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張作霖比較重視人才。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少帥》中李雪健飾演的張作霖


他當年不僅引進王永江、楊宇霆等本鄉本土的人才,就連赫赫有名的西點軍校高材生也曾是張作霖招來的座上賓。


1905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批准西點軍校接納中國學生。自此,近代史上總計有10人入讀西點軍校,8人畢業。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西點軍校


很有意思的是,他們大部分都有在奉系任職的經歷,溫應星將軍就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位。


如今,在西點軍校的軍人公墓裡,有一塊用中英書寫的墓碑,上書“顯考陸軍中將溫公應星府君之墓中華民國五十七年六月”字樣。這裡是到西點造訪的中國人必來瞻仰的一景。溫應星將軍是近代第一位從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留學生,而且還被張作霖推為清華大學的第五任校長。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溫應星將軍



//

首位從西點畢業的中國留學生

//


溫應星,1887年出生於廣東臺山縣羅洞鄉一個官宦家庭,其父為清朝進士,曾任七品知事。溫應星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從小就刻苦讀書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題名。然而,他所處的時代,已是一個充滿了變革與動盪的時代。這注定了溫應星不可能按照父輩的人生軌道繼續走下去。


1901年,溫應星入南洋公學,後又考上了唐山北洋工學院,曾任粵漢鐵路實習工程師。一次偶然的機會,溫應星與同學到北京,正好看到牆上張貼的清廷公費留美招考佈告,也即所謂的庚款留美。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赴美留學生


原來,美國應中方要求退還庚子賠款的“不實之款”。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向國會提出用這筆款項吸引中國學生到美留學,1908年獲得批准,美國退還半數庚款,用於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1909年,清政府成立肄業館和遊美學務處。肄業館也就是後來的清華學校,開始發佈告招收留美學生。


清廷布告中許諾:“凡留洋歸來,可優先考舉。”看到佈告的溫應星覺得這是一個求取功名的捷徑,欣然報名並一舉考中,成為了清華學校的一名留美學生。


1904年秋,溫應星登上了赴美留學的輪船,經一個月的海上顛簸,來到了陌生的美利堅合眾國,成為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首批中國留學生。


//

轉入西點軍校,和巴頓將軍成為同窗

//


弗吉尼亞軍校有“南方西點”之稱,該校本來在傳統上只接受美國學生就讀,但 1904年秋,溫應星與其他兩名中國學生陳廷甲和溫濟忠(溫應星堂叔)破例成為第一批進入該校學習的中國留學生。此後,著名的孫立人將軍也是在這裡就讀的。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弗吉尼亞軍校


溫應星在弗吉尼亞軍校就讀了七個月,因品學兼優,深受師生歡迎,老師對他的評語是同學之間“人緣極佳”。1905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批准著名的西點軍校接納中國學生。隨後,溫應星也接到清廷的指令,讓他立即轉入西點軍校。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這一轉學的經歷,使溫應星與許多二戰中的名將成了同學,比如巴頓將軍。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巴頓將軍


西點軍校正式名稱是“美國軍事學院”,是美國曆史悠久的軍事學院,號稱“美國將軍的搖籃”,是以專門培養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第一流的領導人才為目標的著名學府。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這裡,每名學員都必須接受良好正規的嚴格教育,一進入西點,溫應星就感覺這裡與弗吉尼亞軍校的不同,要求更嚴,生活更苦,每屆學生的淘汰率基本都在 15% 以上。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西點軍校


溫應星抓住時機,刻苦攻讀,他的“實用軍事工程”成績很快成為全班第二名。然而,1909 年畢業時,由於語言等因素,在該期103位學生中,溫應星的綜合成績只名列全班第82名。當然,聞名中外的巴頓將軍也只是第45名,溫應星能夠克服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等取得如此成績已實屬不易。


據史料顯示,這一班同學中,產生了28位將軍,可謂人才濟濟,溫應星也是其中之一。在中國留學史上,溫應星也應該算是第一個從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留學生。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

海外歸來,任職奉軍

//

按說學成歸國的溫應星本應大展宏圖,但事實上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送溫應星出國留學的清政府已經幾近崩潰的邊緣,革命運動在全國風起雲湧。出國前清廷對留學生許下的諾言,也隨著科舉的廢除以及清廷的覆亡變成了空話。


由於溫應星是前清送出去的留學生,又是學習軍事的,這跟學習其他專業的留美學生回國後成名成家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軍隊講究派系出身,前清的西點留學生反倒成了限制他們發展的不利因素。素無根基的溫應星軍旅生涯可謂舉步維艱。溫應星先在廣東軍校擔任數學教師。


辛亥革命爆發後,溫應星便追隨孫中山先生。孫中山看他能說流利的英語,就把他留在大元帥府做自己的英文秘書,後調任第三科科長。據說,溫應星還曾當過宋美齡的英文家庭教師。總之,溫應星雖然積極投身革命,但似乎並未發揮出他應有的才華。1914年後,溫應星甚至轉行幹起了老本行,先後擔任了川漢鐵路工程師、大冶鐵礦工程師和浦口商務局工程師,直到1920 年升任旅長。


//

清華大學校史上唯一的軍人校長

//


在日俄夾縫中求生存的奉系張作霖歷來就注重“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希望利用英美等勢力遏制日俄。


為了擺脫日俄對奉系的要挾,張作霖曾經打算也聘請美國軍事顧問團。恰好美方派來的費霖陸軍少校,是溫應星西點軍校的同班同學,他對張作霖說“你們中國就有西點畢業的專業人才”,於是就把溫應星推薦給了張作霖。而正當此時,南方的國民政府也正有意在軍閥中安插自己的勢力,得知此事,也很爽快地把溫應星派到奉軍任職。


溫應星來到奉軍後,張作霖先是委任他為瀋陽警衛旅參謀,後來又讓他擔任中東路警務處處長,最後升任瀋陽特區警衛長。


不久,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獲勝。張作霖很快控制了北洋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了北洋政府第三十二屆也是最後一位國家元首。北京成為了奉系控制的地盤,政府各要職馬上也都換成了奉系的班底,這其中也包括知名學府北大、清華的校長職位。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此時,奉系將領溫應星成了不二人選,不少人都推薦溫應星任校長。因為溫應星是從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校出國留洋的,算起來是清華大學的校友,且溫應星還是西點畢業生,出身和學歷都足以勝任。


溫應星既是張作霖的人,又有清華出身留洋的背景,奉系和清華校董事會都滿意這個新校長。溫應星與劉哲,分別成了奉系控制下的清華和北大的校長。清華大學的風波很快也就平息了下來。


在清華校志上,第五任校長溫應星是直至目前為止,唯一擔任過校長的職業軍人。然而,溫應星在清華校長的職位上僅幹了兩個多月,也就隨著奉系的敗退而離職。此後,溫應星奉調南下,後來曾在上海兩次擔任宋子文成立的稅警團團長。因陷於國民黨派系鬥爭,不被蔣介石信任,在激烈的抗日戰爭中,屢屢得不到實權的溫應星,幾乎成了局外人。


//

葬於西點的第一個外國人

//


溫應星一生清廉自守,晚年甘於寂寞安於清貧,溫應星在華盛頓威斯康辛大道開了一家機器洗衣店。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將,流落異鄉開洗衣店的故事,曾引起記者關注,被華盛頓郵報報道過,引起了美國社會的震驚。


溫應星夫人於1968年5月19日去世,9天之後溫應星也隨夫人駕鶴西返。溫應星的兒子寫信給當時的西點軍校校長柯斯特少將,獲准葬在西點軍校墓園內。6月5日,溫將軍夫婦的追思禮拜在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舉行。榮譽護扈官是由溫將軍在西點軍校的同班同學戴維斯上將等人擔任。戴氏與溫將軍曾在1958年9月4日共同擔任同班同學李中將葬禮的榮譽護扈官。溫應星是第一位有此殊榮得安葬於西點的“外國人”,更是西點墓園裡惟一有中英文對照的墓碑而成為校園一景。


他是張作霖的麾下大將,還是巴頓將軍的西點同窗

位於西點軍校的溫應星夫婦墓


溫應星在西點軍校的同班同學將星雲集,許多人成為了二戰中知名的將領,如巴頓將軍、美國陸軍地面部隊司令雅各布·德弗斯等。溫應星雖也是中將軍銜,但相較於他的同學,卻顯然遜色不少。溫應星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西點將才卻屢屢陷於軍隊派系紛爭中報國無門。而被張作霖委以的清華大學校長的職位,也就成了溫應星生平最得意的一份差事。


寫下你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