節看:盛唐主詞情,中唐主詞意,晚唐主詞律。

1、古體詩

古體詩又分為五言和七言。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

2、近體詩

近體詩有四種形式: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句數限定,絕句四句或律詩八句,而且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

3、唐詩的特點

繼承了上一代五七字古詩,發展成了長篇敘事鉅作;不僅擴大了五七字的使用,而且創造了現代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詩歌。唐詩從形式上講究調聲、隸事和內容上沿襲宮體,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纏綿婉轉、或英雄氣概或兒女情長。

二、宋詞

1、起源和發展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

它始於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

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2、派別

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彥、李清照、姜夔

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幹、張孝祥等。

3、宋詞的特點:

它是一種既能合樂而唱又能講求格律的新體詩。它包括有燕樂、民歌、近體詩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樂性、韻律美和濃郁的生活撥氣息的文學新形式。詞與詩有著密切的聯繫,詞分豪放、婉約兩大流派。

三、元曲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但也有相同之處。兩者都採用北曲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劇曲又稱之為樂府。

散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元曲四大家有:關漢卿、 王實甫 、馬致遠 、白樸(也有一說是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

1、元雜劇:元雜劇又稱北雜劇、北曲、元曲。

最有名的元雜劇有關漢卿的《竇娥冤》和王實甫的《西廂記》等。

2、散曲:

(1)散曲分為小令和套曲兩種形式。

(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屬於一定的宮調。

(3)各自曲牌在字數、句數、平仄和用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規定。因此,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類別名、宮調名、曲牌名和曲題名。

3、散曲的特點有三:

①在語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語自由靈活的特點,因此往往會呈現口語化以及曲體某一部分音節散漫化的狀態。

②在藝術表現方面,它比近體詩和詞更多的採用了“賦”的方式,加以鋪陳敘述。

③散曲的押韻比較靈活,可以平仄通壓,句中還可以襯字。北曲襯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襯不過三”的說法。襯字,明顯的具有口語化,俚語化,起到使曲意明朗、活潑,窮形盡相的作用。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曲概》中,把散曲分為三品,一曰深情,一曰豪曠,一曰婉麗。

總之,介紹了這麼多,不知道你看懂了沒有,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所瞭解的只是個皮毛,能看完這篇文章的,都是喜歡詩詞的,希望能幫到大家,謝謝!





靜如星辰


這說半天業不完(整)。只能說唐是詩(律詩舊體詩)創作的高峰,宋是詞創作的高峰(詞牌填詞的詞,不是歌詞)。元朝是唱曲的曲詞(文)創作的高峰。特點其類似。所謂高雅,豪邁,委婉,三種文學形式都可以表現出來。要分的話,唐朝因太平盛世,歌功頌德,美女描摹為主。如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北宋戰亂,此時還是寫戰爭的律詩古體詩為最好,。到南宋,詞才達到最高。但由於文人預見將末落,所以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類的悲吟。元曲因小數民族統治,不能明著反對和不滿,只能借古諷今。比如《竇娥冤》,冒闢疆之流/也有純演戲的《西廂記》。...可能有說得不對,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